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立意,是盆景制作的重要的一环。盆景的制作立意,实际上是一个确定意境,并构思、表达这个意境的过程,一般说来有两种表达方式:
①先立意并根据这一立意,经过构思选用适当的树、石、山。草等素材,在盆盎空间中进行排列组合来完成这一立意。
②根据具体的山、草、树、石的形状特点,生发某种立意,然后构思并运用这些山、石、草、树的形状特点,进行排列组合来完成某一景观和意境的构成。由于盆景景观构成受到具形素材的限制,因此这种立意构思方法是山石及各组合类盆景造型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构思结合制作的方式。
由于 是山、石、草、树在盆盎空间中的排列组合,因此这种组合就存在一种山势或结构组合的规律。
山水盆景一般有景观造型开合之说,山体构成复杂的山水盆景一般有一个开会或两个开合或三个开合的取势方法。开合,就是在山水盆景中具有主、客、散点石等完整山体的构成景观,当山体摆放在盆盎中时,它能形成盆盎中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由于构成意义上的“张力”作用(全方位双向辐射),因此人们的视觉心理上造成了一种扩张感(即“势”),具有占据空间的效能。同时,因为它具有三度空间中的方向性(比如山体在盆盎中的朝向),并且非对称地占据空间,所以在人们的视觉心理上和画面上,形成了一种动感。动感的造成,实际上就是点或块面等视觉单位的展开线在画面中辐射所造成的不平衡,这和山体决面在“完型空间”中的位置有关。
中国山水画论在谈及画面山体布局时说:“欲使其右,必先其左,欲使其左,必先其右,欲使其上,必先其下,欲使其下,必先其上。”就精辟地论及了画面构成动感张力的特点。因此,所谓“势”,就是山石体面在盆盎中非对称、有方向地占据空间时。在人们视觉心理上产生的一种视觉张力和扩张感。正是这种张力和扩张感使我们感觉到盆景景观造型中,静止的山体有一种动感,有一种韵律和节奏化的山势走向。
山水盆景中的“势”,既然是通过“置陈”而得的(“置陈”指排列组合有如布阵),那么在排列组合山体块面时,山体张力必然形成富有变化的山体张力质即不同的“势”。一般说来,山水盆景的“势”包括“起”、“承”、“转”、“合”、“落”、“结”等几个方面。
在一个开合格局的山水盆景造型景观中,我们在盆盎中摆置主山,实际上就是在画面空间中进行主势的定位,主势的定位,我们称为“起”势;
在主山的左边或右边错落地放置仅次于主山的客山,使主山的势同其他山体的势之间有一个过渡和承接,我们称为“承”势,“承”势有两种,即“正承’与“反承”;
客山一般是同主山相对,与主山走势有着对立统一关系的山体,在景观整体画面中与“主”势形成了一个总势的开合,而其势向与主势相反,故称为“转”势;
主山势头下落时,有时有过渡,有时无过渡,有过渡就得找过渡山体的落点,而这落点就是“落”势,一般山水盆景中紧靠主山的陪衬山体是主山体势的落点。
而主山之势和客山之势在盆面空间的结合点就是山水盆景一个开合造型画面的结点,称为“结”势,这结点通常是用盆景画面中的散点石来表现的。
有时,我们会在主山或客山上点缀或栽种一横飞出的植物或点缀物,必然在画面中打破主山和其他山体所构成的态势的平衡,一般我们称为“走”势或“破”势,因为“走”或“破”,使整个相对平衡的画面的势的张力增大或变化,使人们观赏盆景时,视觉心理张力连线出现了向外奔趋的现象。
衬托与对比在山石盘景的造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衬托与对比的含义是比较宽泛的,是相对而言的。比如大与小的衬托与对比,主体和客体的衬托与对比,疏与密的衬托与对比,藏与露的衬托与对比等等,虚与实的衬托与对比,前与后的衬托与对比,石与树的衬托与对比,这些都必须根据制作主题和制作手法来具体体现,只有掌握制作规律,才能“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山水盆景是山、石、草、树在在盆盎中排列组合构成的盆景景观,各类石材是这类盆景造型的主方法材。山水盆景的石材因各盆景制作流派所在地域环境差别,在用材方面呈现多样性,并各有一种或数种代表性石材种类盆景。
砂积石盆景
主要产于四川西南部,是传统的川派山水盆景的主要用材。砂积石是河订砂岩层经过水流长期冲刷、积淀而形成的。砂积石在色泽上有青、黄之分,青色属钙质砂岩,一般称为青砂;黄色则属铁质砂岩,含铁量较重,一般称为黄砂。同时又因砂积年代的不同,又有老、嫩之分:冲刷、形成年代久远的,胶结程度深,硬度大,刚劲有力,线条有力,线条凹凸丰富极有变化,皴纹明显,俗称老沙;反之冲刷年代不长,胶结程度不高、硬度低、线条大轮廓明显,但皴纹线条深浅变化不明显而较单一的,俗称嫩砂。因砂粒的大、小、粗、细又可分为细砂、粗砂两种,若砂质含量较低,泥质成分偏高的又称为泥结石。砂积石属硬质石材,有一定吸水性,便于生苔,由于其自身造型良好,稍作加工即可组合景观,特别宜于表现川派盆景高、悬、陡、深、剑峰壁立的特点。
芦管石盆景
全国各地均有产出,如四川、广西、贵州、江浙,北方部分地区,是全国部分盆景流派选用石材。色泽土黄色或澄黄色,石体上满怖纵横交错的管状孔,表层硬度软硬不等,基本上属软质石材,极易上苔,吸水性强,容易加工造型,适宜奇峰异洞的景观组合,但加工时切忌注意砍凿用力不要太猛,否则易断裂。芦管石一般有粗管和细管之分,粗管俗称竹管石、细管俗称麦秆石。大型的芦管石还多用于庭园水池及驳岸造型。硬度高,管状部位较少的一般又称为岩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