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盆景,流派纷呈。
素仁风格,独步海内外,世间无二,其选材、选型,独特别致,在不经意中发奇思妙想,于最平凡处骇世文章。其意境、神韵,高雅超尘,悦眸展眉在树木端末,撼神摄魂于盆盎之外。
“素仁,俗名陈素仁。他十几岁就拜鼎湖山庆云寺亮思长老为师,后嘱法于广州海幢寺,一九六二年圆寂,终年六十八岁。”这是至今为止所有盆景专著中对素仁生平最祥尽的介绍。
作为禅门僧人,素仁数十年孤灯黄卷,研佛习禅,寂寞寒暑,孜孜不倦。其佛学造诣精妙高深;禅宗修为益臻化境。这些对他的一生所为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文如其人”,盆景亦如其人。素仁独特的社会阅历,独特的社会感受,独特的观察视角,独特的审美情趣,决定了他那独特的表达方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创作思想和表达形式,无不涂抹着浓重的禅宗色彩,闪烁着夺目的佛学光环。
这是一盆双杆式九里香盆景,是素仁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见图一)。你看那等距离笔直向上的双干,高耸而挺拨。从盆面向上五分之三的树干无枝叶,五分之二部分虽有枝叶却寥寥无几。从这里,你可以看出整个画面全由清一色的直线条组成。这种线条或长或短,或平或垂,无斜倚,无弧曲,规整单调,毫无变化,机械地勾勒在盆景艺术造型中十分罕见的矩形构图。然而,正是这种非理性的构图形式,却发生了奇妙的效果。它体现了静的态势,营造了静的氛围。在万籁俱寂中,你几乎听得见生命新芽的萌动,听得见道德情丝的羽化。宁静而致远,人们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展开思绪之双翅,飞向远方,尽情翱翔。
佛教追求空静境界,佛家弟子对静境有着独到的理解。“禅定”是大小乘共通修持的方法,中文译为“静虑”;释迦牟尼在苦行林静坐六年;达摩在少林面壁九年;宋代出现的以静坐看心为根本的“默照禅”;历代禅僧修寺建庙无不选址于远离喧嚣的村镇市井......素仁深知静中之妙。因此,他的作品从人们意想不到的方面调动一切可能利用的因素来营造静境,让人获得安静闲恬的心态,使人的心灵融和到大自然的美妙境界。
2.每一位盆景艺术工作者都有这样一个体会:树坯经过一定时间的假植、养护、修剪、蟠扎、造型,当作为一件艺术品定植于盆盎之中时,选盆与植位的确定是要认真考虑的。选盆要考虑其类别,形状、规格、线条、色彩等。定植的位置则要考虑树木所占空间而构成的画面、比例、轴线、重心、结构等。素仁在处理这一问题时的手法大出人们的意料。他将九里香裁植于盆盎的一侧,紧贴盆沿,约占盆面的五分之一,让约五分之四的盆面闲置空搁,从构图上留下大面积的空白。
“空白”,是中国画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墨到为实,空白为虚。实体为实境,空白为虚境。然而,我们在赏画时,视“空白”为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开拓了画面的艺术空间而且造成朦胧与含蓄的意境。
素仁在盆面留下的空白,却有着更深一层的含意。空白处,我们在冥冥之中看到了一幅人间百态图:人们行色匆匆,无暇旁顾,或逐名利权势,或陷是非恩怨,欲海恶浪,灵肉搏杀......而那超尘脱俗的九里香独立一隅,正是禅宗倡导的离尘遁世、隐居解脱的人生态度的写照。
3.在树木盆景修剪造型中,不少人喜欢枝繁叶盛,甚至使树冠臃肿硕大。其霸悍之气,迫人却步。在这一点上,日本盆栽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国内亦有人仿效之。盆景大师潘仲连先生曾用“横向扩张”四个字加以评判,真可谓神来之笔。“横向扩张”是对自然空间的恣意肆虐,是疯狂的占有欲和贪婪本性的充分体现。
素仁和尚修剪的树木,枝短叶疏,所占空间极小,做到“多一枝嫌其多,少一枝嫌其少”。真可谓千锤百炼,炉火纯青。这方面说明素仁和尚技艺精湛,功底深厚;而更重要的是把去妄想、除杂念、止邪贪、万缘放下不动心的佛学宗义即禅完的“净灵”说,凝在剪端,注于枝间。其用心之良苦,直叫人拍案叫绝。
