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记者利用周末时间,先后来到武汉市手表厂、元宝山、利济路、徐东路、沌阳、中北路、洪山广场、卓刀泉、循礼门、球场街等10个花木盆景市场,采访了四十多位经营者,对武汉花木盆景市场留下了“八多八少,前景看好”的总体印象。
卖花者“三多三少”
素有九省通衢的江城——武汉市,是一个占地7730.6平方公里,有7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在这个大都市里,记者采访的10个花木盆景市场分布在武汉三镇(占整个花木盆景市场的70%)记者看到500多个花卉温棚、摊位、门面,从近2000多名经营者中采访了40多人。几天下来,接受采访的售花人既有来自东北、福建的,也有湖北省内随州、大悟的,既有武汉市内区内的,也有武汉市效区的。从被接受采访的卖花者来看,明显的凸现出:进城售花农民多,城市居民少;下岗职工多,在职职工少;业余爱好多,专业花工少。从开张不久的沌阳花木大世界和从武汉手表厂转移到沙湖的花卉批发市场来看,60%的售花者来自外地。这些外来售花者,大多经过了二、三年的零售后开始批零兼营,尽管买卖一盆观花观叶观果盆景只赚几元钱,但一年下来少则净赚三~五万元,多则赚八~十万元不等。即使是城市居民卖花者,不是下岗的,就是待业的,当然也有退休的人。不过退休的卖花者基本上都是帮下岗或待业的儿子、女儿们,曾菊香就是其中有代表的一位。五年前,她认了来自福建做花卉生意的郑丽为干女儿后,也学会了做花卉盆景生意,一年下来也可以赚过好几万。如今,她和老伴帮助下岗的儿子、媳妇在武汉三个花卉市场办了五个门市部,生意也做得火红,生活也有了保障。
买花者“四多四少”
每到一个花卉市场记者都要向卖花者询问“买花的一般是些什么人”时,几乎都是这样回答:青年人多,老年人少;文化高的人多,文化低的人少;高收入的多,低收入的少;节日买花的多,平时买花的人少。据卓刀泉花卉市场张伟女士和循礼门鲜花市场陈丹女士介绍:传统的春节、现代的教师节和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买花木盆景的人比平时多。特别是情人节期节,买花多是男青年。教师节多是买花送给老师。元宝山花卉市场王孝军说得十分有趣:我在北京打工大半年,发现首都人爱花成为时尚,走亲访友,慰问病号,布置新房、美化办公室都喜欢用花。于是我便回到武汉也办起花卉店。可是武汉人买花除了结婚、店堂开张逐步盛行外,平时很少有人买花,即使是买花者只要一打听就知道对方多是高文化或高收入的人,远远不如北京那么普遍。
花木盆景外地产品多本地产品少
记者在采访的十个花木盆景市场看到,不论是鲜切花红瑰玫、康乃馨,,还是菊花、香水百合;不论是盆栽君子兰、茶花、杜鹃,还是铁树、榕树、慧兰,几乎都是从广东、福建、浙江、云南、东北等地进入武汉市场的。据中北路长春花苑的孟华女士介绍:武汉三镇的鲜切花几乎全都来自广州、昆明,几乎都是通过火车托送而来,鲜花价格也随着产地行情变化而变化,一扎鲜花在武汉批发能赚1-2元钱就很不错了。武汉手表厂花卉批发市场的余女士和沌阳花木世界的陈女士也告诉记者:他们销售的茶花、杜鹃、柑桔、苏铁等都是从浙江、福建买回的,卖出去一盆花少则赚1-2元,多则赚5-10元(要看花树的品种和规格)。特别是武汉市的君子兰,基本上来自长春、鞍山。仅在去年12月中旬武汉食博会上,长春的君子兰大出风头:有一株开花的君子兰竟以1.6万元的价格被买走;展台上2000株君子兰苗以2-10元不等的价格在不到三天时间被抢购一空。在卓刀泉花卉市场和汉口江滩花市,记者看到多桨植物全部来自福建。
武汉市花木盆景市场竞争激烈,前景看好
记者在采访武汉十个花卉盆景市场时,几乎所有的售花者都说:武汉市花卉市场一年比一年多,规模一年比一年大,经营者一年比一年多,武汉市的花木盆景市场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花卉盆景越来越难卖。特别是地处武汉市郊的沌阳花木大世界的卖花者反映更为突出。据该处卖花者张克付等人说:根据广州、郑州、北京等城市的经验,花卉批发市场都在市郊,因此我们也从市区来到这里加盟。可是这里远离市郊,交通不便、附近居民少、花木世界的大门口又有一个汽车出入收费站,因此来此买花的人很少。有一次,我从广州购进6000元的花木由于没有及时销出,结果都死了。帮助下岗儿子、媳妇的武汉退休职工曾菊香也告诉记者:我前几年在滨江花卉市场赚了好几万元,由于建汉口外滩我们也转移到沌阳,结果是花木不好销,资金积压住了,远不如在市区批零兼营方便,她打算待春节后搬走。在徐东花卉市场,有三位卖花者拉着记者说:武汉的花卉市场太多了,市政府应出面干预制止,不能任其发展。不然的话,我们又要再失业。对此,售花者也有不同意这种看法的。他们认为现在是搞市场经济,就得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要按市场需要组织花卉生产和销售,不然的话,就不能赚钱。武昌卓刀泉卖花者李毅对记者说:我也是老单位破产后干上卖花的。我先干了二、三年零售,这二年又搞批零兼营。尽管目前花木盆景不大好销,但这只是暂时的。他说,我从一个资料获知,武汉700万市民,人均花卉消费不足10元/年,而在广州和发达国家城市分别是100元/年和480元/年,这说明在武汉市卖花有潜力。现在花卉市场竞争激烈,买花人少,既有市民对消费结构能否将花卉消费列入日常生活消费的观念影响,也有舆论宣传的引导问题。我相信随着武汉市民收入日益提高,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加上舆论宣传正确引导,那么今后武汉市民买花的人会越来越多,武汉市的花卉市场也会越来越红火。不信,过几年再看看就可以见分晓。在武汉卓刀泉花卉批发市场的林景女士也是持相同的看法,她来武汉一年多时间,投入30多万元,不仅办起了五个“小花农连锁店”,招收了40名园林技校毕业的员工,同时还动员丈夫辞去条件优厚的709所工作,同她一道经营多桨植物盆景。她对武汉的花卉盆景市场充满了信心。 (这是我2002年为中国花卉报写的专稿 今天转到博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