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是什么?听说过去有个外国人回答说是“瓦盆里种的小老树”。2013年4月在扬州召开的国际盆景大会的大会 将“传承文化 亲近自然” 确定为主题。
盆景大师、专家们考证认为:盆景艺术是园林艺术的精华,是原始先民对大自然敬仰、崇拜、热爱,进而产生眷恋、回归之情而衍生出来的一门活的立体艺术,发源于我国,形成于汉晋,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
起初只是师法自然林木山岳之形,魏晋之后融入隐逸文化,逐渐吸收文人画及古典园林造景等方法,蕴含儒释道学哲理,形成景、盆、架配套的完整艺术,并流传到日本,近现代已流行世界,陈毅元帅称之为高等艺术建瓯地处闽江源头、闽北山区腹地。历史上曾是中原文化流传入闽与闽越文化交流融汇的中心,文化底蕴丰厚,山水风光秀美,自然环境优越,生态物种多样,盆景资源丰富。
起初只是师法自然林木山岳之形,魏晋之后融入隐逸文化,逐渐吸收文人画及古典园林造景等方法,蕴含儒释道学哲理,形成景、盆、架配套的完整艺术,并流传到日本,近现代已流行世界,陈毅元帅称之为高等艺术建瓯地处闽江源头、闽北山区腹地。历史上曾是中原文化流传入闽与闽越文化交流融汇的中心,文化底蕴丰厚,山水风光秀美,自然环境优越,生态物种多样,盆景资源丰富。
《中国盆景文化史》考证明代高濂《遵生八笺.高子盆景说》中提到明末盆景最盛的五地之一的浦城就隶属建宁府,可想而知,作为“一府两县三衙门”治所的建州城,盆景艺术当也曾盛行一时。随着当代改革开放建瓯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社会生活条件优越,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建瓯的盆景艺术随之复兴,并从自育自赏发展成为社会流行的文化艺术,喜欢盆景的人越来越多。先后建立了一些盆景园和育桩基地,特别是小叶楠,桩材、半成品或成品盆景,除了本地互相交流,还销往周边省市与国外市场,形成闽北盆景交流的主要集散地。
有的被资深盆景艺术家高价收藏一棵价值十万元。当然这与闽南、广东、江浙等发达地区资深人士、大企业家交易的一盆数十万、百万以上的相比还只是刚起步。
有的被资深盆景艺术家高价收藏一棵价值十万元。当然这与闽南、广东、江浙等发达地区资深人士、大企业家交易的一盆数十万、百万以上的相比还只是刚起步。
瓦盆里种的小老树缘何成为价值如此昂贵的高级艺术品,鉴赏当应从何着眼,制作当应从何着手呢?,我们这里学习美学家关于艺术品内在结构层次分析方法,按小老树成型为盆景艺术品的制作顺序进行分析:
首先,看树桩。树桩是盆景艺术的主要物质载体。艺术品是艺术家经过大脑的形象思维而创造出来供人精神消费的精神产品,它不能停留在作者的大脑里,必须依赖一定的、相对稳定的物质载体,才能在时空中存在,让人欣赏,并在一代又一代人中广为流传。盆景(特别是树木盆景)是活的立体艺术,它的根本特征是其凭借的主要物质载体是活的树木。它不但依赖树木的存活而存在,也在特殊条件下依赖所用树木自身质料的奇异特性来制作其审美意象。它的特殊条件:是用能植于盆钵之中、随意移动置于庭院、园林等室内外环境;其自身质料的奇异特性:一是这种树木虽然取材于自然、但要树干相对矮小、树枝节距短、叶片小,可以以小喻大“缩龙成寸”;二是树木生长过程中由于外界的影响和自身的变异所形成原生奇异形态。
所谓“奇异”就是树虽然矮小,却有古朴苍劲之势,能令人欣悦、惊异、甚至震撼,无论树身挺拔、欹斜、弯曲,都应根有盘曲错节、或如虎爪伸张,树兜有隆包喇叭头,树干有拉沟结块、强腱、结节疤洞之形;树皮有粗砺、嶙峋等古拙之相;枝有下垂、波折、多岐之势;整体或局部有苍劲古朴之韵,或如异类怪状。还要生命力强,易成活,耐修剪,树龄长,经得起作者模仿、师法自然界古老树木的苍劲、神奇态势和韵味,进行艺术加工。
