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的北京海淀公园园林植物景观的营建策略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双碳目标下的北京海淀公园园林植物景观的营建策略

日期:2023-02-20 11:37:30     浏览:6    
核心提示:实地调研北京海淀公园典型植物景观,分析讨论其不足之处并提出植物景观设计建议,为建立多维度且适用于我国华北地区公园的低碳植物景观营造模式提供参考和支撑。
伴随“双碳”目标的提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迎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聚焦园林植物群落对碳排放的减源和增汇功能,通过文献分析法对现有研究进行整合分析,梳理并提出植物景观营建模式三个层次的建议,包括 :(1)微观上关注植物选择,提出关于植物材料年龄、植物种类选择的建议 ;(2)中观上围绕园林植物群落配置、立体绿化、水体固碳,探讨如何减排增汇 ;(3)宏观上关注如何从规划角度考虑公园绿地和周边绿地的联系,增强城市碳汇功能。

实地调研北京海淀公园典型植物景观,分析讨论其不足之处并提出植物景观设计建议,为建立多维度且适用于我国华北地区公园的低碳植物景观营造模式提供参考和支撑。
 
2020年9月,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中和”是指在规定时期内人为二氧化碳移除在全球范围内抵消人为二氧化碳排放时,可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1]。
 
2021年6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增强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2];同年10月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也提出,要建设城市生态和通风廊道,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控生态空间占用,稳定现有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岩溶等固碳作用;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3]。
 
1997年《京都协议书》中肯定了植物对于减缓气候变暖的贡献,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碳汇项目,并将其用于抵消国内的减排指标。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发挥功能的重要载体,可从固碳增汇、降温减排和绿色慢行三条路径对碳中和产生影响[4],而种植植物是“唯一不消耗能量的碳汇方法”[5]。园林植物的固碳释氧功能使其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将碳元素转化为有机物,因此高固碳能力的园林植物景观在城市绿地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将双碳理念应用到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双碳目标下的北京海淀公园园林植物景观的营建策略
 
植物景观主要从“直接减源”和“增加碳汇”两个方面为达成双碳目标作出贡献[6]。针对低碳理念下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徐铭等[7]就公路服务区总结提升植被碳汇能力的技术措施 ;包志毅等[8]从植物景观养护过程中的碳排放和植物景观碳效应的影响因素两方面讨论低碳植物景观的设计营造方法,并建议从更长时间维度来研究植物景观的碳效益 ;荣先林[9]提出在设置低碳园林植物景观时需要遵循的原则,并针对增加绿量、改善小气候、低强度养护三方面提出设计途径 ;王敏等[10]构建城市绿地碳中和效能的评估框架,并提出绿地布局及植物配置的优化策略。但多数文章提出的建议较为模糊[11]或关注点较单一[12],并不足以作为园林植物景观营建时的主要参考 ;另有部分研究从植物景观评价的角度出发[13],构建评价体系和模型,而非提出营建策略。

针对植物体本身或群落的碳汇能力,董延梅等[14]就同一地区内常用树种进行固碳释氧效益研究,并对其固碳释氧能力进行了排序;潘剑彬[15]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为例,研究不同植物群落结构和类型降低样地二氧化碳浓度的效益,并提出可高效吸收二氧化碳的植物群落模式;金竹秀[16]和依兰[17]对研究地块植物群落固碳释氧能力进行评价,并提出群落优化建议。总体而言,“双碳”目标背景下,园林植物景观营造不仅要考虑植物个体的碳吸收能力,还应着眼于植物群落的组团效应,以及绿地空间在城市、区域范围发挥的集体作用,以实现较为系统的研究。
 
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通过检索式“主题=植物景观 AND 碳”进行搜索和筛选,并对检索出的文章进一步归纳总结,尝试提出兼顾植物“减源”和“增汇”,包括微观—植物选择、中观—组团配置、宏观—绿网联系三个层次的植物景观营建模式。以北京市海淀公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分析公园内部植物景观现状问题,探讨双碳目标下的园林植物景观营建的策略建议。

双碳目标下的北京海淀公园园林植物景观的营建策略
 
1 双碳目标下的园林植物景观营建策略
 
1.1 植物个体选择方面
 
1.1.1 选用高碳汇乡土树种,合理搭配外来树种
 
乡土树种指本地区有天然分布的树种,或某些引种期长、并在本地极端气候环境条件下生长良好、已表现没有生态扩侵性、符合引种成功标准的归化树种[18],具有区域性、良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珍贵性、经济性、历史性和文化性[19]。相对于外来树种,乡土树种有稳定的群落结构,对当地生态系统不会造成破坏[20],可以从源头上降低营建初期的碳排放量。
 
在施工和后期维护中,乡土树种采集和运输成本较外来树种更低,且成活率和抗性更强[21],相同的种植量下需要更少的资源维护,产生更低的排碳量。因此,合理使用高碳汇乡土树种,适当搭配外来树种,不仅可以营造出特色植物群落景观,而且可以减少建设和运营成本,减排增汇,达到美学和生态功能的平衡。

双碳目标下的北京海淀公园园林植物景观的营建策略
 
1.1.2 考虑植物体生命周期,优选较强碳汇阶段
 
研究表明,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生长速率快的乔木碳汇能力更强[22]。同时,绿地中高大乔木比例越高,乔木规格越大,其净碳储量和碳汇效应越高[23]。一般认为,幼龄和中龄的植物生长速度和生物量增长速度均较快,增加量大,固碳增长量更大且排碳量相对较少;而成熟期的植物生物量基本稳定,
固碳增长量相应减缓,在移植初期的排碳量也相对较大[24]。因此在进行植物选择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处于较强碳汇阶段的苗木进行种植。
 
标签: 北京海淀公园
>更多关于北京海淀公园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