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1985年涉足盆景 现在算来也快三十年了

   2018-01-11 12
核心提示:我是从1985年涉足盆景领域的,主要从事柏树盆景制作,现在算来也快三十年了。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我跟大多数盆景人一样,埋头制作的时间长,真正静下心来反思、梳理的时间少,但这么多年与柏树盆景打交道,心里也有一些感触。
      没有超前的眼界和清晰的思路,就很难制作出优秀的作品;没有对盆景艺术的深刻认识,就不可能独领时代风骚。因此,不断研究盆景,探讨盆景创新的规律,应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盆景艺术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得到了长足发展。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都针对当前盆景艺术的发展,不断调整制作思路,更新制作手段,提高盆景的社会影响力。可以说,只有创新,我国的盆景艺术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才能逐渐拉近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逐渐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国内从事盆景艺术制作的同仁任重道远。 
     

      我是从1985年涉足盆景领域的,主要从事柏树盆景制作,现在算来也快三十年了。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我跟大多数盆景人一样,埋头制作的时间长,真正静下心来反思、梳理的时间少,但这么多年与柏树盆景打交道,心里也有一些感触。

 
我是从1985年涉足盆景 现在算来也快三十年了
 
       近二十年来,柏树盆景在山东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作为其中的一员,深感欣慰。我初涉柏树盆景制作时,只是凭着一种兴趣,对盆景的制作知识知之甚少。几年后,为了提高制作水平,我有意识地买些专业书籍学习,并到外地向前辈及名家请教。十几年下来,我的柏树盆景制作理念不断成熟,制作手段也日益丰富,制作的作品获得了一些荣誉,受到业内人士的肯定。我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深深感受到了盆景艺术创新的重要性。
 
      如何提高柏树盆景的艺术表现力,深入挖掘其文化内蕴,是我这些年一直不断思考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制作理念不断丰富,我不断求新求变,努力在盆景创新上下功夫,制作了一批较为耐人寻味的作品。这些作品古拙与新奇对照,厚重与轻灵辉映,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审美上,都给入耳目一新之感。
   
       我以前制作的盆景,包括《东岳魂》、《鲁韵》等,曾在全国大展中获奖,也曾受到业界人士的鼓励。但反观过去,难免有一些缺憾。早期的柏树盆景厚重、大气,树形丰满,这是其优点所在,但枝条过于平直,结构四平八稳,表现力不够丰富,且许多作品沿用一种制作模式,一种制作手法,给人千树一面的感觉。
 
近年来,我特意选择了一批老气横秋、个性张扬的柏树桩材进行制作。这类桩材大多长在悬崖峭壁上,因饱受大自然的风侵雨蚀而长得奇形怪状,多姿多态,其或弯曲、或盘旋、或倾姿,如天马行空,各具特色,给人一种古老沧桑之感,体现出仙风道骨的韵味。刚开始接触这类桩材时,我的心情很是激动,反复琢磨却不敢轻易动手。
 
      虽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样一批绝佳素材,但从早期盆景制作的理念来看,此类桩材让人有种一筹莫展、无从下手的困惑,要制作出精品盆景绝非易事。为充分利用这类柏树盆景资源,挖掘其艺术内蕴,我在反复研读素材的基础上,跳出以往盆景制作的模式,尽最大努力寻找制作突破口。我认为,要想化腐朽为神奇,必须独辟蹊径,因材施艺。为开阔制作思路,我认真向大自然学习,用心揣摩备种树相,努力研究自然界千姿百态的树形结构,加深了对自然界古柏的理解。
 
      制作柏树盆景,必须做到形神兼备。既要有自然古树的形态,又要有千年古柏的超凡脱俗气韵。古柏的形态高大苍劲,干枯枝少,神枝突出,树干多扭曲转结,表达出其挺拔、刚毅的气质和笑傲霜雪、顽强不屈的精神。这类奇形怪状的古柏,主干大部分呈白骨化,舍利、神枝多姿多态,这是制作精品盆景的有利条件。不足之处是,此类桩材骨架过长,枝条比较集中,很难做到缩龙成寸,三五枝条也难以表现古柏的沧桑之美。如制作方法失当,或技艺不到,往往会张冠李戴,做得不伦不类。
 
      为此,我在动手以前,对每棵桩材都进行反复审视,先在大脑中形成多种设计图像,之后经过不断调整,反复加以比较,然后确定最好方案。在树干和神枝制作方面,尽可能保留其自然风貌,展现其自然形态:在树冠制作上,按照树干和水线的变化与走向,留取适用的枝条,通过绑扎、牵拉、后摆等手法,使其欲左先右、欲前先后、主次分明、脉络清晰,让主干与枝条骨架上下贯通,浑然一体。经过不断的修剪、调整,使树形逐渐明朗,主题呼之欲出,整个作品轻如灵云,重若泰山,巍然大气,傲然不凡,个性十分鲜明,让人过目难忘。
 
       以上是我创新求变的卖践。我认为,要想在盆景艺术道路上有所斩获,取得更大的成绩,必须坚持走创新求变之路。那么,究竟如何创新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深对盆景材质的认识,提高其艺术表现力。不论瓮景制作素材是何树种,如果没有对该树种的深刻认识,就不可能制作出好作品,更不会有所创新。其他树种是这样,柏树也是如此。柏树是一种文化树种,作为名木,其多见于全国名山圣水、名园胜地、名刹古寺,具有浓重的地域、宗教文化色彩。泰山岱庙的汉柏、灵岩寺的灵岩柏,曲阜三孔圣地的古柏树、桧柏,都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柏树具有极强烈的文化气息和不可比拟的贵族身份。因此,只有把柏树的文化内蕴挖掘出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表现力,提高其审美趣味。
 
       二、吸取不同门类的艺术精华,提高个人综合素养。古人云:“功夫在诗外”。作为盆景人,如果只执著于盆景制作,而不善于广泛学习,终究难有大作为。文学、历史、表演、绘画等各个门类的艺术,是我们成长的土壤和营养,我们可以从文学里学习表达,从历史中学会积淀,从诗歌中学习节奏,从绘画中学习构图,功到自然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我们要从中汲取各种营养,丰富自己的学养,开拓艺木视角,多学习、多思考、多动手。
 
       三、加深对盆景艺术创新的认识,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盆景是什么7盆景艺术有哪些特点?盆景艺术应朝哪个方向发展?盆景该如何创新?对这些问题,我们应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加深认识、加深理解。没有超前的眼界和清晰的思路,就很难制作出优秀的作品;没有对盆景艺术的深刻认识,就不可能独领时代风骚。因此,不断研究盆景,探讨盆景创新的规律,应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作为各级协会,应该经常举办些学术类的活动,加强从业人员的学习与交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进步。
 
       盆景艺术创新是个大课题,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的。我在盆景艺术创新方面的探索,也只是个人的浅显尝试。我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所有盆景界同仁都能同心同德,不断加强学习与交流,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使盆景艺术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当然,更希望中国的盆景艺术事业,在创新理念的引导下,在各级协会的领导下,不断取得更大成绩,使我国的盆景艺术事业春色满园,风光无限。
 
   (编辑/古丽)
 
 
更多>同类盆景制作
最新文章

网站首页 关注我们  |  隐私政策  |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鄂ICP备180161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