所谓“奇异”就是树虽然矮小,却有古朴苍劲之势,能令人欣悦、惊异、甚至震撼,无论树身挺拔、欹斜、弯曲,都应根有盘曲错节、或如虎爪伸张,树兜有隆包喇叭头,树干有拉沟结块、强腱、结节疤洞之形;树皮有粗砺、嶙峋等古拙之相;枝有下垂、波折、多岐之势;整体或局部有苍劲古朴之韵,或如异类怪状。还要生命力强,易成活,耐修剪,树龄长,经得起作者模仿、师法自然界古老树木的苍劲、神奇态势和韵味,进行艺术加工。
由于以上这些特性,不同树种各有偏重,因此,又讲求树种质料优势。不同树种的原生态势、生长特征以及树与树、树与石(土)等材料的组合方式不同,往往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往往是形成盆景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的物质因素。如浙江、北方的松柏类盆景,湖北的对节白蜡,河南的柽柳,广东、闽南的榕树、九里香、三角梅,建瓯的赤楠等都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个人风格。虽然由于作者阅历、素养、个性、理念不同,对于同一棵树木载体可能会有不同取舍,不同的效果,但总离不开载体的基本形态和素质。
这种物质基础一是靠作者的独具慧眼去发现天然素材,二是靠作者运用特技进行改造、或从实生苗起就进行科学塑造和培育。因此树桩材料素质优劣是盆景艺术品位的物质基础,是盆景制作的基本目标。
这种物质基础一是靠作者的独具慧眼去发现天然素材,二是靠作者运用特技进行改造、或从实生苗起就进行科学塑造和培育。因此树桩材料素质优劣是盆景艺术品位的物质基础,是盆景制作的基本目标。
其次,看艺术意象。既然盆景是艺术品,艺术品是为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就是让人们在劳动工作之余,通过欣赏艺术品得到愉悦、乐趣,进而得到教益。要满足这种需求,首先是要求艺术品有使人赏心悦目的、鲜明生动、引人入胜的艺术造型形象,也就是艺术意象。
南朝齐代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隐秀”,认为秀为外在感性物象,隐为内在意蕴。隐秀即意与象的交融,也就是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家贝尔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要求艺术就是创造一个超越现象实在的意象世界。
艺术意象是“意”与“象”的有机结合,“意”是主体(作者)根据自已的审美理想、生活体验、思想情感所确立的制作意向;“象” 是按照主体“意向”而联想、想象、创造出来、能够体现主体之“意”、能够为感官直接感知、体验到的虚构表象。
盆景的艺术特色,是把分散于自然界各种复杂环境条件下生长的、能使人们精神愉悦的各种树的形态、神韵,在盆中的树木载体中反映出来,用以表现某些异类具相,表达人们的某些思想情感。单靠纯天然树的形神是不够了的。需要在充分运用这些树木自身的优美品质与人工造型艺术符号融为一体,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象,才有思想感染力,才能成为蕴涵深厚意味的艺术品。
意象的创造过程一般都历经“心血来潮”、“浮想联翩”、虚构成象、物化实现的过程。玩盆景的人平时总是比较注意观察体验自然树木、山川景观的形象,制作每一件作品时,无论是艺术的追求、还是情感冲动而“心血来潮”,立意在先;还是触景(物)生情因形赋意,一旦灵感激发产生制作欲望,总会“浮想联翩”,在头脑里不断闪现平时观察体验中积累在脑里的相关树木景观记忆形象,产生许多想象、联想,使这些另散的记忆与各种人文、情感产生碰撞、交汇、综合、提炼、概括,按照自已脑中的自然想象进行虚构;接着根据虚构意向,师法自然,重新组合、生成一幅心理上感到完美的意象;并选择能把意象表现出来的树木载体,按照意象要求进行取舍、修剪、蟠扎、养蓄,物化成天人合一、富有意味、鲜活生动的艺术意象。
