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形兼备——盆景意境审美构成的前提条件
神形兼备是指形和神的统一。形是指盆景的粗细、高矮、轮廓姿态、颜色等外部表现特征,可以由人的感官感知;而神是指盆景所表现的诗情画意、自然神韵、文化内涵等内部特征。太史公司马谈曰:“夫神者,生之本;形者,生之具也。”神是生命存在的根本,而形是生命存在的具体形式或生命载体。形、神是盆景统一体的内外不同的又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形是具体的,可以得之于人的感官,神是虚灵的,是本质的东西,但不能独立存在。
作为立体造型艺术的盆景必须依靠形象来反映和寄托作者的主观情思,形象的刻画直接关系到艺术表现的深浅,所谓形好而神外溢,形具而后神生。但艺术形象总是有限的具体,因此不能仅仅停留在外形的精确描写上,而应提炼概括,达到以形写神的创作目的。郑永泰老师山松盆景“悟”经过剪裁提炼概括,打破常规山松原形,主干线条遒劲、奔放,简洁的枝片构图悬挂于空中,四周留白,“悟”的神态超凡脱俗。体现了以形传神,以神统形的创作原则。
“悟”山松 郑永泰藏品
盆景艺术是以自然界山川、树木等自然景观为表现对象,坚持形神的对立统一,以形写神是盆景艺术的客观要求。一方面写形不能不似,不似则树不像树、山不像山,表现对象的神则无处藏身;另一方面,写形不能太似,太似则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神。在盆景实际创作中,创作对象的特性甚至某个特征如柏树的舍利以及盘旋飞舞的水线,松树刚柔相济富含节奏韵律的线条等等都可能成为传神的手段必须深深挖掘,细细刻画。以达到写形传神的目的。我国传统艺术无一例外把神形兼备作为审美的基础,只有神形兼备的作品才能引起审美主体的共鸣。
情景交融——盆景意境审美构成的必要条件
如果说神形兼备是盆景外在的和内在的关系的话,那么情景交融则涉及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即客观的景和主观的情交融互渗的有机结合。情景交融是意境生成的必要条件,也是意境内涵的精髓所在。关于这一点中国古代诗论、画论都有精辟的论述。清人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情景一合,必得妙悟。”清代王国维把情与景相结合的情况分为三种:一种是:“意与景浑”即意与景有机的、自然的融合、渗透、统一;第二种是“以境胜”即以客观具体景物的真实描写为主,并流露一定思想感情;第三种是“以意胜”即主观情思的抒发较多,但又未离开对客观景物的描写。盆景艺术和诗画艺术一样,在创作中只有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意趣融入所创作的景中,这样的作品才有韵味。如冯连生老师的“水路弯弯”、赵庆泉大师的“八骏图”等都是情景交融的佳作。
“八骏图” 赵庆泉藏品
没有情、意融入的盆景都是死景,谈不上意境。因此,形与神、意与象、情与景的相互结合、渗透,是意境赖以存在的条件。
虚实相生——盆景意境的结构特征
从主客观的关系看,意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客观存在的物象,称为实境;一部分是主观“游心”所形成的虚象,也称“象外之象”。虚境由实境触发而生成,是实境的升华,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目的,体现着整个作品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统帅地位。实境是虚境载体,虚境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唐代诗论家司空图所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是对虚实相生——意境本质结构特征的最精辟概括。
艺术家将自然造化升华为心中的意象,并借助表现手法,拨开表象,注入真情,化虚为实,营造灵奇的虚幻的境地,充分揭示了虚实相生,创造意境的美妙关系。这在作为立体造型艺术的盆景上更能得以体现。
当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进一步深化了意境结构特征的论述,他将意境的内部结构特征概括为“道、舞、空白”。盆景意境也存在同样的内部结构。
庄子认为““道”为宇宙的本体及动力,其存在状态为非有非无。道体现了宇宙意识,道的非有非无、不皎不昧正是意境存在状态的象征。艺术家创造的虚幻的境象以象征宇宙的真际,浩渺静虚的宇宙创化是艺术最终的源泉,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如素仁盆景,极简的构图,大部分留白,四大皆空,好似“太虚片云,寒塘雁迹”,空灵而自然,从这静、虚、空的禅境中可以体会到道的存在。
九里香 素仁盆景作品
“舞”是艺术境界与哲理境界最直接最具体的表现方式,“舞”体现了生命的律动、节奏韵律,它不仅是一切艺术表现的究竟状态,且是宇宙创化过程的象征(宗白华)。柏树盆景的扭曲盘旋、龙飞凤舞,松树盆景线条的节奏韵律、刚柔相济都表现了“舞”的神韵。而表现这一神韵的盆景佳作比比皆是。如韩学年大师的经典山松作品“弄舞”,自然流畅的线条,飞扬的枝片布局,灵动的空间结构,共同营造了动与静的和谐统一。
“弄舞”山松 韩学年藏品
“空白”是中国传统艺术意境的重要构成。庄子说:“虚室生白”,“唯道集虚”。空白体现了中国人的宇宙意识,体现了中国人对道的体验。笪重光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中国传统艺术以白计黑、抟虚成实的表现手法,是中国艺术的一切造境。中国盆景艺术最重要的特色也是留白,留白就是给盆景意境留下生存空间,给欣赏者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中国山水盆景、水旱盆景借鉴中国山水画的布局,山峰之间、树木之间都留有大量空白。如李云龙老师的“山居图”采用双峰式布局,双峰之间、次峰之上大块留白,与白色大理石盆交相辉映,营造了山水相连,幽静恬淡的境界,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现了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树木盆景也注重留白,一方面为神的刻画夸张留下空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强空间意识。
