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刘永辉
写出这个标题,心中就隐隐发虚:以己为本,就是在盆景创作中,作者是以自己的创作观念为出发点,作品形象是物化作者自己脑海中的意象,创作目的是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情感。说它是盆景创新的摇篮,是不是有“个人主义”之嫌?能这样说吗?但想想盆景的创新成因,又确实是因为创作中的以己为本才成就了作品的创新呀!
盆景的创新,对盆景作品而言就是同时具备了两个条件:一是盆景形象不同于其他盆景的形象,是新颖的,独特的:二是这个形象所传达的情感是真实的,传达的方式是自然的,是将情感“艺术”地融化于形象之中。一盆盆景作品能够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它必然来源于作者创作中的以己为本。
展现意境美的作品,其创新是从作者在感知树石的过程中反视自己,并以情感逻辑对树石作推己及物的审美判断,从而在脑海中形成一个传达作者主观情感的意象而获得的。不妨来读一读获第七届中国盆景展览金奖的作品《横琴野趣》。作品形象是新颖的,纤纤树干横卧,淌出盆外:密密树枝大小不一,聚散有序,是音乐“不同量的有序组合”:整体形象是作者脑海中独有的充溢着“音乐感觉”的树木意象。
作品真实自然地传达着作者对“琴”的主观情感,它用引导和提示的方式,让觋者在赏玩“野趣”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从琴想到弹琴,想到音乐,想到礼乐,想到”乐者,天地之和也”,想到“乐”就在这盆中,就在我们身边……这每一个联想又可诱发许许多多的联想,而这所有的联想无不是对作者主观情感的共鸣和应和。
显而易见,这件盆景的产生是作者在感知树材时“看到了”自己对“琴”的主观情感,并将作者自己对“琴”的主观情感推及到这个树材,在“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的往来反复中,形成了如此传达作者主观情感的盆景意象。不能想象,如果离开了创作的以己为本,这个形象还能从何处产生?
展现典型美的作品,其创新是从作者观察到(某类)树石的本质现象以后,“以本质作为样态”在脑海中形成新的形象,并在选择树石材料和养护造型过程中,根据脑海中的新形象有意概括、集中、强化(某类)树石本质样态所形成的盆景形象而获得的。如我们常说的“有松树树相的盆景”,就是以松树为一个类,强化这个类的本质样态而创作出来的盆景。
因为不同的树石有不同的本质样态,同一树石从不同角度可以看出不同的本质,同一本质又可创作出不同的形象,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这种盆景要做到形象的新颖和自然地传达情感,就必须作者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某类)树石,找到自己认为的本质,用自己的方法概括、集中、强化反映本质的样态,获得自己所独有的“这一个”盆景形象。
无论过去和将来,无论现在的盆景大师和一般盆友,盆景的创新莫不来源于创作的以己为本。其实道理很简单,只有表现自己的,才能与别人的不一样:只有表现自己的,才能自然而然地传达作者的真情实感。
要充分肯定和大力提倡以己为本的创作理念,把它高高举起,还给它应有的地位和尊严,使大多数盆景作者在创作时,能首先想好自己要表达什么和自己应该怎样表达以后,再着手创作。如果能这样的话,至少在目前,可以从两个方面促进中国盆景的创新。
一是创新意识方面。盆景趋同的根源是创作意识上的“趋同”。目前,有一些人在创作时总是习惯性地向“大家”、向榜样、向师傅看齐,这样一味地看齐下去,自然少了创新的作品。有不少人在创作时以民族或流派特色为本,由于民族或流派的特色是一种共性的体现,以一种共性为本,创作出来的盆景必定千“盆”一面。还有的人在创作时以自然界的树石为本,单纯的“照抄”,‘.抄”来“抄”去,最后终会“抄”成一个模样。
这些做法都是在创作意识上只有‘.别人”,没有“自己”。只有充分肯定和突出强调创作的以己为本,才能让作者有培养训练自己独特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才能让作者有“将别人的变成自己的”主观追求,才能让作者有表现‘.自己的”强烈愿望。即使碰到“命题作文”的时候,也会用“体验”的方法,把来自别人的“命题”变成发自自己内心的创新。这种创作意识一旦形成,会大大削弱上述“趋同”的创作习惯,为中国盆景的创新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二是创新能力方面。创新能力的核心是作者能在脑海中形成独特的盆景意象,并用自己的方法将这个意象物化为实物的盆景。这个核心能力,既需要作者努力学习中外盆景,学习民族文化以及诗画等姐妹艺术,又需要作者能融会贯通超越所学才能获得。
在现实中能做到努力学习的人不少,但能将所学融会贯通而超越所学的人却不多,极易拘泥于所学,或模仿海外,或复辟传统,或照本宣科,或把诗画创作形式生硬地用于盆景创作。对以己为本创作理念的肯定和宣传,会促使作者在学习时重视“自己该怎样做”,将所学融会贯通化为己有,从而超越所学获得真正的创新能力。
强调创作的以己为本,会不会削弱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呢,笔者以为不但不会,反而会增强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因为每一个盆景作者的创作无不打上他生长生活所在地的文化烙印,只要作者的创作是以己为本,就会使该地区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更加具象鲜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具有坚实的基础。如果“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只有自己(个人)的,才是地方的;只有自己(个人)的,才是民族的”这句话也应该是正确的。
中国盆景的前途在于创新,而创新只能在以己为本这个摇篮中长大!(特注本文所说的“己”是与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相一致的“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