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
上图是一棵2003年秋天购得的人工培育真柏下山桩。其优点在于树干弯曲;干身已有舍利;从翠绿旺盛的叶片来看,树势比较旺盛。其缺点在于,树干虽有弯曲,但是S弯稍显乏味,缺乏力道;干身缺乏过渡,特别是树干顶端头大,较难处理;从树干性状来看,比较适合做成一棵高干文人型,不过由于树干偏粗,不符合文人型“高”、“瘦”的审美要求。
▲下山桩背面
既然不适合做成高干型,那就意味着必须要降低主干的高度。思索一番之后,决定对主干末端进行拿弯向下,降低高度的同时,增加其个性,塑造一棵老树被风雪压断树干仍顽强生长的
▲树干顶端
树干上部分较粗,拿弯时需要开槽。开槽前先找准水线,根据水线走势设计好开槽位置。注意看上图中所画位置正好是在一条枯枝下方,在此处开槽不会影响水路流通。
如何找准水线呢?以下面两图枯枝处的舍利制作为例:
当树枝被剪掉以后,供应该树枝的水线即被阻断,树液停止流动,营养停止供输,相应的树皮就会停止生长。而树液流动旺盛的水路会快速生长形成隆起,水线被阻断的树皮就会相应的形成凹陷。所以要找准水线其实还是比较容易的,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经验作为辅助。言归正传,继续开槽。
▲用笔画好开槽位置
▲开槽完成
▲细节
开好槽以后,在槽内填入数截粗铜丝,填满铜丝以后再用布条包裹树干,布条外再用胶布紧紧包一层,胶布外再缠绕两条粗铜丝,准备妥当之后再进行拿弯。
▲拿弯后
向下拿弯的同时,向顺时针方向做了适度旋转,增加立体感的同时,使树干末端迎向观众。红圈中一枝拉回结顶,蓝圈中一枝做神枝处理。
▲右侧图
▲俯视图
2004年定型以后,拆除掉定型铜丝。
▲2005年夏
▲2005年夏,侧面
放养两年以后,树势较为旺盛。顶枝和左上角的神枝已经进行了初步制作。
▲拿弯处细节
舍利制作时一定要注意保持水线的畅通,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失枝的严重后果。为了安全起见,制作舍利时可以分阶段逐次完成。
▲2005年9月,拆除顶枝铝线后,正面。
▲侧面
▲隆起的水线
随着树桩的健康生长,水线开始隆起。
▲开槽处
开槽处树皮开始包边,成为树干的一大看点
拿弯时曾经撕裂的树皮也已经愈合了。
▲水线、舍利与神枝交相辉映
▲根脚
根脚的舍利经过多次制作已经逐渐扩大。
▲扭曲的顶枝
▲后枝的水线
▲2006年8月,正面
仍在放养当中,现在骨架已经基本确立,只待整枝。
▲侧面
▲顶部
顶部拿弯处的水线已经稳定;对顶枝的一小枝做了神枝处理。
▲涂完石硫合剂以后
为了突出与自然对抗的主题,对拿弯部分树干的大部分都进行了舍利制作。
▲2006年10月,首次造型后,正面
▲背面
首次造型后,预想构图已基本形成,枝片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顶部后视图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顶枝水线的输送。
▲2007年3月,换盆后
换盆以后,框架已出,冠幅还有待逐步优化删减。
▲成品图
这棵真柏下山桩的前期准备时间从2003年到2006年,大约花费了3年。三年间并未进行过多的干预,只是分阶段地为骨架的形成做好准备。
▲2007年,摘果后
摘掉果子避免其消耗过多养分。
▲2009年春
枝片已经逐渐成型,进入成熟阶段。
▲2009年展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