大师风采朱子安与盆景园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大师风采朱子安与盆景园

日期:2016-01-23 22:16:29     浏览:30    
核心提示:朱子安的一生是坎坷艰辛的。他于1902年7月生于常熟,5岁时一家人来到苏州。父亲一生以花为事业,有一手盆景技艺。朱子安从小随父学技,聪明好学,盆景技术长进颇快,而且别具一格。至30年代中叶,他的盆景已为沪宁线上的同行看好,
朱子安与盆景园

在留园的西北部,有一处幽雅僻静、别有情趣的庭院,那就是又一村内的盆景园。漫步于一盆盆盆景之间,那古朴典雅、干姿百态的盆景,给人以美的享受。你看,那奇形怪状的树桩,或苍劲挺拔,如干年古树巍然屹立;或树蔸突冗,记载了艰辛的蹉跎岁月;或斑驳枯朽,却枝繁叶茂,宛如枯木逢春;或俯卧倒挂,形似生于危崖峭壁,险峻奇特……人们赞誉盆景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是“大自然的缩影”。在欣赏这些高雅艺术品之余,不由得令人想起盆景园的筹划者,苏派盆景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一生为繁荣我国盆景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朱子安先生。
 
  途遇知己
 
  朱子安的一生是坎坷艰辛的。他于1902年7月生于常熟,5岁时一家人来到苏州。父亲一生以花为事业,有一手盆景技艺。朱子安从小随父学技,聪明好学,盆景技术长进颇快,而且别具一格。至30年代中叶,他的盆景已为沪宁线上的同行看好,那时他每年去上海,殷祥林(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殷子敏之父)、陈金坤等都让他帮助扎一二盆盆景,从此名声鹊起。在朱子安的盆景艺术生涯中,他与著名作家、园艺家、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周瘦鹃先生相识,成为艺术挚友,并因此使盆景技艺、艺术修养得到升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随几个上海同行到《申报》馆找周瘦鹃先生,虽是短暂的初次见面,却使他对这位以小巧玲珑、古朴典雅的小盆景参加中西莳花会,竟连续三次夺得总锦标赛冠军的周瘦鹃先生留下了钦佩和敬仰之情,使他懂得了盆景也能扬民族、国家志气的道理。
 
  抗战爆发后,周瘦鹃移居苏州,购地筑园,写作之余潜心研究盆景。朱子安时常在好友邹荆庵家遇到周先生,邹先生竭力推荐、介绍朱的盆景。周先生看了朱子安的盆景,认为他的功底扎实,不落俗套,也就另眼相看。从此朱子安经常登门向周先生请教盆景艺术,周总是与他促膝而谈,从中国盆景的历史到盆景艺术的诗情画意,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朱子安成了周先生家的常客,他们一齐研摩盆艺,探讨树桩的栽培、管理、攀扎、造型,赋予盆景艺术细胞。多年的交往,使朱子安受益非浅,过去他不过是个“手艺匠人”,而今他却有了艺术家的意识和手法,底气更加坚实了。
 
  1956年,机遇又一次降临到朱子安身上。党和政府在修复了一批历史名园后,开始着手恢复与园林艺术密切相关的盆景。苏州是我国盆景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它源于唐宋,盛于明清,范成大、文震亨、胡焕章等,都是载人史册的名家高手。时为市园林处顾问的周瘦鹃竭力推荐朱子安,说“发展苏州盆景非朱子安莫属”。然而,当时他已答应无锡一家单位的聘请。经周先生劝留,朱子安带上家中的几十盆盆景来到拙政园,从事苏州盆景的继承和发展工作。
 
  蒙受挫折
 
  l966年年底,一股乌云笼罩着中华大地, 花卉盆景被指责为“封资修黑货”、“玩物丧志”, 翌年,建成仅5年(始建于1961年)的盆景专类园关闭,盆景蒙受了一场劫难。
 
  盆景被定了“罪”,要等待发落处置,但还要浇水、管理。时而还有一些造反派中的激进分子,进园大打出手,任意砸盆折枝,致使许多盆景伤残死亡。当时一棵称作榆树王的特大盆景是被卡车拉倒的,朱子安看着这些亲手培养的盆景惨遭践踏,就如自己的孩子横遭不幸,心里在滴血。
 
  1968年夏季,“1”的头目张春桥在上海点了周瘦鹃的名,说他是鸳鸯蝴蝶派,是资产阶级的孝子贤孙。不久在苏州开明大戏院召开批判周瘦鹃的大会,朱子安受到株连,也被拉到台上陪斗。不久,周先生含冤离世。这个行动加激了对盆景的冲击,有的因管理不当而萎缩死亡,有的被变卖,剩下的也大都半死不活,长势衰弱,部分技术熟练工人被调离园林,苏州盆景面临绝境。
 
  1970年秋,朱子安被调到了留园,他带着几个徒弟,在又一村沿着那长长的葡萄架,自己动手用竹子把这块空荡荡的地围起来,用古石敬、砖块搭砌起盆座,把慕园残存下来的一盆盆盆景安置好。意想不到的情景发生了,具有田园景色的北部自从有了盆景更增加了几许情趣,游人至此无不驻足,隔篱细细品味,有的还要与之一起留影。朱子安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似乎从中看到了希望,心里在暗暗地努力,他坚信盆景艺术是大众的,总有重见阳光的一天。
 
