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浅丘和深丘地区的乡村聚落景观差异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川渝浅丘和深丘地区的乡村聚落景观差异

日期:2023-02-21 14:09:24     浏览:18    
核心提示:浅丘地区地形起伏度小,冲沟短、分叉多、沟底宽而缓,而集雨面积相对较小,需要较多的堰塘蓄积雨水,以满足春旱灌溉要求,进而形成冲沟内塘田相间的景观。以威远县向义镇为例,
浅丘和深丘地区的乡村聚落景观差异
 
4.1 水资源利用与水景观
 
堰塘、沟渠等水利设施不仅是农业开发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乡村聚落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基于川渝丘陵地区特定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当地居民摸索并形成具有丘区特点的“堰塘—冲田”系统,其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也是塑造乡村聚落景观的过程,同时浅丘和深丘地区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浅丘地区地形起伏度小,冲沟短、分叉多、沟底宽而缓,而集雨面积相对较小,需要较多的堰塘蓄积雨水,以满足春旱灌溉要求,进而形成冲沟内塘田相间的景观。以威远县向义镇为例,堰塘广泛分布于冲沟的上部、中部和下部,呈现“一亩塘灌溉三亩田”的格局,单个塘的面积多在1 hm2以下,深度多在1~3 m。

川渝浅丘和深丘地区的乡村聚落景观差异


深丘地区地形起伏度较大,以丘岗为主,冲沟长、沟底窄,集雨面积相对较大,冲田用水容易得到保障,而在强降雨条件下又容易引发冲毁农田的地表径流。为此,当地居民沿冲沟开挖沟渠,形成“堰塘—沟渠—冲田”系统(图8)。以渝北区茨竹镇为例,堰塘分布于冲沟顶部,面积多在0.5 hm2以下,深度3~5 m,蓄积雨水供旱季使用,沟渠沿冲沟一侧布局,既方便雨洪排出,也方便引水灌溉。
 
4.2 土地垦殖与田园景观
 
土地垦殖强度和类型反映乡村地区土地开发利用的水平,并影响乡村地区景观面貌。川渝丘陵地区人口较为密集,总体上土地垦殖度较高,同时丘陵地形较为复杂,开发难度较大,当地居民因地制宜,摸索并形成田土兼备、农林结合的农业开发模式,同时浅丘和深丘地区在土地垦殖与田园景观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川渝浅丘和深丘地区的乡村聚落景观差异
 
浅丘地区地形和缓,土地垦殖度相对较高,以农耕为主。以威远县向义镇为例,耕地、林地、村镇建设用地约占全域总面积的57.14%、14.89%和10.03%,呈现出“一宅二林五分田”的土地利用格局。深丘地区地形起伏大,土地垦殖度相对较低,以农林为主。以渝北区茨竹镇为例,耕地、林地、村镇建设用地约占全域总面积的26.53%、51.34%和8.6%,呈现出“一宅六林三分田”的土地利用格局(图9)。
 
4.3 道路系统与聚落形态
 
道路、桥梁、田间路等道路系统是乡村聚落对外联系和农业生产的通道,是乡村聚落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受地形影响,川渝丘陵地区乡村道路蜿蜒曲折,串联沿线散布的乡村聚落。入户道路从乡村道路引出,直达自家院坝,每家每户均相对独立,同时保持户与户之间的一定联系。浅丘和深丘地区乡村道路系统存在一定差异,并影响着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规模和形态。

川渝浅丘和深丘地区的乡村聚落景观差异
 
浅丘地区乡村道路密度高,连通度高,相对成环成网,聚落分布相对均质,集聚度相对较高,并呈条带状分布于丘脚。深丘地区乡村道路密度低,连通度低,呈树枝状,且多沿冲沟一侧布局,以减少跨越冲沟的桥梁,进而形成深丘地区乡村聚落多分布于冲沟一侧的空间格局(图10)。
 
 
标签: 川渝丘陵地区
>更多关于川渝丘陵地区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