4. 在树木盆景选材上(见图2),人们通常喜爱粗矮适中,素仁却偏爱瘦劲高飘;在树木盆景造型上,人们通常喜爱构图成不等边三角形,以增加动势,素仁却偏爱矩形构图,以营造静境;在定植树木时,人们通喜爱将树木植于盆的三分之一处,素仁却偏爱将树木植于盆的五分之一处;在树木盆景的修剪上,人们通常喜爱疏密得当,素仁却偏爱枝短叶疏......如此看来,素仁和尚的做法有悖常理,违反正常的逻辑思维。
这种思维被称作非理性思维,是禅宗最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研究过禅宗的人们都知道,禅宗在回答学人们提出的问题时,为诱发灵感,促使对方顿悟,通常都用非理性思维。这种方法往往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素仁和尚成功地将这种非理性思维方式应用到盆景艺术创作中,实乃一代宗师的大手笔。
非理性思维应用于艺术创作,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艺术的变形。李方膺的《潇湘风竹图》中修竹两杆,新篁一枝,而叶片厚重,叶尖圆钝。这种对竹叶的变形的画法,却画活了风中竹片的生动形象。法国的安格尔在创作《大宫女》时,给宫女多画了三节脊椎骨,宫女却显得身材修长,妩媚动人。这些作品都曾轰动画坛,反响强烈,一时传为佳话。
素仁说:“我偏爱那瘦劲高飘的形格,有时树干高飘到二米以上......”高飘到二米以上的瘦劲的树干与多画的大宫女的三节脊椎骨,可谓异曲同工,妙不可言。恰是这种树木的艺术的变形,丰富了盆景艺术创作的方法,深化了盆景艺术的内涵,突出了艺术创作的个性,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
盆景在线:
楼主不会是九里老弟吧?
素仁盆景树形高耸,枝叶简练。在中共建国后的初期盆展交流中,相比于苏派的六台三托一顶的剪扎并蓄和岭南的截干蓄枝,给人耳目一新和超凡脱俗之感。此时日本盆栽的文人树和模样木的格式早已有之。在后来的座谈会上,素仁自嘲似的说:我都是捡别人不喜欢的桩头,别人见我买这种桩头好笑,我自己也觉得好笑。这是我的个性和爱好。。。。。盆景就是盆景,素仁和尚尚且有自知之明,扯什么“高僧的佛学造诣,禅宗修为”怕是素仁也在九泉之下面红耳赤吧。
素仁年幼时进入寺庙,知道为什么吗?过去贫寒之家人丁众多,送去寺庙有个温饱,是常人中的下下策,传统文化中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民间的最底线。可见从古至今当和尚大都是求得一时的避难之所,没听说过“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吗?高僧是对年长者的一种尊称,充其量是一老和尚而已。
呵呵,我是看桩人,因为我虽爱盆景却无一盆精品,只是痴爱而已。
喜欢无数优雅脱俗的盆中物,尤爱素仁之超凡脱俗!
与世无争:
"写意"、"抽象"的表现为之追求的这种难以言说的艺术体验,将艺术作品从深度阐释的陷井之中解救出来,以淡泊的姿态,冥想的气质来对抗喧嚣的甚至精神分裂式的社会思潮;" 少就是多"这句具有诡辩色彩的哲学箴言而显现出的悖论似的特征成为其艺术作品所具备的禀赋,显而易见,这里并非仅仅停留在情感的表达,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仕人和悟道者的思考及其精神向度,艺术表达在其掌握之中蜕变为一种观念和无处不在的形体,并且用抽象还原的符号直接构成其作品,就价值取向而言,正是因为作者自身所处的特殊位置面对荒诞现实而又往往力有末逮以至于只有理智地彻底退回到明净圣洁的抽象之物中,托物以言志,用深深隐藏的情感来昭示他们对于魍魉世界的完全拒绝.他们一方面试图超脱于让人难以忍受的丑恶现象之外,而另一方面又难于摆脱现实生存的压力,这就迫使他们以另外一种自我放逐来回应那些杂乱的声音,借助赋予人格寓意的"树"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像,来重建为混乱和谎言所充斥的视觉秩序,然而在他们心灵深处并未放弃对理想的苦苦追寻以及对黑暗势力的批判,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能够读到的是宗教般的虔诚和贵族般的优雅,它们是逃避也是奔赴,是背离亦是认同.
选择以素 仁为导,仿佛暮鼓晨钟,是催人警醒抑或也是引人入梦.楼主学识渊博,令人仰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