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原料:浮石、胶水、凿石用具、錾子或平口锤、锯子、尖头锤等。
(一)性状
浮石是火山喷发的熔岩泡沫冷凝而成,因质轻能浮于水面而得名。呈灰白、灰黄、浅灰及灰黑等色。质地细密疏松,比重很轻,内多气孔。浮石极易加工,能雕凿塑造各种山形和局部细小沟纹。因其吸水性能甚好,便于生长青苔和种植各种小植物,极富生气。缺点是日久易风化,且很少有大料,表现的题材有一定的局限。
(二)选料
浮石的可塑性较大,极易加工造型,故选择盆景石料时,一般不须苛求外观形状,但要注意所用石料的色泽必须统一相近,以使制作的浮石山水盆景具有一种整体上的自然和谐之美,而无人工拼凑组合的痕迹。
(三)加工
浮石盆景的加工与砂积石基本相同,重点在于雕凿。由于浮石的气孔密度大,质地更比砂积石轻而疏松,有利于加工各种皴纹沟理。根据立意与构思,先按需要把石料底部锯平。锯截可用钢锯进行,在需要下锯的部位划上线,依线施锯。如石面不平,不便划线,可将山石下部浸入水中,水的浸渍线即为锯截线,可以据此锯出平整的石底截面。小块石料从一个方向下锯,能一次锯平。
如选用石料较大,因锯截面大,不能从一个方向上锯下,则须转动方向或在锯缝的对面继续锯截。如锯下石料的底部不够平整时,可用粗砂轮加工磨平,也可在水泥板上磨平。在锯截主峰和次峰时,要选留锯下的一些低矮石块,用作山峰坡脚、石滩的点缀。
锯平后的石块在盆中排列组合,要按一定的布局要求,做成大小适中的山峰和坡脚雏形。先加工主峰、后次峰、再坡脚。待大致轮廓确定后,再进行山石表面细部沟纹加工。雕刻皴纹可参考中国山水画中的传统皴法,浮石一般适合采用披麻皴、解索皴、荷叶皴、乱柴皴等皴法,配以各种点皴,如雨点皴、芝麻皴、钉头皴等。也可几种皴法交互使用。加工沟纹时可用尖头锤轻轻敲琢,细部纹理可用钢锯条拉锯或用小刀雕琢,使之纹理细腻自然,山形嶙峋多姿,自然真实。
浮石的胶合多采用水泥,胶合前先把石料上风化的碎屑冲洗干净,待凉干后,再在山石盆中铺上一层纸,以防浮石底面与盆面相粘接,然后把石料放在纸上拼好,记下各石料位置,再逐个进行胶合。胶合时注意水泥尽量不外露,办法是将水泥主要抹在石峰背面,因浮石很轻,背面及底部抹上水泥即可胶合,正面及两边都无须抹上水泥。待水泥干透后将纸去掉。浮石盆景最好避免上下接合,否则由于上部吸不到水,山石颜色偏淡,而下部吸到水分,则颜色偏深,造成上下部石料色泽不一致,显示出人工拼接的痕迹。
(四)布局
浮石大块原料较为罕见,故高耸、深远的大型盆景甚少,一般都为平远式的中、小型盆景。常见的布局式样有远山式,由2~3组山石组成,山势多低矮,岗峦起伏,连绵不断,意境开阔;散置式,由3组以上山石组成,1组为主,其余为次,有疏有密,错落有致。由于浮石可以任意雕凿,故又可作成悬崖状峭壁危崖盆景,主峰形势险峻,石壁凌空陡削,危不可攀,蔚为奇观。
浮石盆景多选用长方形或椭圆形的凿石盆,盆沿宜浅,不宜过深,质地以汉白玉或大理石为好。如制作远山式则用盆宜较长一些,使整个盆面显得宽阔、旷远;如制作高远、深远式则用椭圆形浅盆,则更利于表现主题的意境。
(五)点缀
浮石吸水性能好,加之质地疏松,极易加工凿洞,所以非常适宜栽种小植物。一般可在浮石恰当的位置凿出洞穴,栽植小型树木。也可在浮石的孔隙处直接栽种半支莲、垂盆草、虎耳草、石菖蒲、青苔等植物,极易成活。
浮石盆景中的配件,宜采用具有色彩的金属质或陶瓷质的装饰物,如帆舟、亭塔、小桥、人物之类,但色彩不宜过于鲜艳夺目,以素淡一些为好。配件大小应掌握总体比例关系,须注意近大远小、低大高小的透视效果。使山水主景与装点配件尽量和谐协调,自然逼真。
浮石盆景中的配件,宜采用具有色彩的金属质或陶瓷质的装饰物,如帆舟、亭塔、小桥、人物之类,但色彩不宜过于鲜艳夺目,以素淡一些为好。配件大小应掌握总体比例关系,须注意近大远小、低大高小的透视效果。使山水主景与装点配件尽量和谐协调,自然逼真。
(六)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