“山居图” 李云龙藏品
盆景意境具有层深的结构。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认为,“艺术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可以有三个层次:直观感相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最高灵境的启示。”清人王夫之也对意境层次作出精辟的概括:“有形发未形,无形君有形。”他认为意境有三个层次:一层,有形;二层,未形;三层,无形。所谓有形即象内之象或象本身。所谓未形即不见其形,是象外之象。而无形即大象无形,境外之境(最高灵境)。
宗白华先生所提出的禅境,李可染先生所提出的化境都属于最高境层。盆景意境也存在同样的层深结构特征。如赵庆泉大师的水旱盆景“烟波图”,树石结合多变组合的表现手法再现了大自然的美(一层,直观感相给人带来的美的享受);由此产生愉悦的心情,情感的升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层,由一层而产生的精神感悟);平远法表现的境象以及营造的虚空中的极静共同构成烟波浩渺的禅境(三层,进一步升华,使心灵在宇宙中得到净化)。体现了盆景造境层深的无穷奥妙。
以上盆景意境审美体系构成是盆景意境创构生成的理论依据。那么,如何才能创构盆景的意境呢?唐代画家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大画家石涛也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当代中国画家也常说:“丘壑成于胸中,即窹发之于笔墨”。以上对意境创构途径的精辟论述,揭示了意境创构的必要条件和生成途径。
艺术来源于自然生活,因此“外师造化”是意境创构的土壤和源泉,但是仅仅有“外师造化”是不够的,还得有“中得心源”,有“神遇”,有“丘壑成于胸中”,这些主观的意象是意境创构的始基,对盆景意境的创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有土壤源泉、始基还不够,还要“以手运心”进行“迹化”(将胸中意象物化为作品实象),使“即窹发之于笔墨”,最终完成意境的创构。意境的创构过程环环相连,主客观的交融互渗贯穿意境创构的始终。可以用如下示意图表示:
盆景艺术作品的意境是由盆景艺术家创造的。中国传统美学把创造意境的手段和过程称做“意匠”。盆景“艺匠”其实就是师自然、师造化。这个过程既是对大自然的认识过程,对话过程,关照过程,同时也是个创造过程。大自然秀丽的山川草木既是盆景创作对象又是盆景艺术创作灵感的源泉,所以只有深入自然,细致观察,揭开表象,把握其实质,这样才能透过具体物象,窥见自然万物的规律,把握自然万物的“法理”,以体现人的情感意识,在头脑中形成具有审美意义的意象,体现立象尽意,意在笔先的创作原则。
于此同时还要苦练技法等基本功,提高精神涵养,以“澄怀”之心投入创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意境佳作。盆景艺术大师赵庆泉先生非常注重意匠,他经常赴名山大川采风,先后两次沿武陵源金鞭溪徒步几个小时,仔细观察研究自然溪水、坡石美感规律,找寻创作灵感。不仅如此,他还认真研究诗画等中国传统文化并将心得融合到盆景创作中,真正做到了“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的艺术境界。
盆景意匠手段可以概括为剪裁、夸张变形、组织等加工手法。手法是师造化、法心源完成盆景艺术形象创造的具体手段。从本质上说,盆景是线条和空间艺术,线条不仅具备造型功能而且还有审美功能,具有气韵、和谐、动感、黄金分割、意境等形式美。剪裁是赋予创作素材艺术生命的基础,因此首先要围绕线条的形式美规律,发挥线条对整个作品的统领作用,进行提炼、改造、定向培养,以概括形体,简化层次,抓住典型化表现特征即传神部分重点刻画表现,即典型化、理想化、夸张,使之符合创作要表现的主题。中国盆景高级作家陈友贵先生在创作刺柏盆景“礼”过程中大胆将左上方枝干去除制作舍利,删繁就简,突出线条节奏韵律,融入作者的感恩感激之情,创作出了富含意境的盆景佳作“礼”。
“礼” 陈友贵藏品
在盆景实际创作中,素材的剪裁要在尊重素材习性的基础上进行。剪裁、美化、夸张、变形不可避免地形成了艺术形象和现实形象的偏离,从消极方面说偏离是不得以而为之,从积极方面说,偏离是提高盆景艺术价值的需要。偏离与作者的审美经验、主观审美理想、审美趣味有关,同样一件素材不同的人创作不尽相同,因为素材本身就具有多面性丰富性。创造性的风格偏离是盆景艺术个性化的标志之一,也是盆景创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组织,指的就是构图,经营位置,是创作的总成;构图是审美意象的物化表现;简洁灵动的构图是意境生成的条件。
要做到灵动而有意趣,就必须在空间的处理上多下功夫。要打破常规,巧妙利用空间,一个巧妙的安排往往能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要按照疏密有致,争让有序,顾盼有情,主次分明等一系列盆景造型审美规律处理好一系列对比对立关系。使景穿插自然,透视深远,营造空旷、宁静、深邃、辽远意境韵味。由于盆景艺术的特殊性(景、盆、几架三位一体),因此在组织上还要兼顾景、盆、几架以及陈设的多样因素的和谐统一。同时,作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的盆景艺术,题名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以上的合理组织,共同创构盆景的审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