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的局限性和收藏的高风险性导致盆景圈扩大缓慢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寿命的局限性和收藏的高风险性导致盆景圈扩大缓慢

日期:2012-02-05 18:04:25     浏览:7    
核心提示:读了李新先生《我看盆景》一文,最初认为这些都是不成问题的问题。近期又读到“盆景论坛”栏目刊登的几篇文章,发人深省,觉得其中真有问题,且是大大的问题,从中也折射出盆景理论研究的薄弱和媒体的尴尬,便有话要说,这里只就盆景何谓高等艺术一题谈一些看法。
寿命的局限性和收藏的高风险性导致盆景圈扩大缓慢

 
读了李新先生《我看盆景》一文,最初认为这些都是不成问题的问题。近期又读到“盆景论坛”栏目刊登的几篇文章,发人深省,觉得其中真有问题,且是大大的问题,从中也折射出盆景理论研究的薄弱和媒体的尴尬,便有话要说,这里只就盆景何谓高等艺术一题谈一些看法。
 
 
一、衡量艺术门类高下的标准
李先生提出衡量艺术门类高下有两条标准,即“比较她蕴涵积淀的文化含量,看她吸引汇集了多少优秀人才。”这种比较有一定的道理,但失之偏颇。首先应该肯定的是,盆景艺术也具有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渊源,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是“天人合一,物我交融”,认为人类和大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几年前我在《继承和宏扬中国盆景艺术的优良传统》一文中指出:“中国的古代哲学,无论儒、道、墨、法,还是兵、工、农、医、佛各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都主张和谐统一,要顺应天道,天、地、人三者相通。
 
……写自然就是写人生,中国的山水历来是文人学士重要的表现对象,与山水画和园林艺术一脉相承的盆景艺术更是人和自然和谐关系在艺术上的最高表现。所以谈盆景艺术发展之主线始终贯穿了人的精神和自然山水合二为_的境况。”说盆景艺术缺乏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这是一种偏见。其次,李先生提出一门艺术的发展要有优秀人才来支撑与推动,吸引汇集的优秀人才越多,其影响力越大,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人类的文化精神、文化品格的形成和塑造作用就越大。
 
 
我认为这种说法也缺乏具体分析。我们应当承认,盆景艺术和其他国粹姊妹艺术门类比较起来,直到目前为止确实属一门“弱势”艺术,这种弱势明显地表现在部分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普及程度低、圈子小、艺术市场占有份额少、社会影响力弱等方面,但冷静地分析一下,也是事出有因的。从历史社会原因上分析,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只有宫庭、官宦人家和文人雅士才有条件把玩盆景,物质条件低下的广大劳动人民是与盆景无缘的。在近代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盆景艺术也就相对地较快发展,从盆景的内因分析,曲高和寡,又受生命规律的制约,盆景艺术的弱势也属必然。事物发展和运动又是不平衡的,某一时候的弱势未必永乏荔势,更不能说该门艺术就是底下的艺术。中国是文明古国,不毒乏因近百年来的弱势而被人否定.道理一样。  
  
 
陈毅同志说:“盆景是高等艺术。”他说得好,说出了盆景艺术最本质的属性。在众多的艺术类中,为什么只有盆景艺术夸姿格称高等艺术呢?几年前我垄(论盆景的三重性》一文中曾经提到过,任何艺术都具有艺术性和商品性,唯独盆景艺术除了艺术性和商品性以外,还具有生命性,盆景艺术的生命性是区别任何其他艺术最本质的属性,起决定性作用的属性,说其高等,仅据于此。
 
 
二、盆景称高等艺术当之无愧
 
唯物辩证法认为,看问题必须看到它的实质,把它的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有的同志看问题的方法不对,他们不去看问题的本质方面和主流方面,而是强调那些非本质方面,以致迷惑了自己的方向。不同艺术门类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个性。个性即不同事物矛盾的各自特点,或者称矛盾的特殊性。这也是世界上各种事物所以有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盆景艺术的生命性是盆景本质的属性,正因为具有这种属性,被称为高等艺术当之无愧。
 
 
这里还须强调一点:盆景称为高等艺术是指盆景的固有属性,跟盆艺者创作的水平高低不墨=璺妻:当前盆景市场上出现大量的劣质产品,还够不上称艺术品,要是都标上“高等艺术”是无八‘买单”的。
 
 
  
生命性是如何决定着盆景艺术的至高地位的呢?   
 
第一,盆景的生命性导致创作的连续性。
 
盆景作品的创作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其他门类和再创作空间特别大,人们在欣赏一件盆景作品过程中,即便是名家名作,也常常会挑剔出一些这样那样的缺憾,这种审美过程就会给审美主体带来审美愉悦,更促进了连续创作的欲望,使作品更趋完美。
 
 
 
第二,盆景的动态美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
 
人们在欣赏艺术品时常常爱用“生动”两字,生命运动的形式最具美的特征。盆景艺术的动态美最能激发人对生命意义的诠释。欣赏一件盆景精品所引发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震撼是其他任何艺术门类难以达到的。如果有人共赏,引发的话题会更多,有时会进入废寝忘食的境界。     
 
 
 
