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古树,由于表土逐年被雨水淋蚀冲刷,粗根多裸露,显出盘根错节或悬根露爪的种种姿态。在老榕树的树干上常悬垂下无数气根,蔚为壮观。盆景制作过程中,若采用一些相应的方法,可使上述的姿态再现在盆景之中。
将根向四面八方伸展,用铁丝将其固定在一块薄木板上,再连木板一起栽入土中,一二年后粗根便成为向四面八方伸展的浅根,可栽于盆深只有一二厘米的浅盆中了。
二.盘曲根:盆景桩头的根在花盆中盘根错节,盘曲而生,若将盆景桩头平顺放着,没有拱起,我们可以模仿大自然中的榕树根,根系盘扎似龙爪,盘曲根的造型就是这样而来,盘曲根的造型常用在斜干式盆景,曲干式盆景等造型。
先盆景将根部盘曲,再用铁丝扎缚固定后,栽于土中,以后铁丝锈蚀,树根形态也就盘曲不变了。


去土法,使粗根悬露的去土法,是将树材种于深盆中,盆的底部盛放肥土,上部放河砂,栽培过程中树根逐步向肥土中伸展。同时,隔一段时日将上部的河砂去掉一部分,使根颈部的部分根系渐渐露出,直至河砂全去掉为止。
等翻盆时栽入相应的浅盆中,粗根便显露出土了。若是较大的树桩,也可将它浅栽在圃地中,根部四周用多层砖围成一圈,内填培养土。以后逐年从上到下逐层拆除围砖,去除泥土,露出部分根系。
换盆法,是每换一次盆都将根系往上提一些,使土面超过盆面,随着浇水和雨水的冲刷,并经常用竹签剔除根系间的泥土,根系便逐步外露。

换盆时还需将有些向后伸展的根也盘曲固定到正面,经多次换盆提根,盘根错节的姿态便日臻完美。
有的在换盆时将树桩从盆内提出后先冲去部分泥土,然后在盆面上横架二三根细竹竿,把整株树放在盆面竹竿上,把底部根系理顺,使其均匀地舒展到盆内,再在盆内填满培养土,约一个多月后将细竹竿抽去,以后也经常剔泥和浇水,粗根也就裸露了。
拆套法,是在桩景培养过程中,对栽于浅盆中的树桩,在盆上用铁皮、塑料片或瓦片围一圈,使之成为一个活络的套,套内填土,这和深盆栽培相似。以后拆去活络套,根颈部的粗根也就显露出来了。注意拆套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生长和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