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根高低错落的小树(实为树枝)不是长在盆土中,而是屹立在半枯横卧似桥的树蔸上,第一眼就感到视觉美点不同于一般,这是作者匠心独运、别具一格的创造之得。其次是作者做到了枝随人意。“七贤千”的姿态既有变化,但又协调统一,富有节奏感,与树蔸形成曲直、粗细、枯荣形成鲜明对比。真是化腐朽为神奇,令人赞叹!
格和手法不同,构成和展现的视觉美点也不尽相同,岭南盆景通过截干蓄枝擅长在枝干上塑造视觉美点,扬州盆景则以独有的云片造型构成视觉美点,而四川盆景则以对枝干施以装饰味较浓的弯拐造型来展现视觉美点,所以各具特色。
由于受树粧形态等先天条件的制约,作者在构建视觉美点时要善于发现和善于因材施艺,比如有的树桩悬根露爪,经过培育加工,就容易在根盘上形成视觉美点,而有的树粧躯干苍老嶙峋,不需要太多的艺术加工,就能构成视觉美点……。同时,由于树木不同的特性,有的在某方面提供了塑造视觉美点的条件,而在某方面却受到制约,所以要扬长避视觉美点就是视觉艺术作品中C包括绘画、摄影、盆景等),引起人们视觉美感,获得审美愉悦的部位,或者叫闪光点,视觉美点以强烈的形式感传达作者的审美情感,使观众产生共鸣。
树木盆景是由树根、树干、树枝、枝片等构成。通过实施艺术造型,可以根据表现需要使其中某些部位形成视觉美点。不同流派的盆景,由于造型风短,充分利用树桩本身易于塑造视觉美点的特有条件,如火棘和石榴的果、杜鹃和蜡梅的花、榕树的根、雀梅和松树的枝干和枝片等。
但是树桩提供的先天条件,并不能自然形成视觉美点。大多数情况下,视觉美点主要靠作者后天的艺术创造。即使是一般的桩材,由于作者独特的发现和充分地利用先天条件,精心施艺,化腐朽为神奇,塑造出视觉美点,使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形成一件优秀作品(如图《林间七贤》)。还有的作者善于根据情况强化展现某一部位视觉美点,而舍弃或掩盖某一部位的不足,巧妙地展现作品的美(如图《归思难收》《汉唐风骨》)。
有的盆景作品枝干、根盘、枝片、外形都很美,是由于作者把众多美的因素和谐地构建在整体之中,哪里展现干美,哪里展现枝美,哪里展现枝片美,哪里展现空白美等,都作了精心的布局,使其互相衬托、互相对比,把各自的美在总体中都得以展现。从整体看,给人第一印象——树势和外形很美,再看各个局部也很精彩。这样的作品肯定是比较完美和难得的精品了(如图《饱经风霜更知春》)。
有的作品先天条件不错,但由于作者不懂得和不会塑造视觉美点,致使该突出和展现树干美的地方,树干被遮掩、该展现树枝美的地方,树枝被叶片完全复盖,该展现空白的地方,没有留空白。到处都是枝,到处都是叶,空白似有似无,互相排斥,互相干扰,十分零乱,没有一个部位能够形成视觉美点。解决的办法是对分散零乱的细部(如树枝、枝片)进行集中组合,把互相遮掩和干扰的部位进行蟠扎或修剪,使其各得其所;并互相衬托。经过以后不断造型完善,才能逐步形成视觉美点。
树干斑驳嶙峋,悬根露爪,苍老雄奇,非常难得经作者剪截,两干一高一低,并部分进行白骨化处理。培育的树枝出枝部位高低错落,十分到位弧形的枝片大大小小、有聚有散,形成大小、形状、位置不同的面的组合,节秦十分优美,引导你的视线不由自主地感受作者塑造的树势:从右下的枝片经右上枝片至树顶,再转向左下飘枝方向而去的流动感L,
树冠的外形富有变化,右下的枝片打破了不等边三角形底边的呆板.向右倾斜的树干和几个向右的枝片起了均衡作用.树顶的枝片向左下倾斜,与飘枝呼应配合,对形成向左下的树势,做到静中有动起了关键作用.
整个盆景各个部分互相衬托、协调统一,使各自的美点得以充分展示,不足之处是左下飘枝的底边太直,有点刺目稍作凸W处理,会与其它枝片更为协调,右下方的枝片如向左伸长一点,中间部分就更丰满了《饱经风霜更知春》
树干苍老嶙峋,出枝部位低,桩材十分难得。树干天然形成了此盆景的视觉美点。由于养育的年份不够,树枝尚不能与树干自然衔接,只有通过茂密的枝片来掩盖树枝的不足。再过几年,树冠外形扩展,树冠中留出空白,树枝粗壮外露,肯定比现在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