“心血来潮”是制作欲望的产生;“浮想联翩”是意象的孕育;虚构成象是意象生成;物化实现,就是运用各种技艺进行造型,使意象物化成可视可触的、付诸现实的、有意味的艺术景象。艺术意象的创造,有时可能巧遇机缘、心有灵犀、材料条件具备、信手得来、一气呵成;也有可能不止“怀胎” 十月,甚至数年,反复实践,几经修改,长期培育,才心满意足,生成物态化的意象。
“心血来潮”是制作欲望的产生;“浮想联翩”是意象的孕育;虚构成象是意象生成;物化实现,就是运用各种技艺进行造型,使意象物化成可视可触的、付诸现实的、有意味的艺术景象。艺术意象的创造,有时可能巧遇机缘、心有灵犀、材料条件具备、信手得来、一气呵成;也有可能不止“怀胎” 十月,甚至数年,反复实践,几经修改,长期培育,才心满意足,生成物态化的意象。
创造天人合一的有高度价值的艺术意象,是盆景制作的核心任务和主要的追求目标。从一定程度上说,某些形态独特的树桩其本身就具有相当的视觉冲击力,具有一定独立的审美价值;但它所提示与负载艺术意象的功能远大于其独立的审美价值。只有创建了天人合一的完美艺术意象的盆景才有真正的艺术价值。欣赏盆景关键也就在看通过想象构思而创造出来的盆景形象美不美、能不能引人入胜。
其三,看形式符号。形式符号是树桩过渡到意象的桥梁。选择好具有原生自然美态的活的树木载体,使盆景艺术有了物质基础;构思好意象使盆景制作有了目标,还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把作者脑里构思好的艺术意象通过树木载体表现出来。
各种事物都有一定的表现形式,各类艺术品也有其各自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就是通过在物质载体上施以一定技艺而构建的艺术符号。各类艺术的形式符号各不相同,如音乐的形式符号是艺术家通过乐器弹奏出来的音符、旋律;绘画的形式符号是艺术家在纸上挥洒的墨迹、色彩;雕塑是艺术家在木、石等材料上雕刻出来的线条、形体等等。
各种事物都有一定的表现形式,各类艺术品也有其各自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就是通过在物质载体上施以一定技艺而构建的艺术符号。各类艺术的形式符号各不相同,如音乐的形式符号是艺术家通过乐器弹奏出来的音符、旋律;绘画的形式符号是艺术家在纸上挥洒的墨迹、色彩;雕塑是艺术家在木、石等材料上雕刻出来的线条、形体等等。
树木盆景是以活态树木为主要的物质载体,有时人们往往认为从自然界挖回来的树种活了就是盆景。其实盆景艺术也要通过形式符号把作者恼里构思的艺术意象在所用的树木载体中表现出来,才是盆景艺术品。它的形式符号主要是树木生长过程中所形成的原生外在整体态势、局部形态以及内在品质,例如以根、干虬曲态势为飞舞腾跃的符号,以树干粗壮挺拔作为雄伟的符号,树皮纹理皸裂、斑驳、粗砺作为历经苍桑的符号,枝干枯茂并存作为生命顽强抗争的符号等等。
盆景艺术的符号与其它艺术的形式符号之区别,在于它的天然性、互补性,独特性和多次长期性:天然性就是巧妙运用树木在生命过程中形成的天然形态为主;互补性就是多余部份或不足之处通过截、剪、扎、雕、嫁接、培育等方法构建与天然形态和谐融合的造型符号,与之互相补充;独特性是因为以天然势态为主,每一件作品的造型符号都是独一无二难以完全复制;多次长期性是在一次造型之后,随着植物的生命延续生长,还要多次不断修整、造型,历经长期养育。
盆景的这些艺术符号更具写意性,只取其特征,取其神韵和趣味;有的是具象性符号,神似某种物象在某种时空、环境的形态,有的属于精神理念上的标志性或象征性符号,有的是体现作者整体素质、个性和艺术风格的符号,如风动式,云片式,砚式和鸡爪枝、鹿角枝等等。这些符号是意象的另件,是树桩过渡到艺术品的桥梁,是欣赏者认知作品艺术形象的信息,是进入艺术殿堂的大门。只有通过这些形式符号才能使人认知作品表达的艺术形象和意蕴。
盆景的这些艺术符号更具写意性,只取其特征,取其神韵和趣味;有的是具象性符号,神似某种物象在某种时空、环境的形态,有的属于精神理念上的标志性或象征性符号,有的是体现作者整体素质、个性和艺术风格的符号,如风动式,云片式,砚式和鸡爪枝、鹿角枝等等。这些符号是意象的另件,是树桩过渡到艺术品的桥梁,是欣赏者认知作品艺术形象的信息,是进入艺术殿堂的大门。只有通过这些形式符号才能使人认知作品表达的艺术形象和意蕴。
