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江右游日记》中的3个风景资源考察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徐霞客《江右游日记》中的3个风景资源考察

日期:2023-02-22 16:59:22     浏览:0    
核心提示:《江右游日记》中关于生景的记载大多为植物,观赏植物有松、枫、竹、藤、梅等,游记对于这类景物的描绘以色彩为主,如“弥山绘谷……红叶朱英,缀映沉绿中”,除此之外,徐霞客还会结合当地生活生产状况,
 《江右游日记》中的风景资源考察
 
2.1 自然景观
 
《江右游日记》中对于自然景观要素的记载涵盖地形、水文、生物、气象4方面。游记中记述的地形地貌类要素主要有山、岭、崖、岩、峰、洞等。江右地区山地资源丰富,游记中对山、岭的描绘倾向于以概括性文字交代景物宏观山水态势,如初至三清山,游记载:“山之阴即为饶之德兴,东北即为徽之婺源,东即为衢之开化、常山,盖浙、直、豫章三面之水,俱于此分焉。”崖是山丘边际陡立的侧面,是山体在一个方向上断面的展示,针对崖壁类景物,徐霞客一般会抵近观察其自然纹理或人为雕刻,如叫岩崖记载:“崖上悬书‘渔翁隐次’四大字,崖右即有石磴吸波指石级紧贴水面而向上延伸。”

游记中关于奇峰异石的记载频率极高,这是因为江右地区有广泛的丹霞地貌分布,对于岩石、山峰这类体积相对较小,形态又各不相同的景物,游记更侧重于刻画其细部特征,有时会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进一步勾勒其神态,如描述龟岩景区的灵芝石“有若双芝骈立,盘大茎小,下复并蒂,中有穿孔,其上飞舞成形,应接不暇”;接引峰“一石南向而立,高数十丈,孤悬峰头,俨若翁仲”。
 
溶洞位于山体内部,其最具特色的风景为各式各样的钟乳石柱,由于光线较暗,徐霞客通常会结合听觉和触觉以准确把握景物的所处环境与形态特点,如游览梅田洞时,徐霞客记载:“四围俱削壁下垂,如悬帛万丈……黑暗一无所睹,但觉空洞之声,比明处更宏远耳……转处有石柱洁白如削玉,上垂而为宝盖,绡围珠络,形甚瑰异。”
 
溶洞位于山体内部,其最具特色的风景为各式各样的钟乳石柱,由于光线较暗,徐霞客通常会结合听觉和触觉以准确把握景物的所处环境与形态特点,如游览梅田洞时,徐霞客记载:“四围俱削壁下垂,如悬帛万丈……黑暗一无所睹,但觉空洞之声,比明处更宏远耳……转处有石柱洁白如削玉,上垂而为宝盖,绡围珠络,形甚瑰异。”
 
《江右游日记》中关于生景的记载大多为植物,观赏植物有松、枫、竹、藤、梅等,游记对于这类景物的描绘以色彩为主,如“弥山绘谷……红叶朱英,缀映沉绿中”,除此之外,徐霞客还会结合当地生活生产状况,考察经济类作物,如新城县箫曲峰居民以“姜芋茶竹为业”,吉安青原寺僧人则在半山种植蔬菜为食“觉水舂菜圃,种种不复人间”。气象方面,游记中常出现的词为雨、雪、寒、霁、雾、爽等,其中登山时的山雾更受徐霞客青睐。值得注意的是,位于南方的江西终年少雪,可《江右游日记》中有多处大雨、大雪天气的记载,有很多极端天气甚至在秋季就出现了,这印证了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的研究,他曾认为17世纪的明末是我国5 000年来气候变迁中的最后一个小冰川期[8]。

徐霞客《江右游日记》中的3个风景资源考察
 
 
2.2 人文景观
 
《江右游日记》中关于人文景观的记载可从聚落、建筑、碑刻、风物4方面介绍。江右拥有许多流传至今的生态古村,这些村落自然古朴、建筑精美、文化底蕴深厚,在今后风景区开发建设中应该受到重视。徐霞客在江西乐安游历流坑村时曾记录:“其处阛闠纵横,是为万家之市,而董氏为巨姓,有五桂坊焉。大溪之水,东五十里自郎岭而来,又东过大树岭,为宁都界,合太华、中华东南之水至此,西八里至乌江,又合黄漠之水南下永丰焉。”可见流坑村人口繁盛,地处三面临水、群山环抱之地,是风水学理论中典型的风水宝地[9]。

