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晨晨李康雷高源
刘和喜“玩”盆景已经30多
都说盆景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它的美让不少人惊叹、折服——它运用移天缩地、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使人沉浸其中,一来给人以“散逸清幽”的雅趣,二来也充分体现了手工艺人的艺术创造力。日前,笔者就走近了港城三位“盆景达人”,聆听他们藏于胸腹的“田园山水之乐”,以及“入世之心”。
进入刘和喜家小小的院子,不禁眼前一亮。映入眼帘的竟是各种绿色调——即便适值早春,万木萧疏,这里却一派生机勃勃,俨然置身于构筑精致、怪石嶙峋的“园林庄园”。这里大概有几十个盆景,散布在院子里的角角落落,有的似腾跃的巨龙,有的似盘踞的猛虎,有的如高翔的苍鹰,或意境深远,或雄奇俊逸……
跟随笔者前来的一拨人,也立刻被这些造型各异、充满想象力的盆景深深吸引住了。“你看,这是什么植物呀,造型好有创意!”“这棵盆景长这么大了,得老些年了吧!”随行人员一边目不暇接地张望,一边忙不迭地发出阵阵赞叹;有的还拿起手机从不同角度取景拍照,空气中仿佛还能闻到淡淡的青草香。
刘和喜从1984年就迷恋上了“做盆景”,算下来,已经有30多年的老资历了。“起初就是觉得好玩。”他穿着朴拙,神情有些拘束,但却绝对算得上心灵手巧。值得一提的是,他以前是搞泥瓦工的,所以现场不少盆景座下的石盆都是他自制的,方方正正,又不失古典韵味。在他的院子里,有木瓜、榆树、桂花、石榴树等几个树种。“短则培育八到十年,长则几十年呢!”刘和喜说,裁剪、固枝、培土、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流程都要认真对待,马虎不得。
而他最得意的作品,是位于院子中央的一颗“大榆树”,这个盆景特别引人注目,枝干有碗口粗,复杂的根系虬状地扎进土里,而枯黄色的树皮质地却光滑泛光,活脱脱微缩版的参天古树。“这是我1984年就培育的,浓缩我半生的心血,现在估价是四五十万。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作品。”刘和喜爱抚着这个盆景,喜上眉梢。
单纯地让植物在一个盆里生长,未免缺乏趣味性。有时候,刘和喜会从生活用品中寻找灵感,为这些盆景配上假山、假人等,使之点缀在青山绿草间,栩栩如生,比如他拿来一个济公形状的酒瓶摆在盆景里,佛家意境立马出来了。刘和喜不仅讲究废物利用,更讲究废弃植物的利用。院子里有一个石榴树做的盆景,古色古香,极具观赏价值,他说,之前一家碱厂在拆迁时,有人丢下了这些石榴树,都被他当成“宝贝蛋”给捡了回来。如今这些石榴树长势良好,形状雄奇,可谓化腐朽为神奇。
“八九年前,有媒体写过我的负面报道……”刘和喜忽然怯怯地压低声音,有些闪烁其词,目光游离。“是有关我上山刨树的。”经询问,原来,那时候,大家为了做盆景,都喜欢到就近的山头上去拔树,也因此造成了植被破坏。“我也是其中一员,感觉挺丢人的。”当然,现在他的大部分盆景都是从外地购买。“不能为了一己私好,再上山刨树了,现在咱们要讲究环保理念嘛。”他认真地说。
李正标自家后院有个“苏州园林”
林语堂曾在《生活的艺术》中谈及中国人的“休闲”。他说:所谓“盛名多累,隐逸多适”,苏东坡的诗中写了一些“江上清风”及“山间明月”。陶渊明的诗中说了一些“夕露沾我衣”及“鸡鸣桑树颠”。这些古代的名人并不是空口白话地谈论着农村的情形,他们是躬亲过着穷苦的农夫生活,在农村生活中得到了和平与和谐的。
诚如斯言,在刘巷村也有一位这样的“隐逸的农夫”。今年69岁的李正标是个不折不扣的盆景达人,不仅是个盆景达人,还是个“园艺师”。为什么呢?因为他家的院子就是个微缩版的园林。走进之后,你会感觉自己简直置身于百草园中——静立墙边的木瓜树摇曳生姿,四角形的石砌栅栏里,到处是蛰伏的草木,唯有梅花适时地竞相开放,空气中氤氲着淡淡清香,而栅栏的边沿上就是一盆盆精致可人的盆景作品。
李正标告诉笔者,他以前是从事园林景观设计的,退休后,回到村里,不改老行当,开始研究起如何将自家的院子变得更加自然恬静。“我喜欢那种自然静谧的气息,如果将自家小院打造成这样,岂不是一件人生乐事?!”他欣喜异常地跟笔者分享他的乐趣:到了春天,我满院子都是花花草草,各处的鸟儿竞相来到这里筑巢造窝,蜜蜂蝴蝶更是常客,可不是一派生气勃勃呀!他气色红润,喜笑颜开。
说到自家院子里的盆景,他更是侃侃而谈,有些盆景是找的现成的树种,有些则是从苏南买来的,有时候,甚至还要到深山老林里找,极为珍贵。他特别提到院子里的一棵木瓜树,“这棵树我栽了十几年了,当时只是我五百块钱买的。”他回忆道。笔者问:“那现在这棵树能卖多少钱?”“不卖!”李正标斩钉截铁,“曾经有个商家出价20万我都不卖!因为都有感情了!”