其四,看技艺。技艺是构建符号、表达意象的手段。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门道就是技艺。制作盆景的技艺:就是对选用的树桩,根据构思确立的意象、构建符号物化成型的需要,进行造型加工的手段和方法:选择好树桩,对可作艺术符号的部分桩体留下,没用的体块(枝干)锯剪截去;可用却又不理想的体块通过撕(丝)雕、修剪、蟠扎、吊拉改变形态;欠缺不足的通过嫁接、蓄养、培育成型。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所用造型技艺各不相同,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树,一方树造一方盆景,一方盆景用一方的方法。
传统程式的技艺,如扬州的棕丝蟠扎,将枝条作蛇形弯曲,密到一寸三弯,使枝叶扎成极薄的"云片";苏州的有剪有扎,粗扎细剪,用棕丝把新枝扎成向水平方向伸展的曲弯,使其长成半球形的叶片,形成六台三托一顶、屏风式、劈干式、垂枝式等。;徽派的游龙、旋转、三台式;川派三弯九拐滚龙抱柱等等。
近几十年与日本、台湾交流较多受其影响,流行柏树丝雕、松柏金属蟠扎;内地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兴起制作自然形盆景的技艺:现代的苏、扬派赵庆泉大师用小树、奇石在浅盆上巧妙布局,构建制作树石盆景;张夷大师用不规则石板为盆制作砚式逸品盆景等技艺,表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神韵、诗情画意;湖北将树枝飘向一边的动势方法;浙派松柏盆景师法天目山松神韵,以剪为主,高干、合栽,创造迂曲扭结,顶冠欹斜攫拿的方法;上海盆景的金属丝对主干或枝条强度屈曲、逐年细修剪等方法及挂壁、立屏式盆景方法;岭南的截干蓄枝,将所栽盆树的主干截断后,待横桠长到比主干稍细时,又每长一寸多又反复修剪手法,最终把枝托修剪成"鹿角式"、"鸡爪式"、大飘枝。
甚至把整株树桩"脱衣换锦",造型千姿百态,或古拙嶙峋的大树型、飘逸潇洒的斜树型、悬崖、水影、双干、木棉等十多种型式,出神入化地表现了自然界各种树木的神韵。还有用高挑小松树制作劲瘦洗练、自然随意、狂放多变的素仁格文人树盆景、格外耐人寻味;闽南榕树盆景喜用提根之方法、以根代干、以根包石,闽东盆景常见榆树的(根)树抱石、独桩成林之法。以上这些技艺对建瓯盆景的发展都有良好影响,目前建瓯常用的多是剪扎吊拉结合制作自然式盆景的技艺及立屏、山水盆景方法。
甚至把整株树桩"脱衣换锦",造型千姿百态,或古拙嶙峋的大树型、飘逸潇洒的斜树型、悬崖、水影、双干、木棉等十多种型式,出神入化地表现了自然界各种树木的神韵。还有用高挑小松树制作劲瘦洗练、自然随意、狂放多变的素仁格文人树盆景、格外耐人寻味;闽南榕树盆景喜用提根之方法、以根代干、以根包石,闽东盆景常见榆树的(根)树抱石、独桩成林之法。以上这些技艺对建瓯盆景的发展都有良好影响,目前建瓯常用的多是剪扎吊拉结合制作自然式盆景的技艺及立屏、山水盆景方法。
这这些优秀的技艺都是构建形式符号、创造意象的有利手段,是表达作者的审美理想、谋求艺术效果的的艺术语言,运用是否得当关系到盆景制作的成败。也是鉴赏盆景的重要标志。
其五.悟意境。从艺术品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来说,它是通过艺术欣赏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的。通过艺术欣赏可以不同程度地从审美、娱乐、学识、文化交流等多方面得到精神满足。从艺术欣赏过程来说,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接触艺术品时,首先被鲜明生动的艺术意象所吸引,精神上感到愉悦、放松;继而在大脑里,对面前虚拟的艺术意象,与记忆中的种种事物、景物形象,进行交汇、综合,认知见过的、未见过的现实世界或历史事物;接着渗进感情或愿望,激起思维活动,进行了超越艺术意象时空界限的想象和联想,形成意象之外的形象,感悟世界的、自然的或人生的哲理。对于这通过想象和联想,从作品的艺术意象和表现的思想情感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制作中所追求的意境。
