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古八景人工声景营造的3个特征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兰州古八景人工声景营造的3个特征

日期:2023-02-20 16:25:23     作者:王如媛    浏览:2    
核心提示:兰州古八景中的生活声虽不如自然声及人工声占比大,却也是举足轻重的人文声景资源。主要包括有交谈声、歌声及叫卖声三种,进一步归纳为一大类,即世俗凡音。
人工声景营造特征
 
人是万物之灵,其行为能够为园林环境的营造增添人文意境。兰州古八景中的人工声包括乐器声、钟磬风铃声及划桨声三种,进一步归纳为两大类,即人文趣音与钟声佛韵。
 
3.2.1 人文趣音
 
明清时期,每年农历4月初一至初八,五泉山都会举办龙华浴佛节庙会,引得城内人纷纷到山上感受节日氛围,可谓是摩肩接踵,盛况空前。前来参加庙会的,既有拜佛祈福的香客、摆摊设点的商贩,也有献艺演出的戏班。人们云游此地,不仅可品尝美味的风味小吃、赏听秦腔一曲,还可观五泉山飞瀑顺流之下的佳景。届时,以锣鼓、笙簧等乐器为主的人工声伴随着以瀑布、泉水、鸟鸣等为辅的自然声合同而化,将味觉、听觉、视觉等的多重感官体验相融合,从而营造出丰富的声景环境,为景观的营造增添画龙点睛的一笔。
 
除庙会之外,清代兰州人民的日常生活也颇具趣味,秦维岳《醉蓬莱·游五泉》记载道:“对客弹琴,同人豪饮,又冠童风浴。”王澍霖《小西湖竹枝词》亦有云:“断续水风吹玳席,棹声歌里日初斜。”借悠悠的琴声、咿呀的划桨声突显传统园林景观环境中的闲情雅致,从人工声的角度体现游人对园林的参与性。
 
3.2.2 钟声佛韵
 
中国传统园林较注重与寺庙相关的声景,如杭州西湖十景的“南屏晚钟”、汴京八景的“相国霜钟”以及关中八景的“雁塔晨钟”等,此类声景表现出的是世人对佛教思想的追寻及对禅意生活的美好向往。

兰州古八景人工声景营造的3个特征
 
西汉时期,佛教沿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兰州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也接受到了佛教的思想。明代时期,兰州佛教已有了较大发展,城内外修建寺庙数座,并逐渐形成以南部五泉山与北部白塔山为主的寺院密集区[20]。清代,受统治阶级的影响,兰州市又兴建了众多寺庙,并对原有的佛寺进行了修复,如修复五泉山燃灯寺、新建白塔山慈恩寺等(图5,图6)。众多寺庙钟声齐鸣,即可声震全城,伴随着城内宏伟的号角与战鼓声,便创造出了更为空阔的场所感,从而形成兰州古八景中唯一一个以声景命名的景观——古刹晨钟。

兰州古八景人工声景营造的3个特征

除此,在其他景点也可听闻寺庙钟磬声,如五泉飞瀑的“梵钟洪响遥相答,远岫斜阳淡不收”与白塔层峦的“身到禅林心自静,耳闻佛磬俗缘捐”等。钟声、磬声及檐下风铃声之间相辅相成,干净纯粹,从物理层面上引导着人们去接受灵魂深处的洗礼,感受超脱世俗的声景意韵。
 
3.3 生活声景营造特征
 
兰州古八景中的生活声虽不如自然声及人工声占比大,却也是举足轻重的人文声景资源。主要包括有交谈声、歌声及叫卖声三种,进一步归纳为一大类,即世俗凡音。
 
交谈声、歌声及叫卖声皆是人作为主体时所发出的声音。此类声景虽平凡质朴,却是不同园林环境意蕴的呈现。五泉山夙日流水潺潺、清雅幽静;庙会时节门庭若市、鼓乐喧天,环境的变化增强了人们的感知能力,促使人们做出不同的行为动作,从而通过“与僧乐话”“清歌妙舞”及“声声角黍对人哗”等行为诠释出不同时期的声景美。此外,河楼及莲荡池的美景,运用以歌述景的手法,前者以悠远的歌声突出河楼景色的壮阔之势,后者歌声较为清脆,则体现出莲荡池内景色的爽心悦目,歌景相融,从而构建出一幅天人合一的园林画卷。
 
总之,明清时期兰州古八景的自然声景营造具有尺度大、富有空灵感的特点,偏向于体现水景的波澜壮阔、山林间自然之景的静谧、动物迁徙鸣叫的安逸舒畅及气候变迁的朦胧意境;在人工声景营造方面注重地方风俗、佛教传承等历史文化故事的展现;生活声景的营造则试图通过声元素建立起人与环境的联系,从而构建出引人情感共鸣的园林意境。
 
>更多关于兰州古八景声景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