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选委员会由当时的中国花卉盆景协会副理事长汪菊渊先生主持,江苏、浙江、广东、四川、上海等省市推荐评委,并特邀一些专家组成评委会。
评选形式以参加展览城市为单位,采用无记名投票。每张选票评出得奖作品30盆(树桩盆景18盆,山水盆景9盆,微型盆景3组)。各单位一律不投自己票。根据得票数排定得奖等级。
评比的基本条件:以具有较高 的立意和造型艺术、命题深刻、协调统一、艺术效果好、养护措施得当、植株生长健;隆等为标准,适当考虑树龄。
本届展览会有以下特点:
(一) 规模宏大 创中国盆景发展史之最
这是中国盆景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专业盛会,冠名首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充分展示中国盆景的博大精深。送展作品许多出自一代宗师之手,且正处于他们创作高峰期,不少堪称传世之作。展览会参观者近百万人次,掀起了一股中国盆景热,预示着中国盆景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
(二) 高手云集 精品荟萃
本届展览会上,无论是专业还是民间,都送出了代表各地、个人最高水平的佳品,祖国传统盆景流派代表作汇集一堂,令人大饱眼福。
如获特等奖的苏州朱子安先生创作的《秦汉遗韵》树桩盆景;上海殷子敏先生的《丛林狮吼》、《扬帆》山水盆景;李金林先生的《琳琅满目》微型盆景;扬州万觐堂先生的云片式桩景《巧云》及赵庆泉先生的水旱盆景《八骏图》;获特等奖的福建榕树盆景《凤舞》;武汉贺淦荪先生的风斜式盆景《秋思》;浙江潘仲连先生的高于合栽盆景《刘松年笔意》等作品,题材新颖,技艺精湛,意味隽永,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浙江、武汉、福建等地的作品属首次亮相,引起较大的反响。除此之外,北京、天津、广州、山东、四川、安徽、河南、吉林、辽宁和江苏的泰州、常州、南通、如皋等地,均有上乘作品送展,得到展览评比中的褒奖。
(三) 继往开来推陈出新
这次展览会,既弘扬了我国传统盆景艺术,如扬州的云片式(一寸三弯),南通的“二弯半”,苏州的“粗扎细剪”,川派体现巴山蜀水雄峻高险的山石盆景,岭南的蓄枝截千,徽派的古桩盆景等得到了充分肯定。与此同时,为使中国盆景艺术走向千家万户,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不仅传统的盆景作品有了很大的创新,使作品向自然化、艺术化的方向发展,而且还出现一些极可喜的发展势头,如师法自然、刚柔相济的海派盆景;高干合栽的浙派盆景;古朴浑厚、苍劲雄健的中州盆景,挺茂自然的福建榕树盆景;各流派在继承中求发展,匠心独运,意境高超,技艺精湛,标志着中国盆景向健康有序、符合社会潮流的方向发展。
(四) 博采众长共商中国盆景发展大计
本届展览会是对我国盆景水平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对各方盆景特色(流派与风格)的一次研讨和肯定。展览会期间,由中国花卉盆景协会牵头,进行了认真而热烈的学术研讨,盆景专家广泛切磋技艺,为推广我国盆景事业,为盆景几大流派的逐渐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 普及盆景技艺注重盆景文化教育
展览会上人潮如涌,社会反响甚佳,参观者无不为我国盆景艺术的精湛而叹服。展览会除陈列大师的作品外,亦吸引了众多的盆景爱好者参展,从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巨大的普及推广作用。展览期间,文人雅士、著名画家、书法家即兴挥毫,唐云、程十发、曹简楼作画,刘海粟大师题字。北京科技电影制片厂拍摄《中国盆景》科教片,以此次展览为专题出版的专著、画册、普及读物更是为数不少。自此,我国对盆景艺术的研究走向蓬勃发展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