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要素的对应关系
如果将园景图中的各个景观要素如山体、河流、村落、道路等提取展开,发现与实景地形皆能一一对应(图5)。
3.3.1山体与河流的对应关系
坐隐园《园记》[1]写有“夫群峰远门,秀色堪把,环庐皆翠矣”。《坐隐园百一十二咏》[1]中有诗云“虚堂四山合,岩翠远霏微”,说明坐隐园选址对周边山体的重视,因此山的关系在《园景图》中也应当是重要的,且版画作者钱贡作为一个功底深厚的画家,其对周边环境比例的感知,特别是整体山形水势情况应当基本符合写生目测的现实情况。
将《园景图》中前半部分出现的具有明显地貌特征的要素用数字区分命名,山体有8座,分别命名为山体1-8,而实景中的山体用A-H命名。其中山体1具有两端向内凹陷的特征,田西村南的山体A与之对应;山体2、3具同向线性特征,山体B、C与之对应;山体4、5、6为一座山的几个高点,与山体D、E、F对应;具有两头宽中间窄的明显特征的山体7对应山体G,山体8对应山体H。
在进行画面与现状地形对照的同时,本研究结合了《园记》中对方位的描述,如描述“由烟道宛转南行至大门前,有中行街”“北至沧州趣……又北至六桥下”,说明《园景图》中坐隐园的入口朝南,而六桥在沧州趣之北,即园图中左为北,右为南,说明山体1-8是由南至北排布。将这一方向对应至现实地形中,山体A-H基本也为由南至北排布,因此现实地形图中山体排布的整体方位关系与《园景图》中的方位关系一致。
整理山体的对应关系,再对照河流,发现河流1、2的流向和夹角与河流A、B的流向和夹角基本相同。计算现实地形中河流1、2流向的夹角与河流A、B流向的夹角,分别为45°和52°。
3.3.2村落的对应关系
山体A-B段、D-E段,除了山形水势外都有当地村落,观察图中对应的山体1-2、4-5段,也出现建筑群落,将现实中的村落命名为村落A-C,图中建筑群落命名为村落1-3,发现其中村落1与村落A(今唐罗村)对应,都是内向型布局;村落2与村落B对应,都是线性布局,沿着山体一侧分布;村落3与村落C对应,都是一面被山体环抱,另一面面对着湖泊(水田)。
3.3.3道路与高程线的对应关系
《园景图》采取的是鸟瞰式全景法,画家钱贡通过散点透视、移步换景等方法,把坐隐园周边的山水环境、园林内景点表现在同一幅画作之中,其中的道路串联着各个景点,图中共出现两段道路,表示为道路1、道路2(图5)。
道路1段,其经过的景点依次为山体1—村庄1—山体2—村庄2—农田—山体3—山体4—坐隐园—山体5。至山体5时道路1到达了尽头,道路2与道路1在《园景图》中并未直接相连,其由两处U形流线构成,起点为山体5前的码头,依次经过山体6—山体7—山体8,园外道路到此结束。
把道路依照山体对应关系转译到地形图上发现,道路与部分现状道路重合,且位于实际高程的150~160m之间,处于推测的昌公湖边缘位置,符合道路建造常识,较为合理。《园景图》中的上述道路从画面表现上看也基本保持水平,无明显高程变化。
依据上述分析结果表明,《园景图》中的园外环境描绘与今天的汪村现实地形存在着较为吻合的对应关系,以之进行镶嵌落地,推出坐隐园的园址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