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景观意象感知的3个扬州大运河遗产保护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基于文化景观意象感知的3个扬州大运河遗产保护

日期:2023-03-01 17:18:54     浏览:1    
核心提示: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现代社会对各类有形的、无形的运河遗产资源的认知状况,也刻画出古运河影响下整体扬州城市的现代风貌特征。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可对扬州大运河遗产及其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提出3点思考与建议。
基于文化景观意象感知的大运河遗产保护与发展再审视
 
通过运用LDA主题模型并构建文化景观意象感知描述体系,对一、二级感知维度的主题内容进行分析可知,公众对于扬州运河文化景观的感知意象总体较为丰富。这些意象不仅反映了现代社会对各类有形的、无形的运河遗产资源的认知状况,也刻画出古运河影响下整体扬州城市的现代风貌特征。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可对扬州大运河遗产及其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提出3点思考与建议。
 
4.1运河文化景观特征的多尺度关注
 
一级感知维度的主题分布结果表明,公众对扬州运河的感知在宏观层面主要以运河典型景观为主,并由此延伸出对于扬州运河区域影响力、运河观光的行程安排与游览感受方面的体验内容。二级感知维度的主题所包含的人文景观、自然风光、特色美食、商业服务及服务设施等内容,表明公众在围绕扬州运河发生的一系列行程活动中,建立了较为多元的运河感知意象。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可知扬州整体的运河文化景观是以运河古建筑、园林、水景和植物要素为核心,连接文化、交通、生态、商贸及旅游功能,且具有多空间尺度特征的人居景观有机复合体。
 
因此,在相关遗产保护与利用过程中需要从空间维度上进行综合审视,既需要考虑运河本身水系的生态质量与景观品质,也需要考虑滨河城市区域的结构层次与功能布局,更需要考虑城镇尺度下的整体运河遗产资源,防止出现对运河文化景观的片面解读。

基于文化景观意象感知的3个扬州大运河遗产保护
 
4.2运河遗产解说与展示形式的创新
 
综合解读网络游记文本中的各级公众意象感知情况可知,研究结果更多反映出的是公众围绕古运河所产生的日常生活化体验认知,而对与大运河直接相关的漕运系统、水利工程、军事防御和附属设施等遗产要素的感知则较为缺乏,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公众对于此类要素的关注和兴趣相对较少。
 
因而在未来仍需对大运河特定的历史特征与物质遗存进行综合考虑,开拓更广阔的遗产活化利用路径,并运用多种媒介载体及展示技术增强相关遗产展示的趣味性与信息传播力度,确保大运河遗产原真性的真正有效实现。
 
4.3运河遗产资源管理机制的完善
 
公众以社交媒体为媒介所展开的丰富讨论内容,展现出扬州古运河为顺应时代发展所发生的社会角色变化——在城市建设及公众活动的介入下,古运河已不再单纯是传递特定文化信息的历史遗存,而是具有鲜活生命力的现代城乡空间,更是协同串联其所在区域与周边城市的自然、人文与社会资源的载体。
 
因此,在大运河文化带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中,需对运河遗产与所在区域的休闲、旅游及服务资源进行协同共建,并将公众对于大运河遗产及环境的感知与体验变化作为调整相关规划政策与管理模式的重要参考,从而为运河遗产的存续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5结语
 
本研究以扬州为例,探究现今社会公众对于运河遗产及其文化景观的意象感知特征,使用的研究方法有助于以较为标准化和半定量化的方式,从网络文本数据中提炼运河文化景观的意象感知特征,以此自下而上地理解社会公众对于扬州大运河遗产的多维度认知状况。
 
由于LDA主题模型并不考虑不同词语在文本中的出现顺序,且提炼出的主题与高频词多具有非消极倾向的感情色彩,因此分析结果可能无法充分反映游记撰写者的真实体验情况。故后续将进一步结合文本情感分析,并通过参考地方资料和实地考察的方式,优化意向感知提炼标准以及模型算法,提升文本语义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标签: 扬州大运河
>更多关于扬州大运河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