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盆景中的动势表现方法有以下几种:
其一,用山峰和盆面之间的角度及其在盆中的位置来表现。如主峰垂直立于盆中央,其它山峰都垂直立于盆面,就没有动感;如峰峦都朝一个方向倾斜,主峰不偏左 即偏右,配峰呈奔趋之势,并在它们的前方留一定发展空间,这样的布局就有动感。要注意的是,所有峰峦必须朝一个方向倾斜,如主峰向左,配峰向右,背道而 驰,有互不顾盼之意,这样即使盆景雕琢技艺再高,其意境也是很差的。同时,还要掌握好峰峦倾斜角度的大小,并非越倾斜越好。
其二,有的“孤峰独秀”式山水盆景,山峰基本垂直于盆面而立,但也有一定动势。一方面是高耸的山峰,大有刺破青天之势。另一方面,如果从山峰巅部向盆面划 一条垂直线,把山峰分成左右两部分,这两部分大小是不等的。由于山峰左右不均衡,再加上山峰形态的变化,故虽“孤峰独秀”,而且基本上是垂直而立,但也会 给人以动感。 其三,主峰和配峰的布局构图呈不等腰三角形。在主峰左右两侧摆放的配峰高低、多寡不一,从主峰巅部向左右侧配峰外缘各划一条斜线到盆面,就成一个三角形, 如果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就没有动感,如果呈不等腰三角形,就有动感。至于三角形两腰线长短比例多少合适,这就看盆景作者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力和美学水 平以及立意的要求了。在山水盆景中,从主峰巅部向左右山脚连线呈不等腰三角形的动势是趋向腰线长的一边。m54b盆景中的山石是向左侧伸展,而其树木却趋 向右侧,山和树的动向背道而驰,因而意境较差。树木和山石的动向应该是一致的,也就是要趋一个方向,这样的动势才显得协调和自然。
其四,用配件增强动势。如山峰已有一定奔趋之势,但感到动势还不够有力,可在盆面适当位置摆放小船和撑竿的船夫,让船夫立于船尾或船头,而身躯向前倾斜(倾斜方向要和山石的倾斜方向一致),船夫用力撑船的动作就增强了盆景的动势。
山 水盆景布局造型中,景物要有露有藏,欲露先藏,方显含蓄。含蓄是诗、画、美术、根雕等艺术制作的共同要求。只有含蓄,才能使人产生遐想。在山水盆景中,处 理好露与藏的关系,就可展现出景外有景、景中生情的意境。如果只露不藏,一览无遗,观赏者就没有回味的余地了。前人曾有“景越藏则意境越深,越露则意境越 浅”之说。因此,盆景中的洞要有曲折,水要有潆洄,山路要时隐时现、蜿蜒而无尽头,山脚线要曲折多变,才合乎有藏有露的原则。
在点缀小配件时,有的将房舍楼台只露一部分,使人猜想山石后面还可能有其他的内容。有一盆名叫《沙漠驼铃》的盆景,其中点缀三只骆驼由远而近走来,靠近次 峰的第三只骆驼小些,以表示景物的深远,第三只骆驼只露头颈和驼峰,其余部分被沙丘遮挡住。这就是露与藏在盆景造型中的运用,它让人联想沙丘后面还可能有 骆驼。山水盆景通常在峰峦后面种植树木,使树木枝干由悬崖峭壁间伸出来,这比在山峰正面栽种树木效果要好得多,这是“欲露先藏”在盆景树木种植上的具体应 用。
在树木盆景尤其在丛林式的树木盆景造型时,要巧妙地运用露与藏的手法,使景物更加耐人寻味。若想使丛林式盆景表现出有露有藏幽深的意境,光靠多种几棵树 木,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若能做到使树木的枝叶前后错落穿插,枝干相互有所遮挡,几棵树木之间有疏有密,树冠高低不一,富有节奏感,这样有露有藏、欲露 先藏的造型布局,才能给人以回味和想象,使盆景的意境更加深邃。
评论这张 凡画山水,先立宾主之位,决定远近之形。然后穿凿景物,摆布高低”。这里讲的虽然是山水画制作过程的先后顺序,同时它也是制作山水盆景时要遵循的原则。一 件山水盆景中有数峰,必有一峰居主要地位,以其体态、大小占绝对优势。在盆景布局造型时,首先要确定主峰的位置。要突出主峰,就要宾主分明,然后再考虑客 山(即起陪衬作用的峰峦),客山高度要低于主峰,气势比较平趋。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在《画学秘诀》中说,“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远山须要低排”, 就是讲主峰的气势要高耸;旁边的山头要低一些,并要画成向主峰奔趋的形状,好似向主人(即主峰)行礼;远山要低一些,才能显得距离较远。
主 峰是山水盆景的主体,是重心所在,主峰造型的优劣,是盆景成败的关键。但配峰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配置适宜,俗话说“好花还要绿叶扶”。但配峰不可突 出,不能喧宾夺主,要做到客随主行,不论其形态、大小、色泽都要和主峰相协调。在盆景艺术中,主体靠客体来衬托,客体靠主体提携,二者是矛盾的,又是统一 的。在中、小型山水盆景中,要避免出现等高的峰峦,应高低参差不齐,错落有序,突出主峰,主次分明,才能起到众星捧月的作用。
在双干式树木盆景造型时,常用较小的一棵来衬托主景的高大。在丛林式或一本多干式盆景的造型中,也是用较小的一棵(或一枝干)来衬托较大一棵的高大雄伟。这些就是主次分明的构图原则在树木盆景造型中的具体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