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刘永辉
盆景审美取向是指在盆景活动中人们选择制作目的和鉴赏标准的一致性和倾向性。它具有多样性、时代性的特点(详见《盆景人该怎么师法自然?看完你就知道了》一文)。笔者以为,当盆景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盆景审美取向决定了盆景流派的产生及特点,使盆景流派的产生及特点成为一种必然。
一盆景审美取向的多样性决定了盆景流派的形成
中国人的盆景审美取向一定是多样的,而持每一样审美取向的人客观上都希望壮大和传承自己所主张或认同的审美取向,都希望将相同审美取向的人团结起来与其他审美取向的人竞争。当一群有相同审美取向的人形成了相同的独特的艺术思想和造型形式时,就会要求有种途经来实践这个希望。盆景流派就是这个要求的产物,它能实践人们的这个希望。
盆景流派实应是一种艺术流派,它与其他艺术流派一样,具有凝聚相同审美取向的人,完善传承其艺术主张和表现形式,使其风格特点得到发展和巩固,以及与其他审美取向的艺术主张和表现形式相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功能。
中国现有盆景流派已经证明,盆景流派使不同审美取向的人,如有的重画意、有的仿天然、有的兼收并蓄、有的中规中矩,都实现了“相同的团结求精传承,相异的竞争互补共荣”的希望。可以肯定地说,多样的审美取向形成了现有盆景流派,而现有盆景流派通过其功能,才成就了中国盆景的精致绝妙多姿多彩,奠定了当下中国盆景的基础。
中国现有盆景流派已经证明,盆景流派使不同审美取向的人,如有的重画意、有的仿天然、有的兼收并蓄、有的中规中矩,都实现了“相同的团结求精传承,相异的竞争互补共荣”的希望。可以肯定地说,多样的审美取向形成了现有盆景流派,而现有盆景流派通过其功能,才成就了中国盆景的精致绝妙多姿多彩,奠定了当下中国盆景的基础。
但从艺术流派产生的情况看,盆景流派产生的方式还比较单一。艺术流派的产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发的(不自觉的),就是:“由一个或几个代表性的艺术家及他们直接或间接的追随者自然地形成的。这些艺术派别一般没有共同的纲领或组织,也没有共同的艺术宣言,甚至其中有些自己并不意识到属于某一流派,在后人的艺术鉴赏和总结艺术发展时,被概括为某一流派。”另一种是自觉的,就是:“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见解、作品风格相近的艺术家自觉地组织起来,成立一定的组织,公开打出自己的主张或艺术纲领,出版一定的刊物,组织和培养自己的制作队伍,有自己的代表性艺术家和代表作,甚至还能联系自己的观众等等。这是严格意义上的艺术流派。(王宏建主编《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362页)”目前,中国盆景流派的产生主要还只限于自发产生的盆景流派。
二盆景审美取向的时代性决定了新盆景流派的产生
从静态看,盆景审美取向的多样性决定了盆景流派的形成;而从动态看,盆景审美取向的时代性则决定了新盆景流派的产生。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盆景流派产生的历史:“"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初,广州开始自称‘岭南派’,苏、浙一带盆景界称之为南派,而岭南派即称苏、浙为北派。(傅耐翁《关于盆景流派》,见《中国奇石盆景根艺花卉大观》530页)”这是中国盆景流派的开始,到1970年代就有了五大流派之说。
这个时候的中国,各行各业各种人都有自己的榜样,做什么事情都有样板,如大寨大庆雷锋等等,人们的审美取向是代表群体意识的某种典型性。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整体上的盆景审美取向必然是被群体认同了的某种样板,所形成的盆景流派整体上也必然是重程式、重统一。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要求人们尊重个体意识,人们的审美取向趋向于人格上的独立和精神上的自由,体现在盆景审美取向上,就是注重思想,注重个性,注重独立的情感表达。
新时代产生的新审美取向,使中国盆景制作出现了许多与原盆景流派迥然相异的制作风格:在原盆景流派影响较小的地域产生了新的制作风格,如湖北地域的“动势盆景”,河南地域用三春柳制作的“垂柳盆景”;在原盆景流派影响较大的地域,也出现了新的制作风格,如扬州赵庆泉老师的水旱盆景,广东韩学年老师用山松制作的盆景。这些新风格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会要求有与之相匹配的新盆景流派来实现新一轮“相同的团结求精传承,相异的竞争互补共荣”之希望。
这个时候的中国,各行各业各种人都有自己的榜样,做什么事情都有样板,如大寨大庆雷锋等等,人们的审美取向是代表群体意识的某种典型性。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整体上的盆景审美取向必然是被群体认同了的某种样板,所形成的盆景流派整体上也必然是重程式、重统一。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要求人们尊重个体意识,人们的审美取向趋向于人格上的独立和精神上的自由,体现在盆景审美取向上,就是注重思想,注重个性,注重独立的情感表达。
新时代产生的新审美取向,使中国盆景制作出现了许多与原盆景流派迥然相异的制作风格:在原盆景流派影响较小的地域产生了新的制作风格,如湖北地域的“动势盆景”,河南地域用三春柳制作的“垂柳盆景”;在原盆景流派影响较大的地域,也出现了新的制作风格,如扬州赵庆泉老师的水旱盆景,广东韩学年老师用山松制作的盆景。这些新风格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会要求有与之相匹配的新盆景流派来实现新一轮“相同的团结求精传承,相异的竞争互补共荣”之希望。
当然,不是每种审美取向所形成的制作风格都能产生盆景流派,它必须发展到一定阶段,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同时具有三个条件:一是形成了独特的成熟的艺术思想,二是形成了特点相似、方法相近的造型原理,三是有代表人物和制作群体。具备了这三个条件的风格,客观上就形成了盆景流派!
