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传承就是学习,要多学、多练、多看。多学多练就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各种方法及养护管理方法。多看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各类艺术作品,因为艺术都是相通的。当前中国盆景正处于一个大发展的时候,也是一个大学习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不乏有一些小改小革以及在传统造型方面的不断完善,这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创新。真正意义上的横空出世是一种付出,是灵感突发的再现,是很难的,但也是可能的。
创新应符合自然规律,并具有普遍意义。如20世纪由蓄枝截干方法而形成的岭南盆景,得到国际及国内赞扬。韩学年先生用所谓垃圾松桩制作出了带有鲜明个人风格、极具中国写意画线条的艺术韵味的盆景。赵庆泉先生总结并提炼了苏扬地区的水旱盆景的精华,制作出诗情画意的《八骏图》盆景,这在当时是极为少见的作品,其后来又制作了原题名为《悟》后改名为《古木清池》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水旱盆景,这在全国影响很大。
贺淦荪先生的动势树石盆景《风在吼》、《中华五千年》、《我们走在大路上》等一批以展现中国历史文化为题材的作品也造成很大影响。此外,还有潘仲连先生的《刘松年笔意》、《汉魂》、《窥谷》等,以及胡乐国先生的《向天涯》等,展现出浙江松柏盆景的清新自然,松傲柏奇,别具一格。山东济南用扦插苗培养树木盆景的方法,拓展了制作盆景的空间,也将此种方法运用到松柏盆景的制作之中。
以上都是或循序渐进,或横空出世的创新实例。
综上所述,盆景创新应具备以下前提:
1.对盆景的含义有较深的理解,小中见大,诗情画意,是中国盆景的核心。
2.对盆景分类中各门类有相应的认识,至少对其中两个门类有较熟练的制作经验。
3.对自然山川的地形地貌及石头的纹理结构有一定的理解,对喜爱的植物的生理生态特点及习性有较全面的了解并具有熟练的盆景制作功底。
4.努力学习优良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并将其艺术地再现于盆景中。
5.选择材料,材料有好有差,所谓好的桩基有粗度,枝条到位成型时间短,但受先天制约和束缚,不易创新;所谓差的,不具备好桩的优点,缺枝、缺形,但留有想象余地,制作空间大。水早、树石、山水、微型等盆景材料靠山采难度更大,因此应以人工培育为主。
6.结构与比例、主树与宾树、主峰与配峰这三种关系中的粗与细、长与短、高与矮、直线与曲线、轻与重等的处理手法,对于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文化的积淀,熟练的盆景技艺,盆景知识的积累,综合起来,才能比较容易制作出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创新作品。因此,只有传承才是创新的基础,只有站在传承的基础上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