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对雀舌黄杨株叶形态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浓度多效唑对雀舌黄杨株高都具有显著矮化作用,从第一次处理后第3个月开始,对比CK,均达到显著水平,增施药剂第二次处理3个月后(2021-03-11)后,雀舌黄杨株高对比CK都达到极显著水平。
图1的折线图也能直观看出前6个月CK和其他3个处理曲线对比只是稍有波动,第9月开始CK曲线远远高于其他处理,即此时多效唑的矮化作用明显,而随着多效唑浓度增加,对雀舌黄杨株高的矮化作用也越大,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图1的折线图也能直观看出前6个月CK和其他3个处理曲线对比只是稍有波动,第9月开始CK曲线远远高于其他处理,即此时多效唑的矮化作用明显,而随着多效唑浓度增加,对雀舌黄杨株高的矮化作用也越大,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表1数据表明,不同浓度多效唑对雀舌黄杨地径的生长影响不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和3次试剂处理的进行,A2处理的雀舌黄杨地径对比CK粗度稍大,最后一次测量为23.55mm,与CK(21.52mm)对比达到显著,而A1与A3处理对地径影响不明显,在最后一次测量时,对比CK粗度还稍小。
从图2能明显看出,各个处理间地径对比不明显。
由此可见,不同浓度多效唑对雀舌黄杨地径的影响不明显,且呈差异化。就本试验而言,A2处理的浓度更适合增大雀舌黄杨地径。由于试验到后期雀舌黄杨植株过于健壮浓密,各植株之间间距不够大,有可能影响试验苗的进一步生长,因此试验结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从图2能明显看出,各个处理间地径对比不明显。
由此可见,不同浓度多效唑对雀舌黄杨地径的影响不明显,且呈差异化。就本试验而言,A2处理的浓度更适合增大雀舌黄杨地径。由于试验到后期雀舌黄杨植株过于健壮浓密,各植株之间间距不够大,有可能影响试验苗的进一步生长,因此试验结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从图3可以看出,经过多效唑处理的雀舌黄杨对比CK,叶片增厚、更为短圆,叶色深绿,枝条叶子间距更小,叶子浓密成簇状,更有利于盆景造型。
2.1.2对雀舌黄杨根部的影响
表2数据表明,不同浓度多效唑对雀舌黄杨根部影响不显著,A2和A3处理的根长稍大于CK,主根条数A2处理最多。对于盆景而言,根部造型是其中最大的亮点,而主根越多,根部造型越好看。结合表1调查结果,A2处理浓度既能使植株矮小,叶片浓密、叶色浓绿,又能使地径稍大,主根更多,最适于盆景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