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背景下的城市绿地总体技术框架设想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碳中和背景下的城市绿地总体技术框架设想

日期:2023-02-21 21:45:03     浏览:3    
核心提示:碳中和目标导向下,空间规划是协同提升城市绿地减碳排、增碳汇生态效益的重要手段。基于上述国际经验启示,本研究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尝试探讨城市绿地适应性规划的实践逻辑,
碳中和背景下的总体技术框架设想

碳中和背景下的城市绿地总体技术框架设想
 
碳中和目标导向下,空间规划是协同提升城市绿地减碳排、增碳汇生态效益的重要手段。基于上述国际经验启示,本研究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尝试探讨城市绿地适应性规划的实践逻辑,在相关技术手段的支撑下提出总体技术框架,明确目标建构、策略制定、指标管控等内容(图3)。
 
2.1 目标建构——差异化分区定标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的总体框架,推进城市绿地适应性规划应基于生态本底和发展需求,差异化制定不同层级和类型绿地规划建设的碳中和总体目标,兼顾生态环境与周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协调。量化目标应与各区域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紧密相关,要基于现状能源、交通、建筑、交通和生态环境分析,量化分解碳源、碳汇的主要类型、影响因子及其与城市绿地空间特征的相关性分析,以进一步厘清关键规划影响因素,从增碳汇、减碳排两个维度分区进行量化核算,从而制定差异化的城市绿地碳中和总体目标,并根据后续实施反馈结果和方案自查情况,借助情景模拟及时对总体目标进行调整。
 
2.2 策略制定——多尺度精准增效
 
城市绿地作为多尺度嵌套的系统,要在“市域—城区—街区—地块”四级管控层级明确城市绿地增汇减排工作的主要内容,有效衔接相关规划管理的环节及技术手段。分解碳中和目标后,结合城市绿地空间布局和结构特征,借助多情景模拟和动态监测技术,明确各空间层级城市绿地减排增汇工作的侧重点[26],实现多层级城市绿地系统减排增汇效能的精准增效。在市域层面,加强城绿空间整体低碳格局构建与优化,夯实城市及城市群的固碳基础;在城区层面,强调增加绿地空间的数量、质量和可达性,提升空间韧性 ;在街区层面,基于碳排碳汇空间模拟和监测,具体落位生态节点,探索低碳或零碳技术的空间应用路径 ;在地块层面则更精细地管控多维空间属性,推行相关低碳技术的试点示范。
 
碳中和背景下的城市绿地总体技术框架设想
 
2.3 指标管控——多层级评估监测
 
城市绿地的减排增汇效益受复杂城市环境影响。因此,城市绿地适应性规划应制定详细的空间约束指标,并基于碳中和指标评价对多层级规划建设方案进行碳中和效益的精准评估和动态监测,以支撑城市绿地适应性规划的战略决策和持续优化。
 
研究表明,总体规模特征、分布格局特征、几何形态特征、植物配置特征、场地使用特征均能影响城市绿地减排增汇效益的发挥[8]。规划应建立相关空间指标体系,对接“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为绿地空间类规划的落实提供量化考核支撑。
 
同时,面向碳中和目标,借助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建设动态的监测体系,评估规划实施结果,基于碳效益核算结果及时反馈其与规划目标的偏离程度,以便实现对规划目标、策略和指标等的动态循环修正。
 
>更多关于碳中和的城市绿地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