除乡村聚落外,城市聚落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明末江右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初至沙溪,游记以“小舟次停河下者百余艇,夹岸水舂之声不绝”来形容两岸船只络绎不绝的盛况,在吉安府南门,徐霞客则用“十里阛闠,不减金阊”来形容其街市之繁华。
 
自高僧慧远在庐山创立净土宗起,江右的山水就开始与宗教结缘,发展到明末,佛寺道观可谓遍布江右名山。徐霞客对寺观建筑的考察多注重其布局合理性与自然协调性,如到访石蛩寺时,游记记载 :“寺北有矗崖立溪上,半自山顶平剖而下,其南突兀之峰犹多,与之对峙为门,而石蛩之岭正中悬其间,而寺倚其东麓。”寥寥数笔,就将寺庙之于周边山水的处境全盘托出。在青原寺,他发现寺庙院落布局与周围环境十分融洽,情不自禁发出“若天造地设者”的赞叹,相反针对华盖峰上密集道房遮挡自然景观的现象,则是直接表达自己的不满。
 
此外,游记中还提及一些山野间的风景建筑,如象山的仰止亭,麻姑山的喷雪亭、半山亭等,但由于它们只起到点景作用,徐霞客未花过多笔墨介绍。
 
徐霞客对于沿途具有历史渊源的遗迹也颇感兴趣,常常根据史料或与当地人交流以考证其具体信息,如崇祯九年10月21日,于双剑峰南发现相传为朱熹所书的“壁立万仞”4字;路过张真人墓时,记载其墓碑“刳山为壁,环碑于中”,并考证碑文为元时敕赵雪松所书;在吉安府逗留时,考察龙华寺佛殿前南唐重臣徐铉所书的八行碑文,后又特地前往周文襄故居凭吊旧人。
 
游记中还有许多关于明末江右风土人文的记载,江右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地形孕育出了独特的生产模式。途径贵溪县时,徐霞客见到当地人截断山坞蓄水养鱼的方式“居人多截坞为池种鱼”;在宜黄县又惊叹于农户“壑居塍垅”的梯田布置,江西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浓厚的文化氛围还为造纸业的繁盛提供了条件,游记中就记载了贵溪居民以造纸业为生的情景[10]。
 
2.3 江右地区整体景观风貌梳理
 
《江右游日记》所记载的风景资源范围广,种类多,并且各类风景资源的分布呈现出地域性的差异,总结江右地区的风景资源分布特点将有助于后人理清江西区域性的资源优势,为今后的风景区开发建设提供依据。
 
首先,赣东北区域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中部多河谷及丘陵盆地,山水资源虽不够壮阔,但胜在灵巧、奇丽,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形态各异的丹霞峰林。徐霞客在游历完龟峰和象山后分别给出“盖龟峰峦嶂之奇,雁宕所无”与“可以冠生平者,不独为此中之最也”的极高评价。其次,赣东北是三清山、龙虎山等道教名山的聚集地,徐霞客到访的龙虎山更是因山形似龙盘虎踞,灵气十足被誉为道教第一仙境。

不同于赣东北奇峰异石遍布的丘陵,徐霞客在赣中地区考察的山景大都以高耸、险峻著称,如登顶赣东第一高峰军锋山后,称其“亭亭峭削,非他峰所及”,与高山相匹配的瀑布水景也是赣中的风景特色,其中麻姑山灵动传神的卧瀑最受徐霞客青睐。
 
除自然美景外,游记中还记录了赣中众多的古村落,其中诸如流坑、磁龟这种繁盛村落甚至传承至今。最后,赣西南区域的风景资源主要集中在园建和溶洞两方面,明朝吉安地区人文荟萃,有着“三千进士冠华夏”的美誉,徐霞客在赣西南考察的寺观、书院、园居等人文景观占游记所记载内容的一半以上[11],赣西南瑰丽的溶洞也给徐霞客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梅田洞瑰丽奇特的钟乳石与石城洞中喀斯特风貌的石笋、石柱最具价值。
 
标签: 江右游日记
>更多关于江右游日记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