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化公园综述 内涵特征 实践进展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国家文化公园综述 内涵特征 实践进展

日期:2023-03-03 22:36:00     作者:翟鹏    浏览:2    
核心提示:国家文化公园作为中国首创的概念,是以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与标识为目标的重大文化工程。开展系统性的综述研究,对国家文化公园的理论体系构建和建设保护规划具有重要
摘要:
 
【目的】国家文化公园作为中国首创的概念,是以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与标识为目标的重大文化工程。开展系统性的综述研究,对国家文化公园的理论体系构建和建设保护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基于国家文化公园政策文件、建设方案与建设保护规划的资料梳理和学术研究的文献追踪,对其内涵特征、实践进展与理论探索做出总结。
 
【结果】归纳当前国家文化公园的理论与实践主要表现为:
 
1)国家文化公园具有从地方性离散到区域性整合的文化资源集群保护的内涵本质,表现出国家性、地方化、公园型的概念特征;
 
2)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逻辑为从宏观到微观、从中央到地方,分载体、分省域、分区段开展,形成了基于国家性与地方化的综合性资源识别方法、基于资源属性与保护发展的总体空间布局与主体功能区设置、基于落地建设与管理运营的关键领域基础工程与体制机制保障;
 
3)国家文化公园理论探索主要围绕多元载体拓展、特色资源补充以及均衡发展、边界划定、跨域协同、法规保障等方面展开。
 
【结论】在国家文化公园内涵特征、实践进展、理论探索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规范建设、边界整合、创新传承3个方面提出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的展望。

国家文化公园综述 内涵特征 实践进展

 
 
国家文化公园属于中国首创、侧重文物与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旨在中华文化重要标志与标识打造的新型公园类型,对于中国遗产话语的“范式性”国际化交往和本土化实践具有重要意义[1]。国家文化公园的相关政策经历了概念思考、建设规划和建设提质3个阶段。
 
1)概念思考阶段。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在“提高文化开放水平”章节的“文化重大工程”专栏中,首次将国家文化公园作为“传统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的组成部分提出,吹响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号角;2017年1月,《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3]明确将“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纳入“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任务中;2017年5月《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4]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章节的“中华文化传承工程”专栏中提出“依托长城、大运河、黄帝陵,孔府、卢沟桥等重大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形成中华文化重要标识”。这一阶段初步明确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资源载体和目标方向。

国家文化公园综述 内涵特征 实践进展
 
2)建设规划阶段。

2019年12月,《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5]确立了国家文化公园的基本概念,即“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功能,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同时明确了长城、大运河、长征3个首批国家文化公园的线性空间载体;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6]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章节提出,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方面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提出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构想;2022年1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通知,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7]。

这一阶段在明确5个国家文化公园的基础上,推进各省市分段规划、示范建设,标志着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的确立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分级管理、分段负责”[5]工作格局的形成。
 
3)建设提质阶段。

2022年8月,《“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8]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章节中,强调“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2022年10月,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章节的“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部分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9]。这一阶段标志着国家文化公园已结束了从无到有的初始阶段,进入关注如何“推进”“建好”的质量提升关键阶段。

国家文化公园综述 内涵特征 实践进展
 
现有研究与上述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3个发展阶段对应,内容涉及概念分析、实践建议、价值提升3个方面。在概念分析上,已有研究将国家文化公园与国外国家公园、欧洲文化线路、美国遗产廊道、中国线性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进行对比,梳理了国家文化公园的缘起、特质、目的、意义等内容[1,10-13]。

在实践建议和价值提升上,从建设载体和资源识别、空间规划优化、保护工程等方面,关注了长城、长征、大运河等国家文化公园的具体建设情况[14-18];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理念、建设目标、遴选方式等方面,总结了可供借鉴的国外历史文化类与文化型国家公园的经验[19-21]。
 
以上研究也揭示了当前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建设需要突破的问题:面对国家文化公园作为中国首创文化工程的属性,如何实现载体复杂性与文化标识打造的协调、处理好经验借鉴与实际创新的关系?针对这些思考,本研究从内涵特征、实践进展与理论探索3个层面,提出国家文化公园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方面的展望,在多元文化资源整合、复杂城乡发展需求和国家文化标识建设等方面为国家文化公园提供经验思考。
 
标签: 国家文化公园
>更多关于国家文化公园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