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盆景艺术造型方法中,有为凸现树相骨风的脱衣换锦法。此法为岭南派去表现树相冬季之景而首创,现已为盆景界各派所采纳。盆树经脱衣换锦后,树体因无叶丛的遮掩而“峥嵘毕露”,可充分表现树干的嶙峋斑驳及虬劲挺拔,亦可见枝托的匀称和谐。整个树体骨架比例动态节奏等可尽收眼底,给人的是迎面而来由“线”造型构成的视觉冲击感。这正是传统“线”所表现的艺术魅力。
汉文字的造字寓意是研究传统文化可靠的途径之一,汉字“形”左边是由三根线纹构成,这可印证传统艺术的形像组织即是线纹。古代器皿的饰纹雕刻,书法及绘画的勾线等艺术表现,都是以线纹去概括物象的形态。这种概括就是对形的抽象,而蕴涵在这形态之中的是传统艺术特有的抽象审美意识。“线”给人的是空灵的立体感,是需借助主观联想补充的三维空间,这特点为动势盆景的出现提供了艺术造型的表现条件。
动势盆景以同向近乎于平行组成的似风动的线纹排列结构,并以主观联想的心动去补充这空灵留出疑动的三维空间,由想像再造持续不断的律动感向这空灵的纳入,从抽象的构图中即产生了树体在“风吹”之下飘动的审美意趣。没有什么别的造型方法可来准确地表现“大风歌”这样的创意,但“线”的表现却艺术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
用“线”去表现创意是盆景艺术传统造型的主要方法,也可以这样说,在盆景艺术造型中,无不显现“线”律动的存在。如扬派的游龙弯,川派的滚龙抱柱,徽派的游龙式等。在这些流畅的线纹中,“线”酣畅淋漓地表现了飘逸灵动的姿态,在那扭动的枝干上,潜藏着的是对力的象征意识,这种用“线”的象征意识显现了民族传统艺术对线纹的重视。在传统艺术中,线纹几乎可视作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的表现。
线纹可视作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的表现,这在盆景文人树的造型中也能得到充分的表现。艺术是相通的。线纹因受中中国书法笔墨影响,已失去描绘物象客观具体的作用,而成了作者个人性情.审美观念等的象征。“把中国书法当作一种抽象画,也许最能解释其中的特征”(林语堂)。文人树那似用书法亦淡亦浓的墨迹“勾勒”出简练空灵的树相,让人感受到的只是天地间生命本原的律动和清澄世界的基本色相。“......至于山水画如倪云林的一丘一壑,简之又简,譬如为道,损之又损,所得到的是一片空明中金刚不灭的精粹,它表现了无限的寂静也同时表示着是自然最深最后的结构”(宗百华)。在文人树树相这最深最后的象征结构里,淡显着的却是文人的“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苏轼)传统抽象审美心理下的写意表现。
“线”是最具概括性和写意表现的造型方法。以线纹的组合和扭转变化,去概括并去表现大千世界的美的形式和形式的美。“线”高度概括的写意表现所显现出的“空白.含蓄,是中国艺术的一门很大的学问”(李可染)。“民族的艺术没有经历过原始象征的严格写实阶段,而通过对原始象征艺术的改进,实现了向自觉写意艺术的过渡。这正是中国人的智慧所在,也是中国艺术的文化选择”(王可平)。这里所揭示是中国艺术传统的美学特征,同样,这也是对“线”的写意表现作了极其深刻的诠释。
对“线”的写意表现,在传统艺术造型中已得到充分的体现,因而,盆景在表现风格上与海外盆栽也有了较明显的区别。西方艺术造型的表现特征,如雕塑的团块结构,油画的明暗对比等。受这些审美观念影响,盆栽艺术在外形表现上推崇浑厚稳重,内部结构多呈放射状,风格总体趋向于写实的模拟表述。这和盆景讲究内结构的疏密协调,倾向于写意的风格是大相径庭的。艺术的至善至美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是在扬弃和创新中的选择。谈“线”在盆景造型中的艺术表现,目的是为了对“线”的艺术方法进行客观地分析,辩证的运用。也就是要辩证地用“线”之长,而客观地补“线”之短,这才是对盆景艺术的发展和继承负责任的实践理念。
若客观地评介盆景制作中“线”所表现的现状,那么有些问题是要引起必要的关注。如一些规则式造型因过于借助“线”的表现,风格出于程序化而干枝等造型带有“复印”的痕迹,创意的内容也就不可避免地显得直白浅显了。动势盆景对力的表现若不强调并重视枝干的比例去突出抗争力的存在,那么树相就会因构图结构的单薄必缺乏生命的张力,给人的也定是弱不禁风的印象。
谈“线”的艺术表现,在本质上乃是探讨盆景艺术的抽象审美和写意方法。从“线”的象征意义中,可以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那种美学思想,以及在这思想影响下所形成艺术的特征及风格。美学的课题,应是研究人类的审美经验。所以,对“线”的艺术表现予以必要的研究,去进一步认识了解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人们提高对盆景艺术的鉴赏能力,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