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山脉位于盆面左后方,靠盆边纵斜摆放,突出表现纵向景观,形成群山连绵的左岸;客体山脉位于盆面右半部,突出横向景观,形成众山峥嵘、层峦叠嶂的右岸:两岸夹峙,营造出奇险幽深的峡谷和曲折漫长的江流。右岸远山对左岸远山加以遮挡,取得了峡谷深长莫测、江流望不到尽头的艺术效果。
两岸山体坡脚相对伸出,既自然地展现了峡谷曲折险阻,又表现了两岸难舍难分的情感。左岸山体展现了黄山的奇、险,危峰耸天,凸显出高瞻远瞩的神采。右岸山体展现了泰山的雄伟,山体粗壮、稳重。山上那斜身崖外的树木,颇具凌空欲飞的丰姿。右岸边上那个向左微倾的别致山峰(见图一),似有”一山飞峙大江边”的意味。它不仅对相距较远的两岸主峰起联络作用,而且亲近江水、亲近舟船,特别生动地表现了作品的感情氛围。
左岸近处的山亭,散发出人文气息,在表现作品形式美与意境美上,皆十分重要。
作品的第二个版本(见图二),去掉了右岸边上那个“别致山峰”,使中间部位的空间开阔了,这便在形式上趋向于“开合式”结构,从而淡化了“峡谷”韵味,淡化了特异风格,淡化了感情氛围。从题名土看,作品原本表现的应该是“两岸青山相对出”的特异风光,而不是江河湖海那种开阔景观,中间部位理应”狭窄”、“幽深”、”奇险”、“神秘”,这正是第一版本的长处,不应看成缺点。而且这个“别致山峰”,在本作品第一版本中和整体非常和谐,这在山水盆景中也是难得见到的,笔者以为不应该去除。
另外,左岸最高峰山体下部过于暴露,应在那里再多种点树木加以遮掩。其他近处山下是否也适当种些树,以增强作品的层次感、秀美感和生命性?右岸山峰上的几株写意式树木,体量过大了点,压抑了高山的气势,缩小了作品的广远景象,应给以改进。
总之,这件作品群山耸立、峡江深长,气象万千,如诗如画,令人留连忘返。作者化用李白“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诗句,进行造型和题名,使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而“迎客忙”的意境反映了新的时代、新的生活,生动地表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象。
(编辑/徐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