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朋友发贴讨论如何对待海外盆景,如何发展中国盆景的问题,甚至时有争论。这类贴子涉及到中国盆景发展方向是什么这个大话题。俗话说得好:低头拉车必须抬头看路——手中要创作出一流盆景,心中就必需明白中国盆景的发展方向。
然而中国盆景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我拜读了赵庆泉大师,发表在今年《花木盆景》杂志第5期上的《谈中国盆景与国际接轨》一文(此文名曰谈“接轨”,而“8化”完全可当“发展方向”来读),收获颇丰。现转抄如下,与同仁们共享。
谈 中 国 盆 景 与 国 际 发 展 接 轨
“与国际接轨”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频繁使用的词语之一,它几乎用于各个领域,在盆景界也经常提及。但是,为什么要与国际接轨?哪些必须接轨?应该如何接轨?许多问题还是需要探讨的。
笔者以为,之所提“接轨”,是因为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一个公认的“轨道”标准,尽管它最初发端于少数人或少数国家,并且也不一定就是最好,但一旦为国际认可,就成为共同标准,只有与之相接,才能顺利地走向世界。如果只一味强调“世界与我接轨”就很难走出国门。
盆景艺术起源于中国,古代传至韩国、日本、,近代又由日本传至西方,现已成为世界性的艺术。今天国际流行的盆景标准,如盆景的基本概念、树种的选择、盆器的款式与配置、一景二盆三几架地形式、以及许多创作理念,其实都是源于中国。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近十年来国际盆景发展的态势十分迅猛,现又产生了许多新的技法和标准,尤其是在培育技术、造型方法、工具材料、技艺传授、生产制作等方面,越来越科学,越来越规范。我们应该正视在某些方面的差距,以开放的胸襟虚心学习国外盆景中的先进之处,将精益求精的现代技术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结合起来,中国盆景一定会有更大的突破。
当然,这种学习和借鉴绝不是生搬硬套,依样模仿,而是经过消化吸收,为我所用。只要以中华文化为主导,不仅可以学习国外盆景中一些好的技术,还可以借鉴其某些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这样既能丰富我们民族的盆景艺术,同时也利于与国际接轨。
中国盆景要达到与国际发展接轨,可以从盆景理念、技术规范、工具材料、艺术风格、表现形式、盆景活动、盆景生产等多方面入手。
盆景理念现代化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在变化,盆景艺术也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今天的盆景,应该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观念的结合,应该和新时代的哲学思想、美学观念、科学技术等现代文明相协调。
中国盆景要走向世界,必须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盆景是一种以自然材料表现自然景物的特殊艺术,在作品完成以后,植物仍然在不断地生长变化,其所体现出来的美,既有艺术美,也包括自然美。但在旧时代审美情趣的影响下,盆景中的人工成分越来越多,影响了自然美的表现。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美成了现代盆景的重要审美标准,因为它符合现代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创作盆景时,必须根据树种与树性来决定如何造型。如果将松柏类做成杂木类形态,则无论制作得多么精巧,也难以充分体现松柏的自然之美;而以藤蔓类植物来表现刚劲挺拔,也注定不会成功。只有完全体现出树木的个性,才能创作出理想的作品。
其次必须按照材料天然的特点进行造型。特别是对于从山野采掘的素材,一定要在其原有形态的基础上,因势利导,使其天然的魅力更好地展现,而不是被埋没和破坏。
盆景是人和自然的共同作品。人不可过多地干预树木的生长。盆景的造型,既要充分发挥现代技术优势,又要尽量减少人工。要重视自然的创造,留下自然生长的空间。
盆景技术规范化 我们不能把盆景的技术当成目的,但把技术作为条件却是必须的。中国盆景在这方面要予以重视。好的技术对于盆景的培育、制作可以起到极大的作用。以日本盆景工具为例,长期以来,通过不断实践和改进,现已开发出许多实用性强、质量好的盆景工具,目前已推广到全世界。一把好的盆景剪刀可以用几十年,而且与用普通剪刀相比,切口更光滑,愈合效果更佳。其它如栽培技术、加工技术、盆景土壤、肥料、消毒、生产剂等许多方面,我们都需要研究与开发,达到国际规范化标准。
艺术风格民族化 如果说在技术上我们应力求做到与国际规范一致,那么在艺术风格上恰恰相反,民族化才是与国际最好的接轨。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盆景之所以起源于中国,正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积淀所至;近年来中国盆景在国外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青睐,也是由于它所蕴涵的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盆景与国际接轨,切不可丢掉独特的民族风格、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
诗情画意是中国盆景民族风格的精髓,也是在盆景创作中必须进一步发扬的特色。所谓画意,就是将大自然的美景进行高度的概括、提炼,创造出富于艺术美的画境。所谓诗情,是指表达诗歌般的深远意境,即不仅表现出盆中美景,还要借景抒情,使观赏者联想到景外之景,领受到景外之情,达到情景交融,景有尽而意无穷的境地。
