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国家植物园是在国家层面开展植物迁地保护的机构,承担着中国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任。以中国首个国家植物园为例,论述了其在植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工作,旨在为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分析】介绍了生物多样性概念的由来,中国生物多样性概况、现存问题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分析了国内外植物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探讨了国家植物园可以在国家层面,通过物种收集、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以及科普教育4个主要途径在中国乃至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同时指出随着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的建设,植物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展望】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对国家植物园的责任、使命与工作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国家植物园今后应加强在生物多样性编目和物种监测、迁地栽培植物的保护评估、物种濒危原因和生存策略研究、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关系、气候变化对植物适应性进化的影响以及外来入侵物种监测与防治等方面工作,同时应与以就地保护为主要功能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紧密合作,完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2021年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15thMeetingoftheConferenceofthePartiestotheConventiononBiologicalDiversity,CBDCOP15)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讲话:“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1]2021年12月2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由国家林草局、住房城乡建设部、中科院、北京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
依托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北京市植物园现有相关资源,构建南、北两个园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挂牌、统一标准、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2]。2022年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这不仅标志着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开启了新篇章,同时也成为中国植物园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图1)。
依托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北京市植物园现有相关资源,构建南、北两个园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挂牌、统一标准、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2]。2022年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这不仅标志着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开启了新篇章,同时也成为中国植物园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图1)。
植物园是开展植物迁地保护的专业机构,主要从事植物收集、栽培驯化、科学研究以及保护利用等工作,肩负着植物多样性保护的使命。国家植物园则是从国家层面开展植物迁地保护的机构,具有国家代表性和全民公益性,承担着中国植物多样性保护的重任。本研究以中国首个国家植物园为例,通过阐释国家植物园在物种收集、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以及科普教育等方面的工作,论述了国家植物园助力植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途径与方法。进而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笔者对国家植物园今后的责任、使命与工作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1生物多样性概况及保护意义
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diversity)这一概念由美国生物学家、保育学家雷蒙德(RamondF.Dasman)于1968年首先提出,后由美国科学家罗森(W.G.Rosen)将2个词合并使用,即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并在1986年举办的国际会议上第一次使用,从此生物多样性一词在科学和环境领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使用[3]。中国自1992年加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onBiologicalDiversity)以来,生物多样性一词逐渐为国人所知,近年来,随着中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该术语已经家喻户晓。
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全球已知植物378116种,动物1476522种[4](2022年12月19日数据);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共收录植物39188种,动物63886种,分别占全世界总数的10.38%和4.39%[5]。中国的植物资源格外丰富,已知的高等植物总数远超《欧洲植物志》(FloraEuropaea,1.1万种)及《北美植物志》(FloraofNorthAmerica,约2.2万种)记录的植物数量之和[6];全世界高等植物中,中国特有植物为17439种,占比达47%[7],这些特有植物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科学、经济及文化价值。中国陆地面积约占全球陆地面积1/16,但是植物种类却超过全球的1/10,复杂多样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造就了中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中国是北半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6]。中国生物多样性具有物种数量丰富、特有物种多、生态系统类型丰富、空间格局多样、区系起源古老等特点,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生物多样性始终面临着较大的威胁。由于部分生物存在分布范围狭窄、繁育障碍等自身因素,再加上人为活动的干扰、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外在原因,这些生物的栖息地不断缩小甚至丧失、生境破碎化,进而导致中国生态系统不断退化,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8]。2017年对中国35784种野生高等植物的评估结果表明,受威胁的野生植物比例为15%~20%[9]。
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尤其是野生植物,不仅维护着生态系统的稳定,也存储着宝贵的遗传信息。因此,保护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这已成为人类发展的重大使命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选择[10-11]。
2植物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作用
植物园的功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迁的[12-13]。从最初的药用教学植物园、热带(殖民地经济)植物园、欧洲经典植物园,到现代的市政植物园和特殊类型植物园[14],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植物园逐渐成为植物迁地保护的主力军。根据国际植物园协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BotanicGardens,IABG)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4月28日,全世界约有2112个植物园/树木园,迁地栽培了约10万种维管植物[15],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截至2018年,中国植物园总数为162家,共迁地保育维管植物约396科、3633属、23340种(含种下等级),其中中国本土植物约2万种,迁地保育濒危及受威胁植物1500余种,约为中国记载的濒危及受威胁植物物种数量的39%,为中国本土植物多样性保护发挥了积极作用[16]。
设立国家植物园是世界很多国家的通行做法,目前约有40余个国家设有国家植物园(或皇家植物园、国家级植物园),大都分布在经济水平发达的国家以及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其中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是全世界植物园的翘楚,活植物收集保藏数量达到2.7万个分类单位(Taxa),为全世界植物园之首;此外,还保存有植物标本逾700万份,种子约4万种共24亿粒,DNA样本约4.8万份,离体保存植物及菌类6000余份[17],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机构[18]。
有些国家建有国家植物园体系,如英国、法国、南非、印度等。其中南非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值得借鉴,该体系包括分布于8个省份的11个国家植物园,由南非生物多样性研究院统一管理,形成全国范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为南非生物多样性评估、检测与研究,促进公众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
有些国家建有国家植物园体系,如英国、法国、南非、印度等。其中南非的国家植物园体系值得借鉴,该体系包括分布于8个省份的11个国家植物园,由南非生物多样性研究院统一管理,形成全国范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为南非生物多样性评估、检测与研究,促进公众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