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曾作过两次漓江山水盆景,也因不像而废弃。为什么想作漓江山水盆景而作出来的盆景不像呢?其中必有个道理没有弄清楚,这是应该认真对待的,但当时未曾考虑,只是作罢了之。现在经过分析桂林山水的图片和回忆游漓江的印象,我找出丁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本着“‘写真实”的原则去创作。‘写真实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基本法则,也就是现实主义的基木创作方法。按照这个方法,盆景的创作就是艺术地再现自然风光,即来源于自然,经过艺术加工而达到高于自然的效果。
也就是说它的原本就是自然风光,要真实地反映它,就必须深入到自然风光中,仔细地观察其形态,从普遍中找出典型的东西,然后提炼出该山水的典型特征。只有掌握了典型特征,才能正确地反映其形态。所以只浏览漓江是不够的,还必须找出漓江山水的典型特征,我作的漓江山水盆景不像漓江山水,其主要原因就在这里。经过了思考,我初步找出了漓江山水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漓江是一条河,是一条清澈的河,正如韩愈的诗句“江作青罗带”那样,它像一条绿丝带蜿蜒于群山之间。根据这个特征制作盆景时,就要表现了江河的形态,使漓江像一条丝带,山峰可以直接临水,不直接临水的山峰要以坡岸接水,而不是山外皆水、无边无岸、非湖即海的形态。制作坡岸时,应选用与山峰同一种石材,以取得地貌的统一。
三、漓江沿岸,山水相映,上下明净,所以如此,倒影使然。天影、波影、山影、塔影、树影、岸影、船影、筏影、人影,或动或静,都在空灵之中,此种美境,唯漓江独绝。故制作漓江山水盆景时,要留出一部分倒影的位置。如果在盆面上铺上一层薄玻璃,我想倒影一定更清晰。
四、“山如碧玉答”是对桂林山的高度概括,它四季常青,故曰“碧”,它的轮廓圆润流畅形似瞥头,故曰“瞥”,阳朔的碧莲峰是其代表形态。所以漓江两岸山的轮廓流畅秀丽,毫无嶙峋嶙峨之态。在制作盆景时,为了达到“碧”,宜选用易于着苔的软石,如砂积石(包括芦管石)、浮石、海母石等:为了达到“瞥”的形态,在造型时要掌握圆润流畅的山形。
如欲求得小的变化,不妨在山峰的适当部位,以刀雕出类似中国画中小斧劈效的纹理,不使长苔,以冲淡圆润流畅的统一,这种小的变化,并不影响整体气氛,可显圆润中有破,小破又统一于大圆润之中。
为了保持山峰的四季常青,必须保持苔鲜的常青,对制作好的盆景要一直置于水盆中养护,不使苔鲜死去;北方冬季要移入室内,使苔鲜继续存活。苔不养不翠,石不养不润,草不养难茵,树不养无神,临时拼凑,难现寡境,故养者,亦山水盆景中之一人事。
五、漓江两岸山峰林立,每个山峰虽小,但层次深远,所以制作漓江山水盆景时要注意两件事:第一,要考虑到远山的布置;第二,近处山峰要连绵不断,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六、漓江山水空明中透出秀韵,故摆件不宜过多。我想放上一个竹筏就足矣,或者一个游艇也可,放多了,就显得“闹”,也就破坏了山水的宁静。
以上六事,是我对漓江山水的看法,也许是纸上谈兵,如果付诸实作,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而已。最近我国发行的面值20元一张的纸币,其反面便是一幅漓江山水图,我觉得它可以作为范本,如果仔细体会其神态,或可窥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