表现形式多样化 [/color] 当代中国盆景中,有许多形式和技法都极富特色。笔者以为完全可以在国际上引领风骚。
岭南盆景的蓄枝截干法,以中国画的杂木树法为蓝本,将枝干修剪行疏密有致,苍劲自然,远胜于国外那种通体茂盛的杂木类盆景造型。不少西方盆景界人士对此也颇有赞赏。
浙江盆景的高干型松树造型,源自自然,又借鉴中国画,雄秀兼备,文人气息十分浓厚,且完全有别于日本盆景的矮壮型松树造型,民族特色极为鲜明。
丛林式树石盆景(含水旱盆景),是一种很民族化,又很国际化的盆景形式。它表现题材广泛,很利于诗情画意的表现,现已在国际上流传。
文人树的形式,最初出自中国文人画。它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背景,其孤高的风骨,简洁的造型,淡雅的气质,以及抽象的手法,在表现作者个性、风度、情感等方面,有着独特的长处。这种东方的形式在西方也颇受青睐。
松柏舍利干手工雕刻技艺,在表现树木自然纹理,以及疏密、聚散、浓淡的自然韵味方面,较之国外流行的机器雕刻法是一大进步。
对于中国传统盆景中的一些独特的技艺和形式,也必须很好地传承。如扬州盆景中的“棕丝精扎细剪”和“一寸三弯”的“云片”,四川盆景中的“三弯九倒拐”、“滚龙抱柱”等,在今天虽然不可能推广,但其独特的形式和技法,作为中国盆景的历史见证,依然能引起许多国外盆景爱好者的兴趣。
造型艺术个性化 艺术最忌雷同,现代人对个性化和多样化越来越注重,程式化和千人一面的作品已越来越不受欢迎。作品的个性愈鲜明,其吸引力就愈强烈。
由于盆景创作者的生活阅历、思想性格、审美情趣、艺术才能以及文化素养的不同,在其作品所表现的内在精神往往会与众不同,这就是作者个性的表现,也是所谓个人风格。
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和积极鼓励表现盆景作者的个性,推崇和宣传优秀盆景艺术家及其作品。在创作中充分发扬个人特色,按照自己的理想去表现,将作者“自己”渗透进作品,见作品如见其人。
要做到这一点,艺术家就必须深入生活,置身于社会之中,广见博闻,体验时代气息,才能具有新时代的审美情趣,同时,还要认真观察大自然的山水树木,从中吸取智慧源泉,领略自然之趣,自然之妙,为盆景艺术的创作找到好的摹本。
盆景知识普及化 为了更好地将盆景技艺在群众中推广普及,仅靠传统的师徒授受的形式已远远不够。在国际上,通过示范表演、创作指导、展览讲评,以及利用电视、网络、多媒体等普及推广盆景知识和技艺,已成为通常的和行之有效的做法。尤其是示范表演和创作指导,在传授技艺上有着特别好的效果,目前在国外已成为重要盆景活动必不可少的项目。可喜的是,这种方式在国内也正在推广。
盆景活动国际化 日本盆景之所以现今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是和近代以来其政府的支持以及一批盆景大师在国际上的频繁活动分不开的。如美国建国200年周年时,日本政府就将一批盆景大师的作品作为国礼赠送,至今完好地保存在华盛顿国家树木园内,供世界各地的游客参观,对提高日本盆景的知名度起到了重要作用。又如1989年,由日本盆景协会发起成立了世界盆景友好联盟,每四年举行一次世界盆景大会,在推动了国际盆景发展的同时,也扩大了日本盆景在世界的影响。
2005年北京第八届亚太盆景大会和2006年广东陈村国际盆景大会的成功举办,对弘扬中国盆景文化,扩大中国盆景在世界的影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中国盆景要与国际接轨,今后还需要更多地参与或举办国际性的盆景活动,同时还必须培养一批既有精湛的技艺,又有一定的理论,同时能懂外语的盆景专业人才。
盆景生产标准化 盆景的商品性生产不同于盆景的创作,必须向标准化方向发展。过去,我国盆景的商品性生产多为民间个体性质,缺乏一定的技术标准,不能适应现代规模生产的需要,因此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如规格参差不齐,丰满度不一,用盆不统一,都会影响批量定货;有些产品的造型不符合外商的需要,或病虫害较严重,也对出口造成很大的影响。
中国盆景要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须采用现代科技手段,缩短成型时间。此外,还要推广应用无土栽培、控制高度、缩小叶片及提高出口包装、检疫、运输等技术。
随着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采挖树桩应有所控制,盆景苗圃应成为盆景材料的主要来源。其实,国际上许多盆景经典之作,都是采用自幼培育的材料制作而成的。苗圃培育盆景材料,虽费时较长,但造型的自由度更大,也更利于生产的标准化。从长远来看,这是必由之路。
综上所说,我们提出与国际接轨,主要是指与现代盆景发展的大方向一致,与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同步。对于中国盆景原有的优势与强项,不仅不能与国际接轨,而且还要让国际与中国接轨。目前最重要的是,我们应铺好接轨的“路基”这就是建立标准化体系和实现技术的现代化,让世界认可,让我们民族的东西变成国际共享。大家都说好,才是真正好,到那时国际自然来找我们接轨,因为我们是正宗。
盆景艺术要与世界接轨,首先需要在美学的平台上沟通。这要求中国美学的观念,范畴,概念,术语,命题等与西方美学有着相似性和共通性为前提。盆景艺术走向世界,应是中国的美学首先走向世界。比如,西方美学怎样能去理解和评介意境的内涵?在艺术手法上怎样去接受写意的表现?因西学对艺术的认识是以雕塑和油画为基础的,他的美学也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在艺术上强调民族的属性,其美学的普及是当务之急。仅个人愚见,不当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