唐朝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晚唐的司空图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清末民初的王国维认为“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将意境看作衡量艺术作品的最高标准。现代的艺术家、评论家也认为意境是中国一切文化艺术制作的最高追求和目标。这种意境是通过艺术形象(即上面所述物化成的意象)的一些启导性、象征性的符号或命题来显示,使欣赏者联想延伸到意境。
当然,也有人认为盆景是以活的树木载体为主,来表现其艺术意象,难以象语言艺术、听觉艺术那样去追求虚拟的意境。但意境是人类欣赏艺术中的一种高级思维活动,是客观存在。就象盆栽和园艺风景树那样的(如象蘑菇、云片、球型等)的人工美,或象森林艺术的树那种自然美,并未刻意追求意境,有些景象往往还是使欣赏者情不自禁地从其表象中展开联想,想到表象景外某种异象,品味出象外之景,只是感悟意蕴深浅不同而已。所以专家认为意境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最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推动中国盆景艺术传承、复兴、发展到今天这么繁盛的大师、专家们,也认为意境“是盆景艺术的最高境界”,“ 是盆景艺术美的极致” 。盆中景象与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蕴含着人文哲理意味的意境,是盆景艺术品的最高层次,是盆景艺术制作最高追求目标。
当然,也有人认为盆景是以活的树木载体为主,来表现其艺术意象,难以象语言艺术、听觉艺术那样去追求虚拟的意境。但意境是人类欣赏艺术中的一种高级思维活动,是客观存在。就象盆栽和园艺风景树那样的(如象蘑菇、云片、球型等)的人工美,或象森林艺术的树那种自然美,并未刻意追求意境,有些景象往往还是使欣赏者情不自禁地从其表象中展开联想,想到表象景外某种异象,品味出象外之景,只是感悟意蕴深浅不同而已。所以专家认为意境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也最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推动中国盆景艺术传承、复兴、发展到今天这么繁盛的大师、专家们,也认为意境“是盆景艺术的最高境界”,“ 是盆景艺术美的极致” 。盆中景象与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蕴含着人文哲理意味的意境,是盆景艺术品的最高层次,是盆景艺术制作最高追求目标。
以上是盆景从选桩、构思意象、施艺制作、物化成型、体悟意境的分析。如果从盆景艺术品的整体结构来说,一件完整的盆景艺术品就象一座宝塔,树桩材料是宝塔的基础,运用技艺构建的符号、形成意象是层层上升的塔身,意境就是宝塔顶尖。各个层次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凭、环环相扣、层层上升。由此可见,盆景虽是紫砂瓦盆里种的小老树,但它却是自然风光的缩影,令人从有限盆面的树木山川,可以感悟到无限的百里山川之势,体悟树木山水之情。蕴涵诗情画意、历史文化,给人许多美好回忆和梦想、给人许多美丽的精神享受。
注:文中引言出自蒋孔阳等编著的《美学原理》、《文学理论荟要》、刘勰《文心雕龙》、《贺淦荪论盆景艺术造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