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 贾军 代新竹
中西文化无论从起源、内涵,以及追求上讲都存在着明显差异。中国传统文化重精神,追求意境体会,无论什么事物、景致都能够赋予相应的人文关怀,引发为一种心境,提升成一定的哲思。因我一心而天地万物皆有灵性,所以凌寒之梅成高士,一虚心之竹成智士,喜幽之兰成雅士,素朴之菊成逸士,所以有以松柏之坚贞·(四季常青,干直叶针)陪忠臣卧烈士之习,以牡丹之雍容(花团锦簇,色艳瓣丰)比富贾权贵之俗,且有植桑梓怀故乡,折杨柳道惜别之风尚。
另外古人对四时景致的感怀更是鲜活多样,春来得意思进取,春去伤怀思惜取,秋高气爽喜得志,秋风落叶哀暮致,夏来结伴寻芳,冬来独钓寒江,均是一番情致。相比而言,西方文化重在感性认识,追求的是感官享受,凡举事物,或形色悦目,或声音悦耳,或气息爽鼻,或滋味爽口,总之只要具有一定的外在美就可以了,不必问其来龙究其去脉。所以在西方人眼里,“志士不饮盗泉之水”是很难理解的。
可见西方美学讲“美”说的是“形式美”,讲“审美”说的是+欣赏”,而中国美学讲“美”说的是“意境美”,讲“审美”说的是“领悟”。“形式美”可以总结出量化指标,可以规范化、程式化,并以模式教人,因此西方美学为我们提供了经典的黄金分害」比例和色彩搭配原理。而“意境美”是难以量化和限定的,其领J悟也只能靠,有灵犀一点通”的共鸣去实现,所以中国美学很讲究线条的运用和空间的经营(如空间留白),为的是给我们留出更多的联想空间自己去体会。
由此不得不使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外国人怎样欣赏中国盆景?在他们啧啧赞许的同时是否和我们的盆景创作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与沟通?由衷地讲,我们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他们并不能真正体会一件盆景佳作所营造的思想氛围,他们也无暇在预先了解了诸多典故后再去进行盆景鉴赏(我们许多盆景作品的题名都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如“秦汉遗韵”、“贵妃醉酒”等)。那么他们究竟在欣赏什么,赞叹什么呢?我们觉得应当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形式美。因为我们进行盆景创作所追求的意境美是基于形式美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追求,所以一件好的盆景作品,除去它的匠心独运外也是大为可观的;另一方面则是技艺精湛。外国人不清楚这些优美的盆景造型是怎样培育出来的—“虽由人造,宛自天开”—使他们大出所料,大开眼界,因此惊叹不已。
在比较了中外盆景造型特点之后,我们觉得后一方面的因素在他们的赞美中所占比重要更大一些。因为在掌握了一些盆景制作技巧后,国外逐渐发展起来的日趋成熟的盆景艺术风格,与我们中国盆景的民族风格在样式上是有区别的。国外盆景多见丰满、浑厚、强健,而中国盆景的审美意趣则比较丰富,除有以雄浑见长者,更有以瘦、枯、古、曲、空,甚至以病、丑为美的欣赏角度。由此又回到我们正在讨论的中西文化之差异上来,正是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而使我们的盆景艺术走出国门以后,在其造型上有了多层次的发展。
我们的盆景事业要于当今世界谋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正视这个差异,从而进一步解决我们正面临的课题:如何使我国的盆景艺术一脉传承、发扬光大?如何重建我们的“东家”地位,使盆景事业正本归宗,使我国的盆景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独占鳌头?
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要“古为今用”,做好对传统的继承。我们常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那么什么是传统盆景艺术中的“精华”与“糟粕”呢?我们认为“精华”之所在主要体现在造型原则和制作、养护的经验上,另有陈设、鉴赏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亦是不容忽视的;“糟粕”之所在则主要体现在造型样式和一些繁琐、复杂的工艺流程上。盆景艺术毕竟是在我国封建时候产生的,并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经历了它的发展与兴盛,那么在它的一些传统造型样式中势必渗透着一定的封建气息,譬如鞠躬式与大弯垂枝式就很容易让人想到封建礼制下卑躬屈膝的奴才相,尤其是大弯垂枝式中那两个后嫁接上去的枝条,在我们今天看来,是极为造作且无任何美感可言的。因此我们认为“去其糟.粕”首先就是在造型上要突破传统模式,对一些陈腐、呆板,缺乏时代气息的老式样进行剔除或革新,积极创新和发展富有生命力的新式样。
同时许多在以前生产力低下时形成的传统工艺,目前看来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很难被初学者掌握,阻碍了盆景艺术的普及,因此也要结合新技术进行制作工艺的革新。然而我们说继承传统,它的宗旨是发扬而非摈弃,因此其重点还是要“取其精华”,是要确保传统的盆景艺术可以在我们手中更好地传承下去,继往开来。关于这一点,我们认为将是任重而道远的,它不仅有赖于盆景专业队伍的建设,更仰仗于全民素质的提高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作为艺术的盆景不但要面向大众,而且要高于大众,引领大众,因此传统盆景艺术对意境的追求与营造是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和进一步探索的。
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要“洋为中用”、“移花接木”,投其所好。如果说作为艺术的盆景不但要面向大众而且要高于大众的话,那么作为产业的盆景就是要全面服务于大众—即它的消费群体,以其审美需求与消费心理为依托。那么我国方兴未艾的盆景产业是否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就要看我们能否适时地调整观念,把握外国消费者的口味。从中西文化差异以及中外盆景造型特点来看,我们知道西方追求“形式美”,崇尚规则、丰宜、健硕之样式,那么我们何不发展一条以形式美为终极目标的盆景创作思路呢?这样一来,不但可以简化创作过程,丰富创作理念,而且有利于规模生产,又便于管理,极易实现盆景的产业化。况且目前国内民众的欣赏层次亦有较大差别,亦需要发展多层次的盆景艺术。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中国盆景的发展可以双轨并进—一条轨以发展追求意境美的中国传统盆景艺术为主,一条轨以发展体现多种形式美的现代盆景产业为主。前者为后者之根本,后者为前者之辅助,以后者之发展迅速打开局面,做好盆景的推广和普及,为前者之发展奠定广阔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再以前者之发展带动整体欣赏水平的提高,促进中国盆景国际形象的确立和完善,为后者之发展指引方向,拓展空闻。这样,我们就能最终实现中国民族艺术—盆景的现代传承和国际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