盆景作品的动态美从生命的张力和季相变化表现出来。生命的张力又有内蕴力和外施力之分。在内蕴力作用下,根要拱出盆面,树体会增粗长高,树枝竞相郁茂,从而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在外施力的作用下,盆景会呈现千姿百态的动势,风吹之动、雪压之动、行云之动、垂枝之动、乐舞之动、悬崖之动、卧干之动、枯干之动等等,这是生命力与外施力抗争最有力的写照。每当我看到日本古真柏盆景和贺淦荪先生等创作的动势盆景时,就立即激发起强烈的审美情趣,久久不能平静。这些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线条美、动态美、意境美也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盆景的季相变化又有悠久和短暂两种存在时态,即使是常绿树也存在生命的律动。随着季节变化,盆景会叶长叶消,绿肥红瘦,或硕果累累,美不胜收,常看常新,也越加让人品味到人生的苦乐。    
 
 
 
第三,生命性导致盆景创作的非主体现象。
 
所谓非主体现象指的是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实际效果对原创作构思的不自觉的偏离。盆景创作中的非主体现象表现更突出。这是因为创作的素材原生形态有局限性,树木素材的可塑性也有限,再加上树木生长的不稳定性,这些不尽人意的方方面面,导致盆景精品的数量少,难度大,周期长,效率低,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自然就物以稀为贵了,盆景的品位也就不高自高了。
 
 
  
第四,寿命的局限性和收藏的高风险性导致盆景圈扩大缓慢。
 
盆景是活的造型艺术,受寿命的局限,并且在某一环节上一次疏忽,就可能导致盆景报废。这些年来随着经济收入的梯级变化,出现了一批收藏家,收藏热飙升,但盆景收藏仍然冷落。除了痴迷盆景的企业家不计功利收藏盆景建立私家盆景园,拥有别墅的老板们需要收藏盆景装点门面外,其他收藏者就更少了。要使盆景进入千家万户谈何容易?盆景圈扩大缓慢,曲高和寡的局面也难打开,盆景艺术的弱势地位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的。要重振中国盆景的雄风任重道远。
 
 
 
三、中国盆景高人一“畴”   
 
高人一“畴”的提法,令人费解。这是临时捕捉来暂用的字眼。畴者,田地也,这里引申为盆景艺术立命的基地。中国盆景一开始就受山水园林和山水画的影响,走树石结合的道路,在盆中造景,为景树营造一个优美的立命基地,竭尽“咫尺千里”、“缩龙成寸”和“小中见大”之能事。早在唐代,中国盆景艺人就把单纯的“盆栽”升华为具有意境的“盆景”了。发展到了近代,记载盆景的典籍就更多了,改革开放为盆景艺术注入蓬勃生机,大有重振雄风的态势。
 
 
中国盆景发展的主流仍朝着树石结合的路子走,赵庆泉先生的水早盆景,在国际上独领风骚。贺淦荪先生半个世纪以来致力于山石盆景、树木盆景树石盆景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并卓有成效j贺老创造了动势盆景,提出要走“树石、丛林、组合多变”之路,他的理论和实践体现了中国盆景发展的大方向。直至现在,树木盆景发展到极致的日本盆景和中国的主流盆景相比仍有差距。


 
云开日出时 
 盆景艺术评比,不应仅仅考究盆景作品的美感效果,更应考核盆景制作者的文化艺术底蕴。经过初步筛选后,最后的评比环节应该着重考核盆景制作者对参评作品的意境构造心得及题名寓意。艺术意境通常是互通的,只是各自表现的手法不同。比如书法,诗文,音乐,盆景等艺术类别之间都是有互通的灵魂的,所以盆景评比活动更应该通过盆景作品去全面考究盆景制作者的艺术底蕴,而不应该仅仅追求商业效应。
 
开心小哥 
 一盆被大众公认的,具有视觉冲击下力的优秀作品,如制作者没有文化底蕴〈指不懂诗画棋艺等),此作品就不能算有艺术性?,如制作者有文化底蕴(懂诗懂画懂棋等),但对盆景偏偏喜欢而不精,那他的作品肯定有艺术性?我觉得中国的优秀盆景作品偏偏大多记诞生在民间草根,且艺术含量很足,反而是哪些认为有艺术底蕴的所谓大师,作家在民间本已是很优秀的作品上稍作改动,便窃为己有,被公认为是高等的艺术作品,这就是中国盆景的现状〈在众多的大师,名家中,有几位能有多件作品从一颗毛桩(小苗)制作成众人公认的艺术佳作)
 
 盆景艺术的高雅,不仅仅因为区别于其它艺术的属性,还应该包括盆景艺术人的高雅情怀。每一个盆景人,都应该摒弃功利之心,拥有海纳百川的宽大胸怀。而事实上,有相当多的盆景人,要么唯利是图,要么恃才自傲……每每看到这些行经,再高雅的艺术也大打折扣。
昨天
 
今日得宽余 
 “盆景是高等艺术",陈毅元帅说得真好。盆景艺术的生命性是其他艺术无可比拟的,创作无止境,作品臻完美。
昨天
 
孤云六九 
 说得好? 我国盆景艺术源于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历史悠久,人文璀璨,其实弹丸的倭人和动不动断代的西方文化艺术可以比拟的
昨天
 
开心小哥 
 每个人都有特长,歌唱得好的不一定能写出好的诗,能作画的也难说会雕塑,能制作杂木盆景的不一定能制作出好的松柏盆景,,哪这些人的作品都没艺术性吗?一件好的作品跟创作者的文化艺术底蕴关系不大,跟一个人的性格,阅历,与作品原始的可塑性很有关联。
昨天
 
标签: 盆景收藏
>更多关于盆景收藏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