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星山楂在河西走廊的引种表现

   2023-11-20 赵泽普0
核心提示:介绍了辽宁营口食用山楂大金星,在河西走廊地区的引种表现,从整地、选苗、栽植、管理4方面,探讨“大金星”山楂的引种栽培技术,为种植户提供参考,以期扩大大金星山楂在河西走廊地区的栽植范围,丰富河西走廊的经济林木种类,推动经济增长。
大金星山楂在河西走廊地区的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摘要:山楂是我国特有的药果兼用的果实,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欢迎。山楂树适应能力强,耐寒、耐旱,对土壤具有较为宽泛的适应性。河西走廊作为农业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土壤贫瘠、气候干旱,农业经济作物较少,栽植山楂有利于改善当地的农业经济收入。基于此,介绍了辽宁营口食用山楂“大金星”在河西走廊地区的引种表现,从整地、选苗、栽植、管理4方面,探讨“大金星”山楂的引种栽培技术,为种植户提供参考,以期扩大“大金星”山楂在河西走廊地区的栽植范围,丰富河西走廊的经济林木种类,推动经济增长。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西北部,四周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相邻。区域内地貌类型复杂,戈壁、沙漠、山地占据了大部分的地域面积。河西走廊气候干燥,属于温带、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干燥少雨、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的特点,年日照时数高达2600~3250h。河西走廊地区只有南部的山区相对降水较多,但也仅为300mm以上,其他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在200mm以下,降水少加之蒸发大,河西走廊成为干旱区。

河西走廊地区适宜农耕发展的土地仅限于走廊中部的绿洲平原,宜农面积仅为占土地总面积的5%,加之水资源匮乏,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受到限制[1]。但河西走廊地区的地理条件适宜种植水果,区域内干燥少雨,土壤属于砂质土壤,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有利于水果累积糖分。山楂耐寒、耐旱,可于干旱地区种植,据相关研究表明,“大金星”山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沙荒地栽培,也能得到良好的生长,山楂果实的坐果率和果实质量较高[2]。因此,“大金星”可在河西走廊种植,引种栽培“大金星”,对促进河西走廊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大金星”山楂品种简介
 
“大金星”山楂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和山西等地,果实呈扁球形,紫红色,具蜡光;果点为圆形且大,呈锈黄色,分布较密;果顶平,具五棱;果肉肉质较硬而致密,酸味较强。果实一般于10月中、下旬成熟,果实较大,耐贮藏。果实总糖11.35%、总酸3.91%、果胶2.7%、果肉率89.5%、出片率35.6%,可用于制作山楂糕、山楂果脯、山楂酒等,是一种适宜加工的食用山楂品种。山楂树树势健壮,树姿开张,为多主枝自然圆头形,定植翌年部分山楂树便可开花结果,定植第4年便可全部结果,5~6年进入盛果期。“大金星”山楂是结果早、丰产性好、连续结果能力强的优质山楂品种。
 
大金星山楂在河西走廊的引种表现
 
2“大金星”山楂在河西走廊的引种表现
 
将“大金星”山楂的引种试验地确定在河西走廊区域内的张掖市甘州区城南处,于2020年5月初选用辽宁营口的2年生“大金星”山楂苗500株,地径不小于1.5cm,进行引种试验。定植后,于2020-2022年期间观察植株生长表现。
 
2.1生长表现
 
定植后2020年9月2日监测,发现500株“大金星”山楂树中仅有20株苗木死亡,当年成活率不低于96%。2021年5月15日监测,发现480株幼树顺利生长,树叶生长繁茂,成活率达到100%。此时已经有421株的山楂树已经开花。

2021年10月20日监测,发现“大金星”山楂果实已经成熟。2022年6月10日再次监测,引种试验期间有480株生长健康的苗木,枝干繁茂,没有枯死和病虫害现象,480株树木已经全部结果。“大金星”山楂植株对于当地的气候没有明显的不适变化与表现,植株的生长状态表现正常。这主要得益于在试验过程中对苗种的特殊照顾与养护,使其得到了充足的营养、光照。经过监测发现,“大金星”山楂对张掖地区的环境适应能力比较强,抗旱、抗冻能力较好,能耐-20~-30℃低温。
 
 
2.2果实产量表现
 
为了更好地了解到“大金星”山楂的引种效果,在引种试验中,收集与统计试验地之前的种植的品种产量数据,“大金星”山楂与其他山楂果实产量对比见表1。
 
由表1可知,辽宁营口的2年生“大金星”山楂苗的株数在于豫北红、泽州红、大敞口等品种的株数完全对等情况下,该品种的实际果实产量均明显高于另外3个品种。其单株产品平均能够达到6.36kg,单果重量平均能够达到10.56g,2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另外3个品种。山楂果实72~82个/kg,总糖13.5%。
 
以上试验数据均表明,辽宁营口的2年生“大金星”山楂苗在河西走廊的引种效果表现良好,能较好地适应张掖市的地理环境条件,可以保障推广种植后的产量收益与经济价值水平,值得在河西走廊地区推广种植。
 
 
更多>相同文章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关注我们  |  隐私政策  |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16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