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树为山之衣。西方人将树的功能只看做实用、观赏、乘凉、藩篱等。而中国人欣赏树除了上述功能外,还把自已的感情、思想寄於其中,为树咏出了人的情怀。
柳树,产生风前摇曳千丝动的景致。当我们想要让石显得巨大、高耸,可用另外外一颗细小、低矮的石配置在瘦高的大石旁,就能得到对比的效果。植於山石上的树,最好选择经过整型的小盆景,树越小,石景看起来越大,显得更精致,更能产生以小见大的感觉。
又可在岩壁前后、四周种植叶性浓密的真柏、桧、杉等,造出一片曲径与幽谷的韵味。若要造出荒野气息,可留下宽阔的空间,并种上几棵独立的榉、榆树,就会有一片荒野孤寂之情油然而生。海边景色,则种植一些海边及倾向一边的小树,就会有海风吹岸边,树姿倾斜的风飘树美景。
同时,树与石间,高低要有层次感,并预留空间以摆置各种饰物;例如三合院四周的树可植开些,表示有广大空间的庭院,而凉亭边则种上一棵高些,略倾向凉亭的树体,就会有乘凉避日之感。
饰物饰物有人物、小桥、舟船、亭榭、鸟兽等,视需要在适当之处放置。可应用近高大、远低小的透视原理,扩大景观,以小衬大。例如可在水盆中,放置一近一远、一大一小的小帆船,虽然距离仅数寸,但感觉却有百尺之远。树、饰物点缀不可过多,避免喧宾夺主。总之,制作山水盆景时,如能把握石、树、饰物的大小比例,近大远小,低大高小,利用人们视觉上感受,必能使景物更具有真实感。
青苔在山水盆景中,也是很重要的搭配素材,清代诗人张潮诗云:「石不可无苔」。可将青苔细研加水,调成糊状,以细刷涂抹在吸足水分的山石上,置於半阴、高湿处;经常喷水,不久就会生出紧紧贴住山石、绿油油可爱的青苔。山石上的青苔要时常刮修;在山石的凹处或阴暗处,青苔要浓密些,向阳或光亮处青苔要疏些。但记住青苔不可过多,以保持看到山石的纹理为最好。
山水盆景的制作首先要培养美感。山水盆景能移天缩地,使小小盆内,千山竞秀,万水争流。盆中的盈尺山林景致,妙在小,而又能小中见大。爱好者,平时要多接近自然山水、多写生、多摄影,及多欣赏名作。细心揣摩,将各种山水的形状、特徵了如指掌。磨练到胸有千山百岳,制作时自然就如探囊取物,得心而应手。
配合石材的天然形态,确定所要表达的景观是耸拔、秀丽、幽玄或险峭,然后开始布局规划、设计造景。石材方面,选用石质相同、石色相近、脉络相连、纹理一致的石材。将其表面清洗乾净,显出美丽的纹理,再锯平底部,将上方光滑的部分略加雕琢或胶合,以相同石质的粉末洒在胶合处,补缺;或将山石在三分之一处锯成两半,以平面为底,高的当主峰,低的当配峰。锯截时要符合大小比例,选取最精华的部分制作之。
石色方面,为了要充分显出山水景石的高雅气质,通常选用较深色雅石最好。较浅色、刺激眼睛、彩度很高,或色调混浊不清的景石均不适宜。现在很多人为了加强景石亮度及色调,在景石上涂抹油或蜡类东西,使石失去自然,充满了人工味,显得俗不可耐,应避免之。
制作时,依山石形态来构思布局。高耸挻拔的山石,可布局成山谷谷景,或布局成岩壁高低耸立相望,中留一线天,小径樵夫背柴归来,林下牧童弄笛,羊群低头吃草,一幅山野情趣。又一块高耸石及一平台,可构图成湖畔垂钓图:先画出一片空间,表达出一大片清澈湖水,湖边耸立一巨石,巨石旁有一平面如台伸出水面,石上渔翁凝神垂钓,前面错落几块大小石头,湖畔几株红花绿草,三、两水鸭悠游湖中,处一叶白帆小舟,悠悠自在。
选取的石材、植物、盆中的景物、石纹、流向要一致,符合自然的景观,因「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利用点、线、面和体等各部分的平衡比例,将主峰根据石材的流向,摆置在盆长偏左或偏右的三分之一处,山石本身右流向,摆在左边,左流向则摆在右边。次峰、配峰以不等边三角形构图,以免呆板。将次峰或配峰高低前后分布,流向要相对,以相互辉映。一般山石的表现布局是:高峰处突兀雄伟,深远处重叠迷蒙,平远处则利用水平或细砂造成宽旷、一望无际感。近山纹理细致,远山纹理则模糊、玄奥;造成一片若隐若现的朦胧美,耐人寻味。
最后依丈山、尺树、寸马、豆人一定的比例布局,并留出水面。如此则显出有高低、峰有远近、坡有陡顺、树有大小、水有缓急。有山有水,山水结合,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