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挖掘十分有价值的古老树桩,可以分两年或三年挖掘,同树木出圃一样,今年挖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用土重新覆上,翌年或第三年后再挖去余下之部位即可移回继续地栽;如能在采挖当地种上一、两年,待成活后运回,对新环境的适应、确保成活、恢复长势更是十分有利。
在整个挖、运过程中要从速完成,不然树木脱水后成活率极差,为减少运输间水分的损耗,将掘起树桩装筐,筐内空隙处塞进松软保湿材料,如松针、苔草之类,并喷足水,在此条件下路上耽搁个把星期不成问题,也可根部蘸上泥浆,几棵一扎,用湿苔包盖好,在几天之内是无关紧要的。
对大树桩则主干、粗枝上全用湿草、苔藓等包好,既要保湿又要透气决不可发热,以免霉变死亡。还要防止树桩之间相互松动碰撞、磨擦受伤而加快蒸发,快速运回,并注意避开寒流,如有冰冻立即停止挖掘,路途中也要作好保暖工作,总之,一切为了确保成活及今后的质量。
第一年挖一半后覆土,来年全部挖出根、干、枝用苔草包裹保护。
材料运回立即进行一次“艺术性”修剪,就是对挖运时的粗剪之桩作纠正性修剪,为今后的生长、发展方向定下可靠基础,修剪下的枝条整治后可作插条。修剪好的材料可上泥盆,或落地栽种,养上一两年使它有一个恢复与适应过程。
当然,对野桩挖运回来的堆放,整修等环境条件也要安排周到,不能风吹日晒或受冻害,虽为暂时性的,有时某一小环节的不周也会造成大局的不利。
对栽种落地的野桩也要认真做好修剪、锄草、施肥、治虫等各项管理工作。其中要注意, 种植姿势角度,包括深浅,要符合每一棵培育要求,不可强求管理需要而一律直栽,这对形态定向培育不利。
移栽后的当年夏季是一个关键时候,因为根部还没长愈、长全,虽也能发芽、展叶、抽枝,实际是耗费自身积累枝干内的养分,稍一疏忽便会死亡,因此,可勤喷雾、浇水,土壤要比正常习性带潮一点,必要时遮荫, 枝干上包湿草。
当年越冬的防寒设施也要跟上,防止冻害。日常浇水结合薄肥勤施,比盆景养护时的用肥还淡,此时树桩虽需肥料,但由于功能没有恢复健全,因此,用肥要控制好。在清除杂草时防止树桩松动,以免影响根部的愈合及根须的发育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