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下山前
▲上图是一棵山楂下山前的留念照。这棵山楂原树高一米八左右,枝条纷繁复杂。我们常说“一枝对应一根”。看到树冠及枝条分布,我们大致就能确定根部的分布情况。此树分枝紧而密,就说明根部较为发达,侧根、须根较多。
原树生长处地势平坦,水分充足,所以根须浅而密,这样的根决定了树冠紧而密的分枝结构。而生长在环境恶劣、缺水的地方的树木,树根为了寻找水源,往往会深深扎入泥土当中。这样的树根以一条长直根为主,少侧根,而树干则是又长又直,缺少低位枝。
总的来说,就是根与枝是相辅相成的。
▲2002年10月下山后
▲原桩根球小,下山后容易上盆。裁桩时兼顾主干的过渡与走势;过粗的枝条会显不协调,趁早去掉;留下有用的伴嫁枝托,有益于造型,可以大大缩短成型时间。左侧附干暂留,以后造型时可以多一种选择。
▲2003年9月
▲成功度过适盆期,不过树势还不算旺盛,需要继续放养复壮。左侧附干稍显多余,最终还是决定去掉。截口处已经镂空形成一个树洞。
▲2004年7月
▲枝叶逐渐丰满,树势渐旺。由于分枝均居于树干右侧,左侧无分枝,于是用右侧枝靠接补空左侧枝。
▲2004年12月
▲落叶后枝条一览无余。只是此时枝条太过纤细,不够协调,需要年功。
▲2005年8月
▲下山已近3年,树势已完全恢复,长势旺盛。为了尽快增粗一级枝,春夏两季未做任何修剪,未修剪的枝条延伸长达半米。直到夏末才进行了修剪,上图即是修剪后拍摄的。修剪后树高75厘米。
▲2008年6月
▲离前一张照片已是三年。这三年中主要精力放在放养一级枝上。下山时此桩的枝条主要分布在右侧,靠接后现在枝条分布较为均衡,给人稳重的感觉。稳定感对于大树型盆景来说非常重要。
▲2008年10月
▲冬天落叶后树相。一级枝渐粗,各级枝条开始呈现出过渡。
▲2009年7月,正面
▲2009年7月,右侧
▲第一枝托
▲顶部
▲2011年春
▲初春的新芽呈现出鲜亮的绿色,格外亮眼。
▲树洞特写
▲树干上的截口都进行了镂空雕刻处理,体现树干的老态。
▲2011年春,点点绿芽挂满枝头。
▲2014年2月
▲此时距离下山已有12年之久。此时树高77公分。
▲去除附干后留下的树洞,现在已无人工痕迹,宛若天成。
▲培养了10年之久的第一枝托。
▲去除大枝后留下的树洞成了树干上不可或缺的点缀。
▲2015年7月
▲下山后已有13年。近几年这棵山楂已逐渐成型,养护也主要以护型为主。为了促进开花,需要适当控水控肥。花果盆景的养护规律就是这样,在成型前,管理一般比较粗放,大水大肥以加快其生长速度;而在成型后,为了护型,需要适当控制其生长速度,并促进其开花挂果。
▲2017年10月
▲中秋以后,树叶开始逐渐转黄。经过15年的培养,如今分枝已足够细化,叶片大小也控制得当。只不过一些一级枝仍然太细,需要进一步增粗。
虽然这棵下山桩基础不错(主干过渡完美且有部分伴嫁枝托),但却仍然花费了15年才逐渐成型,而现在仍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可见,盆景真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耐心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