至于提不提倡创立盆景流派,主不主张给已经具备条件的风格冠以流派之名,那就见仁见智了。但笔者以为,如果形成了已经具备条件的风格,则应尽早冠以流派之名;如果出现没有具备条件,但它是时代审美取向的产物,有民族文化的特色,有大的发展空间的风格或着主张,也应组织力量,创造条件,冠以流派之名,努力让中国盆景自觉地产生“严格意义上的艺术流派”。
这是因为盆景流派与其他艺术流派一样,“最早往往是由在艺术上有突出成就的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产生了较大影响和效法的效应,才形成为后人所称之为艺术流派的。只有到了近代,才出现一些有目的有组织有宣言的自觉的艺术流派。
(王宏建主编《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361页)”另外,我们不必因盆景流派在其没落时候常出现的固步自封、剽窃雷同、失去自我等弊端而害怕给盆景流派冠名,应该看到盆景流派在整体上,特别是在兴旺时候对盆景艺术发展的正面作用。
这是因为盆景流派与其他艺术流派一样,“最早往往是由在艺术上有突出成就的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产生了较大影响和效法的效应,才形成为后人所称之为艺术流派的。只有到了近代,才出现一些有目的有组织有宣言的自觉的艺术流派。
(王宏建主编《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361页)”另外,我们不必因盆景流派在其没落时候常出现的固步自封、剽窃雷同、失去自我等弊端而害怕给盆景流派冠名,应该看到盆景流派在整体上,特别是在兴旺时候对盆景艺术发展的正面作用。
三新的盆景审美取向决定了新盆景流派的特点
与现有盆景流派形成的时候相比,现在的中国不仅经济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盆景自身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级政府对盆景的重视使盆景运作机制已趋完善,从县、市、省直至全国性的盆景组织都已建立许多,各种展览、评比、比赛、学术交流层出不穷;盆景制作队伍数量空前,拥有一大批发自内心热爱盆景艺术,有文化,有精力,有雄厚资产的人;高品味的作品日益增多;各种书刊网站如雨后春笋……这些使得人们的盆景审美取向更加注重盆景的艺术性,更加要求从艺术的层面来表现思想,抒发情感,突出个性。
新的盆景审美取向必然会使新盆景流派有与之相匹配的特点,笔者以为这个特点会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重思想主张。强调流派的思想倾向、理论基础、制作目的。如:或强调关注现实,服务社会;或强调歌颂生命,赞美自然;或强调内心表白,自由自在;或强调林泉情趣,如诗如画等等。
二是重造型原理强调。流派造型的大要求、大倾向。如:或强调动感、或强调静穆、或强调树石结合、或强调水陆相依。在这个大的要求或倾向内允许甚至提倡多种多样的造型方式,多种多样的造型风格。
三是重志同道合。强调流派内思想主张和造型原理的相同或相似,而不是不管某一地区盆景的思想主张和造型原理是否都相同相似,生硬地将某一地区的盆景泛称为一个流派。
纵观艺术发展史,流派都是艺术走向高峰的强大动力。山水诗派和边塞诗派推动了唐诗的鼎盛;婉约派和豪放派让宋词达到了极致;还有“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使“五四”后期的中国文学走向了高峰。今天,盆景艺术的发展同样需要盆景流派将中国的盆景艺术推向万紫千红、繁荣昌盛!
(本文已获刘永辉先生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