  再次振兴
 
  在留园工作的日子里,朱子安颇为“安分守己”,带上几个徒弟,管理好那二三百盆盆景;倒也超凡脱俗,清闲自在。但没过多久,他又一次承担起振兴苏州盆景的重任。
 
  那是1972年的一天,园林处园艺科科长徐伯勋特意到留园找朱子安,要他再搞一次盆景大生产,把这里建成一个有规模的盆景园。朱子安惊喜时还心有余悸,连连摇头。老徐说:“你不要怕,我有北京可靠信息,中南海也要出来搜集盆景,美化环境。这件事园林处领导研究过了,要有什么责任,我来负。”一番话在朱老心里产生了涟漪,说实话,他在梦里也在盼望着这一天啊!
 
  这个令朱子安鼓舞的信息,使已步人古稀之年的老人迎来了事业上的春天,他竭力做好老伴和子女的思想工作,义无反顾,开始了振兴盆景的事业。
 
  朱子安与老徐、庞志冲技术员等人一商议,确定了恢复苏州盆景“挖野桩与收集半成品相结合”的发展方针。朱子安和徒弟们一次次出现在西部的光福、东山、天平等一带山里,奔走于吴县林场、新民苗圃、常熟虞山林场、上海良种场、宁波三十六湾以及南通、如皋等地,一批批的树桩被运回留园,一盆盆的半成品被收购。那时,处于瘫痪状态的各地林场、苗圃,见有人来买盆景,犹如来了财神爷,尽管讨价还价,没有不成交的。运回留园后,朱老逐一精心构思,精心制作,把一个个来源于自然的树桩创造成一件件盆景艺术品。十年磨一剑,经过朱老之手的一批作品在1982年江苏盆景艺术展览会上频频获奖,其中断木“根蟠翁蔚”、石榴“古木参天”、圆柏“秦汉遗韵”、锦松“苍干嶙峋”等10件作品获得最佳树桩盆景奖(即一等奖),大阪松“迎客”、银杏“蜡曲”、榆桩“枯木新枝”等获优秀奖,为苏州盆景赢得了荣誉。
 
    最为值得一题的是,1972年底朱子安在吴县宫桥觅得一棵后来称之为“盆景王”的古桩雀梅,当时长在乡间无人识,主人是一个农村老太。朱子安与老徐、老庞等人寻觅到此物,用一辆自行车的价饯把它买了下来,带土用船运回留园,先植在地上,萌芽后进行攀扎、造型,并让它正反两面都可观赏。l974年一开春,朱子安就把它安置在一只特制的汉白玉长盆内,精心培育,该雀梅高l.6米,盆长约3米,正面树冠形如猛虎蹲伏,气宇轩昂,反面其主干呈蛟龙腾起之势,蔚为壮观,可谓朱子安最为成功的代表作之一。二三年后,据说有一日本客商愿以十辆小轿车与之交换,被朱子安婉言谢绝了。他把它视为盆景中的国宝,它的观赏、艺术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估量的。
 
    经过朱子安多年辛勤耕耘,特别是有了“盆景王”这棵镇园之宝,留园盆景园有了相当的规模,成为继拙政园之后最能代表苏州盆景水平的又一个盆景专类园。
 
    朱老作品既讲究造型又讲究意境,情景相融,耐人寻味。在此不妨简要介绍二三件:圆柏“巍然侣四皓”,四棵古柏合栽一浅盆之中,盘根错节,皮骨透露,树石相间,枝翠叶茂,飞动之势和平稳静息糅为一体,有西汉隐居商山四皓之喻。
 
    地柏“衡山画意”,浅盆中配置纹皱曲变英石一块,古柏蟠曲其上,技法隽秀,姿态闲适优雅,与明代吴门画派风格相近,俨然一幅古画。榆树“春山碧树秋重绿”,三棵榆树合栽,配以英石立峰,高底搭配,错落有致。细密榆叶,秋来气爽,重萌新绿,扶疏可爱,是一幅完美的明代山水诗意图。
 
    见微知著,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朱老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朱子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再次振兴盆景的夙愿。1978年,已是77岁高龄的他,依然步履轻捷,精神矍铄。这一年园林部门聘他为技术顾问。但他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已不能离开盆景,在以后的日子里,朱子安一直活跃在盆景园地中。1982年5月,他精选参加盆景艺术展览的作品,坐镇南京一个多月,确保了苏州盆景在省内的绝对优势。同年9月,为新建盆景园??万景山庄而不辞劳苦。1985年9月,他又挑选了参加全国首届盆景评比展览的作品,并观摩了展览。1989年9月底,他携带家中培养的盆景,赴武汉参加了第二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同时出席建设部授予他“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荣誉称号的授证仪式。
 
1996年l2月30日2l时05分,朱子安这位在中国盆景界德高望重的一代大师安详地谢世了,享年95岁。使人感到欣慰的是,他所创导的盆景流派和传人已遍布大江南北,他们为发展与繁荣苏派盆景艺术继续谱写着新的篇章。 
 
>更多关于朱子安盆景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