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南航 2003-07-12
据说温州是中国树石盆景的发源地,王十朋是它的开创者。近年来,我市获得过国家级,乃至国际奖项的盆景就达到三百多盆,然而它们中的绝大部分,市民竟无缘观赏到。由于种种原因,有的盆景死了,有的被偷了,有的流失外地了…… 创建大型盆景园,拯救温州盆景,汇集民间珍品,让这朵传统奇葩不至于埋没,成为有识之士的殷切期盼。
开创者乃王十朋
南宋时候,幽居乐清梅溪乡野的当朝状元王十朋写了一篇散文《岩松记》,这是至今发现的,最早论述树石盆景艺术的文献记载。该文写道“野人有以岩松至梅溪者,异质丛生,根于拳石,茂焉非孤,森焉非乔,柏叶桧身而松气象,藏参天覆地之意于盈握间…予颇爱之,植以瓦盘,置之小室。”
市风景园林设计研究所所长、兼浙派盆景研究所所长沈冶民说,史料记载,王十朋不得志时,曾在家乡从事盆景制作三年。所谓“岩松”,岩就是石,松就是树。这实际上是形象地描述了树石盆景。因此可以说,温州是中国树石盆景艺术的发源地,王十朋是中国树石盆景艺术的开创者。据悉,这个论断,在目前中国盆景界没有人提出异议。换言之,按时间计算,温州盆景已经有八百多年历史。
我市由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盆景植物资源丰富,地区经济文化发达,十分有利于盆景艺术的发展。专家介绍,盆景通常分为“山水盆景”与“树木盆景”两大类, “树石盆景”是两者的结合体,近几年来被行家剥离出来,另成一类。我市松柏盆景历代以来,一直位于全国领先地位。明清两代,是我市松柏盆景的兴盛时候,栽植面遍及穷乡僻壤。单单松树种类,除了天目石松(黄山松)外,就有马尾松、华山五针松、罗汉松、金钱松。清末,还输入了日本的五针松、黑松、锦松等。
我市瓯海的茶山由于村民世代种植花卉与盆景,当时繁殖日本五针松非常兴盛,不但被称为我省四大花乡之一,还被称为日本五针松的第二故乡。老温州都记得的 “拦街福”习俗,每逢农历四月初二,一项主要活动就是沿街摆设各种花卉盆景,市民自由观赏,优秀作品还获得奖牌,其制作者有挂红花的荣誉。
盆景获奖300多
现为我国盆景界知名的盆景艺术家,沈冶民在1982年编写了《五针松盆景》,这是我国第一部松树盆景专著,成为八十年代众多盆景爱好者的教科书。1987年,我国问世了第一本大型盆景画册《中国盆景》,其封面照就选用了沈冶民的柏桧盆景《枯荣与共》,该盆景随后在同名电影科教片《中国盆景》里被作为序幕介绍,名噪一时。
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理事、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郭先生不无骄傲地介绍,盆景艺术家的最高荣誉称号是“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该称号我省至今只有两人,其一就是我市的胡乐国,而另一名大师潘仲连,其老师王鼎仁也是温州人,后者曾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从事盆景制作,至今健在。
此外,温州江心盆景园的《生死恋》翠柏盆景与《饱经风霜》圆柏盆景还上了邮票。1986年,在意大利举办的第五届世界花卉博览会上,温州盆景获得一枚金牌、两枚银牌。由此可见,温州盆景的艺术实力与艺术地位。
由于温州是盆景界浙派盆景的两大代表地之一,1992年,浙派盆景研究所在温州成立。据郭先生不完全统计,我市现在从事盆景专业人员上千人,业余爱好者数千人。近年来,温州盆景界人才辈出,参加各类赛事屡屡得奖,全国获奖作品就达到300多盆。“盆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悠久的历史,辈出的名家,众多的奖项,无不是我们温州文化底蕴的证明。”
养在深闺人不识
然而,如果说300多盆全国获奖作品,反映了如今温州盆景的整体艺术高度的话,这个高度却有些“高不可攀”。目前我市唯一展出盆景供市民观赏的地方,只有江心屿的温州盆景园。但据温州盆景园负责人胡向荣统计,那里展出的全国获奖盆景仅仅只有十几盆。记者得知,绝大多数的全国获奖盆景散落在民间,“养在深闺人不识”,成为只供主人们自己“孤芳自赏”的东西。
对此,不少盆景爱好者深感遗憾,温州盆景园充当不了温州盆景的代表。为什么不找个地方,把好东西拿出来共享?而对愿意接受艺术熏陶的普通市民来说,江心远、来去不方便,20元的门票也嫌贵。温州有如此优秀、渊远流长的艺术品种,但对比南戏、瓯绣的知名度,普通市民有几人知道?知道的人,有几人有眼福观赏到?
胡向荣也显无奈地表示,目前该园挤放着上千盆盆景,受场地限制,不可能扩容,已经摆不下更多的盆景。近些年,因种种原因,有的获奖盆景死了,有的运到国外参赛后,由于运费昂贵而卖掉了,还有的被偷掉了,的确比较可惜。
记者看到,出于经济效益考虑,盆景园中还曾经被挖出一块地作为鳄鱼表演场所,现在表演停止后,该地依然废弃着。在排列着的盆景中,个别盆景出现底盘开裂,托盆破损,造成盆景难以吃水,无疑不利于其健康生长。
还有一个怪现状是,因外地盆景欠缺,温州盆景多余,前年,我市30多盆盆景被丽水市拿去,以该市名义参加全国评比,结果其中六盆获奖,该市为此获得优秀团体奖,等于肥水外流,为他人做嫁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