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评价研究

   2025-02-01 吴颖0
核心提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科学、客观地评价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效果,成为教育界和相关领域关注的焦点。研究运用AHP法构建了由创新创业能力建设、创新创业教学体系
新农科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评价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科学、客观地评价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效果,成为教育界和相关领域关注的焦点。研究运用AHP法构建了由创新创业能力建设、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和创新创业平台建设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新农科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评价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了天津市某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旨在为高校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提供量化参考依据。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各大高校纷纷设立创业学院、创业中心,开设创新创业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导师制度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同时,政府和企业也提供了各种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以吸引和培养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方法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评价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们已经提出了一系列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罗兴鹏等[1]采用扎根理论对J省11所高校的多来源、半结构化访谈进行编码分析,形成3个一级指标和23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涵盖四级十二等的育人质量标准。钱方兵等[2]以5所高等院校为样本,基于FAHP分析构建了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张晓艳等[3]通过分析平衡计分卡在高等院校创新创业绩效评价中的适用性,提出了利用平衡计分卡衡量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绩效评价的新思路。李白[4]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计算结果构建决策分析指标体系,对影响创业教育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排序,对创业人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提出优化方案。谢为群等[5]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从满足社会的低级、中级和高级需求的视角,构建了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韦金洪等[6]从创新创业环境因素、素质与能力、成果3个维度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此体系构建原则为“众创式”的模式。钟嘉琳等[7]在构建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综上,高校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评价不仅可以拓展人才培养路径、提升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水平,还可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但当前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评价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创业成果,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团队协作等软实力的评价。另一方面,评价方式过于主观,缺乏客观的评价指标和数据支持,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准确和公正。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以新农科为背景,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天津市某高校进行模糊评价,旨在为高校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提供量化参考依据。
 
1新农科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评价体系
 
新农科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评价体系
 
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参照之前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改进升级,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评价体系(图1)。其中,创新创业能力建设是指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和提升个人或团队在创新创业领域的核心能力,以适应和推动社会的发展变革,其评价指标包括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是一种旨在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教学体系,它以创新为核心,以创业为导向,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其评价指标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
 
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引导,高校创新创业团队建设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建设创新创业团队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并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该评价指标包括师资结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高校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是指高校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和孵化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该评价指标包括虚拟仿真、众创空间、校企合作和学科竞赛。
 
2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2.1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评价判断标准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评价判断标准
 
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简称AHP),对判断矩阵元素进行赋值[8]。该标度法使用1~9的数字标度来描述不同元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这些数字的具体含义如表1所示。
 
2.2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评价指标权重赋值及一致性检验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评价指标权重赋值及一致性检验
 
评价指标的权重赋值采用AHP法,各指标权重见表2~6。利用公式(2)对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符合评价需求。
 
由表6计算得知,λmax=4.1545,C.I.=0.0515,C.R.=0.0579<0.1,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符合评价需求。
 
综上可知,新农科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评价各指标体系判断矩阵元素赋值一致性符合评价需求。由此确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见表7。
 
3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模糊综合评价
 
3.1单因素隶属度的确定
 
以Yi(i=1,2,3,4,5)表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优劣,其中Y1、Y2、Y3、Y4、Y5分别表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差5个等级。以天津市某高校为样本,由学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及管理工作人员打分,其指标评语等级和隶属度见表8~11。
 
3.2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模糊综合评价
 
3.2.1一级模糊评价。根据模糊评价理论模型(二级指标权重*隶属度)进行计算,其结果如下:B=AR
 
3.2.2二级模糊评价。根据一级模糊评价结果,系统评价矩阵D=AB,即一级指标权重*(B1,B2,B3,B4),则D=(0.2947,0.4136,0.1571,0.1346)*(0.3288,0.4000,0.0681,0;0.4214,0.3260,0.1747,0.0780,0;0.2866,0.3594,0.1837,0.1703,0;0.2434,0.2594,0.4378,0.0594,0)
 
3.2.3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评价总得分。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评价各种等级按照百分制评分(见表12)),则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评价总得分为:f=0.3490×90+0.3441×80+0.2199×70+0.0871×60+0×50=79.577。
 
3.2.4评价结果分析。根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评价总得分判断,此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一般。按照一级指标创新创业能力建设(0.2947)、创新创业教学体系(0.4136)、创新平台(0.1571)和创新成果(0.1346)可知,该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和创新创业能力建设,以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创业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而增强其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但是,加强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和创新创业能力建设的同时,需要注重培养师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因为在现代社会中,团队协作已经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师生沟通协调和合作能力,可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除此之外,从二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可以看出,该校应重点从师资结构、虚拟仿真、执行能力、教学管理和学科竞赛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综合考虑,以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不断提高。
 
4结论与展望
 
在新农科背景下,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一套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评价体系。这一体系不仅考虑了传统的教学质量,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为了验证这一体系的实际效果,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天津市某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经计算该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得分为79.577分,可知该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为学校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提出对策和改进建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未来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评价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首先,评价标准将更加全面和细致,除了关注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更加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团队协作等软实力的评价。其次,评价方式将更加科学和公正,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评价,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最后,高校应针对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开展更加具体、细致的评价研究,提高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高校也需要加强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评价的发展和创新。由此可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评价研究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只有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为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更多>同类种植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关注我们  |  隐私政策  |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16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