这还没完,“我带你到后院看看!”说着,李正标就引笔者七拐八拐,至曲径通幽处,竟还有另一番天地——他家的后院要比前院大一些,而且规划整齐、条理分明,活脱脱一派大气的庄园范儿。只见后院里,档次还升级不少,除了古朴典雅的石桌石凳之外,还有遒劲的树、散逸的草、羞赧的花,而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一块石碑。“这是之前,我在高新区的一位朋友从地里挖出来的,据说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只有我敢收购回来,因为旁人不知道这是不是死人东西!”李正标表情淡然:“我放在院子里,作为镇院之宝啊!”他幽默地说。
除此之外,李正标还喜欢搜集各处的珍宝,家里俨然就是一个收藏室——形态各异的佛像、晚清民国风格的名贵家具、笔走龙蛇的书画作品等,古色古香,透着一位民间散仙的雅趣。“生活在这么自然恬淡的氛围中,怎么能不心情舒畅,乐活百年呢?”
陈宽友“小”盆景撑起“大”产业
除了刘和喜、李正标等一干热爱盆景的民间“散家”之外,在刘巷村,还有这么一群“盆景达人”——旁人都是以“玩”起家,而他们却想到了产业化经营。40多岁的陈宽友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场地里存着两百多盆景,很是壮观。
4年前,陈宽友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主营苗圃绿化、盆景培育等,而在这之前,他从事的却是与之无关的建材运输业。“我1994年开始跑运输,一路风餐露宿,现在觉得累了,想在家稳定发展。”而在2010年左右,嗅觉灵敏的他发现家乡的盆景业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当时村民都是以玩为主,没有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链。”陈宽友想起儿时快乐的情景,跟随村里的叔叔伯伯到山上去寻找优良的树种,然后回家再鼓捣,“那是一段快乐的童年回忆。”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大家都到山上刨树,最多时有50多户上山,把山上的植被破坏得不轻,很让人心疼。他觉得很多“玩盆景”的人,已经背离了环保的初衷,实在不该。
的确,陈宽友一直怀揣着一颗环保心,“现在每天村子里都会有人来我这里寻经问宝,交流制作盆景的经验。”他的场地俨然成了盆景爱好者相互切磋的大舞台。这种带动,让村里百姓知道了环保的重要性,上山刨树的现象也渐渐少了。“大家已经乐于从我这里购买树苗、选育良种,一派欣欣向荣啊!”此外,他的带动,还解决了村里七八户村民的就业问题,让他们能在绿意葱茏间,赚取养家的资本。
陈宽友的事业只是刘巷村盆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正是在他这种“盆景达人”的带动下,刘巷村充分发挥朝阳“依山观海”的资源禀赋,重点发展出了以盆景制作、苗木培植为主的生态休闲农业观光产业。
据了解,目前,刘巷村已组建成立由50多家盆景制作户参与的盆景合作社,合作社现有花卉盆景基地2处,面积20余亩,园林苗圃基地3处,面积100余亩,主要有松木盆景、榆树盆景、格木盆景等30余个盆景品种,从业人员达200多人,年销售额逾1000万元,是连云港市目前规模最大的盆景制作和销售基地。
可以说,现在整个村子都成了一片“绿色的庄园”。图片均为张晨晨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