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苗不如培苗,这一点我许多学员都尝到苦头,花大钱买了一批不合适的素材,而这些素材恰恰是花农为了供应市场而特地培育供大家选用,尤甚的还怕顾客吃亏,往往都培大些才卖,甚至为了更快速推广新品种而大量使用嫁接技术为素材增添卖相。
殊不知这恰恰令学习青龙盆景的学员无从选苗,因为整个市场都充斥偏粗偏大的苗子,不然就生产手法不符盆景的先决制作条件。故在讲述青龙盆景,在开始青龙盆景的生产前,先讲讲青龙盆景需要些什么条件的素材,才符合用以制作初步扎苗,否则一步差则步步差矣。
殊不知这恰恰令学习青龙盆景的学员无从选苗,因为整个市场都充斥偏粗偏大的苗子,不然就生产手法不符盆景的先决制作条件。故在讲述青龙盆景,在开始青龙盆景的生产前,先讲讲青龙盆景需要些什么条件的素材,才符合用以制作初步扎苗,否则一步差则步步差矣。

首先选苗可从两种生产方式入手,即是首选籽播苗,这较易在市面找到,只要时日不太久远,高不盈尺,细瘦健康,正处睡眠状态的稳定苗即可。较为常见的苗子有罗汉松、黑松、红豆杉、金豆、博兰、九里香、银杏、岗松、水梅、罗望子.......只要培苗适合裸根制作和移植,大体上都可以一试。
此外便属扦插苗了。一般我建议以细长的健康枝条作为选材,越细长细好,一般在四十公分以下为好,依品种各异,有些甚至在十公分左右为好,主要标准是成活后依然能适合缠线造形,否则宁缺勿滥。因为苗子的可塑性将左右日后的形态变化和品质的更优化。
以我个人的习惯,我喜欢在日常维修时,从多余的枝条中挑选出那些合适的,随剪随插在独立的小塑料盆中。虽说这种的生产费用比之苗圃供货的高许多,却胜在时候掌控恰当,数量随心所欲,制作也能随情况完全自主,喜欢扎多扎多,高兴停随时停,这非常合适马来西亚的气候环境,也能长年随市场须求控制产量。不比中国,到了扎苗期,就得全身心的投入,集中在一个季节中拼命的生产,毕竟过了这段日子,又得等待另一个年才能再生产,这种压力,使到业者在大量快速生产时无法兼顾到品质的优化。
我曾试过在廿天时间里共生产了体积约四十五公分的扎苗万多棵,所用的员工人数达十二人打我下手,我只负责拿弯造形,其它如整修、上线、下地都由这十二人去进行,这也是我由始至今第一回一口气弯曲这么多扎苗,幸好我有寓四十多年的制作经验才能品质掌控,可是这工序落到学员上却制作水平大大降低,比之他们平时把玩水平真低了不可以里计。这皆因为目前市场供苗和大环境所致。
倘若是为了优化品质,以生产高品质作品为首选,则应该以把玩心态,少量制作,投入细致的掌控每一个细节,配合着适合把握的幼苗,一棵棵握在指尖中,随心之所欲,拿出一个个心中的大大小小弯,将之组合成一棵棵独一无二的扎苗,如斯的第一步,才不致于枉费随后无止境的岁月,盆景作品之不一样于大量生产者,全然在心境。只有投入到作品中,任思维纵横驰骋在一苗的逐渐成长中,一步一脚印地呈现在每一个细节上,这作品才堪称艺术品,才不枉费心机,将作品水平徘徊在低制作技巧中。
盆景制作本身是一项思维的洗礼,只有身心灵的投入,才能真正算得上是一个盆景艺人,在每日里随常规工作日程,而不断遇事因事而加以延续,在该做的时候做该做的事,才能投入盆景生活中。
一个成功的盆景艺人,能身心灵的投入盆景制作中,如我,数十年如一日的每天都有不一样工作发展等待着进一步去进行。由于我习惯化整为零的个别处理,所以每天都面对种种不同的阶段的作品等着我随机应变,这要做得好,先决条件是各方面的技术须掌控纯熟,遇事应变的能力也应该不断加以提升,务须将作品当时的发展趋势随成长做到最好。每次该修该留,该做什么该如何应对,都随其状况而有所不同,须灵活应对,切忌墨守成规,呆板行事。
作者:林家辉盆景师
注:本文所用盆景图片、视频均为青龙方法自育盆景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