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的土壤应该如何选,这里有最全的植料知识
土壤
土壤是大地经过自然风化后所造成,它供给植物生长所需之矿物质、水分,并为植物生长所凭依、固着之物;所以,土壤为植物环境中极重要的部分。
土壤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固相(无机矿物质、有机质)
(2)液相(水分)及
(3)气相(空气)等,彼此交互影响之复体系所构成。土壤的固相由各种大小、形状不一的固体粒子所组成,称为土壤质地(如砂粒、土分砂及黏粒)。
这些固体粒子间相互结合或排列的方式,则称为土壤构造(如单粒、团粒)。
由于土壤质地和土壤构造的不同,控制了土壤的各种物理性质,如土粒间隙(孔隙)之大小等,并进而影响土壤的排水及保水能力、通气程度、养气程度、养分供给能力、团粒作用及根群之伸展等。

盆景「用土」
种植盆景用的土称为「植料」或「植土」。用土相当于植物的食物,用土的良窳与否直接影响到盆树生长的好坏。好的用土条件如下:
保水性佳、吸肥力强
筛去土粉后,半风化的团粒土,多棱角,毛管孔隙多,不易崩裂。此种土壤方能保有充分的水分以溶解无机盐养分,使于根部吸收利用。施肥后,也能把养分固定而不致流失。
排水性好
土粒如果过细,土粒间隙小,非但排水不良,用时会造成空气流通不佳,而引起腐根现象。
酸碱度适中
依树种选择微酸或微碱的用土(酸碱值六~七.五),最适合盆树的生长。
团粒结构的颗粒土
团粒土孔隙大、排水性佳、吸肥强且空气流通,氧气充足,根生长容易,微生物、有机物分解快速,土壤不易酸化。
外观美、色泽佳的「新土」
地表面上的土中,有机质、无机矿物质等均已被地上的植物大量吸收,或雨水冲刷流失,因此使用地下约一公尺处,半风化、含矿物质多、外观美(团粒状)、色泽佳的新土,更能使盆树发育良好,与盆钵、盆树相互辉映。
调配植料,控制树势
植物的需水量因树种而异,用土的性质也不尽相同。松柏类喜水忌湿,且其枝干与根盘需表现粗犷感,所以要用砂质比例较高的土种植。
杂木类、花果类、草类因小枝繁茂、花朵盛开、结实累累,所以要用蓄水性好、吸肥力强而土质比例较高的壤土种植。
半成品树用较粗的土粒,使根部易于长粗,枝干生长也会较快。成品树则要用较细的土粒,较易保持树形。大盆、深盆所用的底土颗粒较大,浅盆、小盆用土颗粒较小。在调配植土中,要特别注意水分、空气、肥料的多寡,以便控制盆树生长,提升树格。

用土的种类及特征
山 砂:粒子较小,多棱角,土粒间孔隙大,排水特佳;与红土粒混合使用,有防止土质变硬的作用,可帮助母根分歧出细支根来。
河 砂:粒子比山砂细,硬度介乎石与土之间,略有蓄水性,排水性佳。河砂的无机矿物质有机质则较少。
风化石:硬度高,排水性特佳,置于盆底可调整盆土滞水层的湿度。
有机质:腐化的落叶和动物的粪便,堆积二~三年后彻底发酵。由于它含有许多细菌及虫卵,经阳光紫外线或热风消毒后再使用较为安全;因含有丰富的有机肥分,蓄水性好,微生物多,有松化、改善用土气相之功能,使盆景保持活性化,不易变酸,可当花果类的基肥。
红土粒:为火成岩风化,呈茶褐色。湿时有黏性,不易溶解,干时则不易崩碎。毛细孔粗大,蓄水力强,排水、通气良好,硬度介于砂与土之间;本身肥分少,蓄水力及吸肥强。
砂和红土粒是盆景用土最重要的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