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盆景制作新方法——泥塑盆景
传统山水盆景的制作,是把从大自然采来的石科(包括软石和硬石类),经过筛选、锯截、雕琢、布局、胶合、修饰、整理而成。形态逼真,但加工难度大,石料难寻,特别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山水盆景爱好者.真有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为了弥补其不足,本人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从厦檐下的青砖能长出郁郁葱葱的青苔中得到启发,制作出了以泥土为主要原料的泥塑盆景。

一、泥塑盆量的特点
1.可塑性强。把泥土拌和好后,可任意雕琢造型,一次不成可重来,直到满意为止。
2.吸水性好。用高岭土为原。
料,粘性强,不易变形开裂,在其中加入纸筋,经烧制后,形成毛细管,吸水性能加强,可与自然吸水石相媲美;另外塑造时,有意留出孔穴,为以后栽树、铺苔作好了准备。
3.材料简单,易加工,人人可为。
4.成本低,效益高,可进行商品化生产。
二、泥塑盆景制作过程
1.材料准备

高岭士、纸筋、小木条、水、雕刻竹签、山水浅盆等,如图一。
2.和泥


把土晒干粉碎过细筛,按301的比例加入纸筋,纸筋加入过多其缩水性较大,加入太少,起不到毛细管的作用。然后,边加水,边和泥,和到泥不粘手为止,这时可塑性最大。如图二。
三.塑造与干操
师法自然,立意构图,根据要表现的主题,进行塑造山石。用雕刻竹签雕出山的峰、谷、脚、平台、洞穴、栽植孔以及被纹等部分,较高的主峰、配峰最好插入小木条,防止干燥时变形,另可在烧制后形成孔穴,填入土后,增加吸水能为。处理好主峰与配峰,远山一与近山的相互关系,达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艺术效果。

如图三,塑造好后,放于室内让其自然干燥,不可暴晒。

如图三,塑造好后,放于室内让其自然干燥,不可暴晒。
四.烧制

泥塑山石必须经过烧制才能硬化,水养。烧制后的最佳颜色为青黑色(即青砖色),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放入烧青瓦(或青砖)的窑里一同烧制;没有条件的,可以自己挖一小窑,下面用砖砌好火道,外留一川子,作点火与进风口,如图四。里边装入柴火,煤炭与干燥好的泥塑山石上面四周密封,中间留口。点火后,即可烧制。
为使烧出青黑色山石,可在烧至8~9成熟时,把下面进风曰封死,_上面留一很小口子,慢倒入自来水,其原理是,在高温下,使红色的三氧化二铁还原成青黑色的四氧化三铁。确实没有条件的,可将泥塑山石,直接入在煤炭上烧制时会收缩,其饺果较差。泥塑山石烧制时会收缩,其收缩率为4.8%,故存塑造时,可适当加大比例。
五.养护
经烧制后,首先泡水退火。为使以后青苔长得更快更好,可在水中放入少量淀粉与污泥,数日后取出,在上面刷上青苔饱子或直接铺上青苔,在栽植穴里栽入小树或小草,掌握“丈山尺树寸马分入”的比例。最后,把其放在荫湿的环境下进行养护,期间要求经常喷水,保持湿润。

在养护过程中,还可使颜色稍红的山石,逐渐变青,更接近自然。如图五。

在养护过程中,还可使颜色稍红的山石,逐渐变青,更接近自然。如图五。
六.配盆组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