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景”之辨——图像与游记中的公园胜景
无锡公花园“园景”辨析依据华锦甫等1912年实测绘制《无锡实测地图》及上海国光舆地社1949年发行的《无锡城郊新图》为参考,绘制出1912、1949年公花园平面猜想图(图3、4)。
从园中旧影及图2园建营造时间线索可知,园景围绕“中式-日式-中式”的规划风格之变展开与建设稍晚的武汉市政公园规划相较,均为本土精英主导并实践完善的后外发生型现代化理路[4]51。
从园中旧影及图2园建营造时间线索可知,园景围绕“中式-日式-中式”的规划风格之变展开与建设稍晚的武汉市政公园规划相较,均为本土精英主导并实践完善的后外发生型现代化理路[4]51。
建园肇始,从洞虚宫与僧舍的合并,到推筑土岗,营建多寿楼、池上草堂、涵碧桥等园建均为传统园林山水理法的延续。此后,秦毓鎏、俞仲还、丁芸轩等一批精英人士,引入洋枫、樱花等东洋植物,聘请日本造园家布置监造,公园植景开始呈现出异域风情。公园规划者吸收先进经验的同时,秉承着“公听并观”的态度,展开了本土化“园景”营建路径的探索,并将传统山水观影响下胜景品题观念融入园中。借助图记、游记和图像,可粗略勾勒出公园初创期的“园景”想象。
2.1 日式园景与中式阁楼
1917年钱基博撰《无锡公园创制记》[15]131-132提道:“惟兹园也,始美于邑人俞君复、丁君宝书,绳徽于裘君廷梁……华君鸿模等,而大恢廓于秦君毓鎏长邑民政之日。”公花园初创期规划始于俞复、丁宝书、裘廷梁、林志熙、华文汇等人,其中俞复于1912与1927年任无锡县长,丁宝书为国画家,裘廷梁为“梁溪七子”之一,华文汇善绘花石,华鸿模为晚清举人。
他们均为无锡本土各界精英人士,以不同身份介入公园实践,促成了园景带有多元化的集体主义意识。公园大发展肇始于在无锡革命党领袖、民政署民政长秦毓鎏任内,“盖君为人,强毅敢任事,力锄豪者,籍不义所取入俾之,俞君得借手以经辟是园”。秦毓鎏于1902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受过西式教育的熏陶,任内主持筹设图书馆、扩大公花园等市政工程,其教育背景及生活经历为公花园改造扩建埋下伏笔。
从1912年《城中公园全景图》(图3)中可见园内主要建筑虽仍为中式风格,但天绘亭草坪一带已展现出浓郁的日式风貌。1921年俞仲还、丁芸轩等还聘请日本造园家松田进行布置监造,园内引入大量的樱花、洋枫、铁蕉等花木,在园林造景上纳新、探奇。
1931年公园南门(图4)可见园门及围墙均改为东洋风格设计,但日军侵华后,国内民族情感陡转,公花园日式风格也备受诟病,1949年前后公园风格整体已整理为中式。公园初创期日式园景的规划探索是对传统园貌的拓展与丰富,体现了百纳为“公”、兼收并蓄的无锡近代地域特征。
2.2 《无锡公园图记》中的四时胜景
曹景范1922年撰写的《无锡公园图记》[15]134-138描绘了建园17年后的公园全貌,图绘的初衷是仿明代文徵明拙政园图记体例,可惜二十四景画册及照片是否出版或佚失尚不明晰,笔者根据大概的方位关系绘制了园内二十四景位置推测图(图5)。从文字记载来看,公园颇具规模“已成城市山林矣”,杂花、碧草、桃柳、棠梨,一派林枫绚彩,岩桂飘香之象。
从图记可知园内植景四时不同:春观“芳堤柳浪”“松崖挹翠”“樱丛鸟语”“桃林披锦”;夏临“西社赏荷”“藤荫逭暑”;秋赏“枫径斜阳”“小苑天香”“东篱品菊”;冬至“杉亭咏雪”“石崦问梅”。春日园内长堤植柳数十株,春风冶荡,柳丝摇曳。芳堤尽处,突起危崖,崖巅虬松离立,忽泻翠涛。公园初辟,樱花为海东嘉种,由日人松田氏购数十本,丛植于多寿楼西,暮春花发,奇艳莫匹。出天绘亭北望,碧桃吐艳,灿若锦城。夏日,西社后池遍植荷花,红白相映,尘气尽涤。
园之西面有白藤数架,夏日着花,弥望如雪。秋日,归云坞之北,列枫成围,一径西风,枫叶点染。九老阁丛桂初放,香溢满园。寒冬凌冽,园内西北隅杉林夹道,小阜隆起,茅亭嵌隙,效仿苏轼咏雪。石崦在园东松崖之阴,植红白梅数十株,疏影横斜,清芬四溢。
2.3 民国游记中的公园想象
随着民国公花园的建成放开,越来越多的旅行者来到无锡,于《申报》《锡报》等留下了不少指南、游记、摄影等实录。如1923年独鹤《雨中游记》、1929年俞剑华《记无锡公园所见》、1930年荆梦蝶《公园赏雪小纪》《踏月寻芳小纪》③等均从个人视角描绘了游园体验。
独鹤与同学邀饮于公园饭店,从1929年《无锡指南》[16]中广告可知公园饭店在公园路三号(图5),从阳台眺望公园风景绝佳。“黄沙铺路,碧草如茵。园之一隅有大池(图5白水荡),池边梳垂杨,垂条拂水,摇曳生姿,极饶兴趣”。饭店上菜间隙,顺道入公园,冒雨游行。“园内杂植各种花木、亭榭及假山之属,点缀风光,亦颇不俗”。
俞剑华游览描绘了公园动物展的场景:“有印奴弄虎者,乃购劵入观,其中虎一、豹一、狼一、鹿一、鹦鹉二,虎豹与狼,咸藩以木笼。”1930年1月荆梦蝶与老友邱伯平、聂文杰相携摄影机,偕往园内。雪后园内“楼台亭榭,尽成玉宇,婆娑老木,顿变琼林……至旧日之草地球场,已成茫茫雪海,银涛万顷”,可见冬日园内风光亦为奇景。
1930年4月荆梦蝶与常州老友相邀公园饭店,“席间,丈自谓顷尝散步园中,见百卉飘零,惟几树海棠,尚盈盈含笑,大可人意……席终,遂偕诸客下楼入园,曲折而赴海棠花下”。游记中将暮春三月踏月寻芳观赏垂丝海棠的感受描写得极为生动。从以上游记可知公园植景为公花园初创期园景塑造的重心,这与《无锡公园图记》二十四景中植景占一半以上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