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它不受树种的限制,岭南的杂木类和松树类等众多的树种都是创作捞月型盆景的好素材,所以,这种捞月形态深受岭南盆景爱好者的喜爱。但是捞月这种造型,在中国台湾或其它某些国家的盆景中就没有,我同台湾盆景界的朋友探讨为什么台湾地区的盆景艺术家们不创作捞月这种形态的盆景,他们的回答是捞月这种形态的盆景台湾地区的人们不喜欢,没有人买,销售不出去,因为树干捞下来之后树身和枝托把盆遮挡住了,看不清楚整个盆,所以台湾人不喜欢这种造型。
我这才理解这些年来从台湾进入大陆的盆景,真的没见过一盆是捞月型的,真是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艺术传统,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盆景艺术也不例外。但是我认为除了台湾朋友讲的原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盆景创作技法上的不同,台湾地区的盆景艺术类同于日本盆景,在造型方面,树干上众多的枝条基本上没有取舍,有多少枝条都用上,而且枝条是向前、后、左、右伸的,每条枝基本上没有横截,而是一条到尾,分布也是平铺直叙放射性的枝条,外形大多是等边或斜边三角形。
捞月的造型由于它的树身绕盆弯曲、起伏,其摆动的走势,用台湾地区或日本盆景的放射枝艺术风格就很难创作,就算创作出来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形状,这也是台湾等地盆景艺术家没有创作捞月型盆景的主要原因吧。
捞月的造型由于它的树身绕盆弯曲、起伏,其摆动的走势,用台湾地区或日本盆景的放射枝艺术风格就很难创作,就算创作出来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形状,这也是台湾等地盆景艺术家没有创作捞月型盆景的主要原因吧。
其实,捞月型盆景具有变化大、动感强、立体感好等特点。它的头、根大部分露出土面,露根向下生长,如虎爪紧紧抓住大地,牢牢地固定着半侧半卧的树头,一副欲倒非倒的样子。整个头、根部显得苍劲有力和岁月流光,树干突然弯曲下跌,有的一段段上下起伏,如碧波荡漾;有的一节节左右摆动,如游龙戏水:有的平缓过渡,如蚯蚓爬行:有的直下后猛然翘起,如蛟龙出海。
树身的变化给人跌宕、起伏、摆动等视觉效果,而分布在树身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枝托从层面上看成阶梯级形状,从纵面上看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所以捞月型盆景不论是头、根的显露还是树干的变化乃至枝托的分布造型都能充分体现出岭南盆景的艺术特点,因而它深得岭南人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