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科技创新怎么变革的3个思考 - PenJing8
PenJing8: 分享我的盆景生活日志

风景园林科技创新怎么变革的3个思考

日期:2023-02-19 16:45:04     作者:张浪    浏览:0    
核心提示:对于风景园林而言,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主体的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与碳汇服务系统为核心目标,并依此形成引领性的增汇技术体系,才能从资源利用、
风景园林科技创新支撑碳汇能力提升的思考与实践_张浪
 
2.1 认知上看,是挑战更是机遇
 
“双碳”战略是换跑道,而不是原道超车。其将重新定义人类社会的资源利用、生产生活、经济运行方式,其核心表征将是一系列的颠覆性变革。近年来,国家层面采取“庄重承诺—系统谋划—层层部署”的政策方针,国家部委层面积极推进落实一揽子政策举措,31省、直辖市、自治区也均已发布落实“双碳”的行动方案。但目前,对如何在具体实践中贯彻落实上述文件精神还缺乏具体配套技术支持,对城市园林绿化碳汇能力建设应采用怎样的发展路径尚不明确[5]。
 
在此背景下,风景园林应从意识形态领域建立低碳理念,发挥其作为综合型应用学科的优势,依托学科本身的综合交叉与协同创新优势,深入推进跨领域、跨学科专业的深度合作,构建应对碳中和目标的科技创新体系,成为城市碳汇能力提升和低碳生活的主导学科。

风景园林科技创新怎么变革的3个思考
 
2.2 战略上看,系统性是关键
 
实现“双碳”是一项极具挑战的系统工程,涵盖能源、经济、社会、文化、气候和环境等众多领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要坚持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提高系统性思维能力,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解读为一个纯粹的“环境目标”或“政治目标”,任何“一刀切”“运动式”“片面化”的举措都将适得其反[1]。全民共建共享理念下,“双碳”已经渗透到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提出的“AFI”模式,即从意识、政策及硬件建设三方面改变公众的生活方式。
 
2.3 进程上看,量变不能形成质变
 
碳达峰是量变,碳中和才是质变。碳达峰的过程本质上是能源利用方式的变革,需要不断地节能减排,依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达峰与中和之间是有鸿沟的,如没有系统性的社会变革,没有颠覆性的技术革命,是很难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跃迁。必须摆脱自然能源禀赋的依赖,转向技术革命的新能源开发利用,对资源利用方式的重新定义,这样才能满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实现高碳向低碳、低碳向零碳,和低碳汇向高碳汇双能驱动下占据新高地。
 
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风景园林尊重场地原貌,形成规划设计的有机生成,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完整的雨水收集系统降低碳排放 ;利用可再生资源,注重循环利用,具有较高的减排效益 ;施工过程采用模块化建造单元,提高建造效率等[7]。
 
2.4 技术上看,水平决定地位
 
碳汇能力巩固与提升技术水平高低,将决定配角或主角地位,谁是增汇技术的领跑者,谁将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获得主角地位。增汇能力的成套技术研发是目前的重点,以构建更高水平的“源汇动态平衡”,而碳汇领域的颠覆性技术创新成果则是未来的攻坚目标。

对于风景园林而言,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主体的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与碳汇服务系统为核心目标,并依此形成引领性的增汇技术体系,才能从资源利用、产业结构、空间格局、政策支持和法规保障等方面,形成学科发展优势。
 
标签: 风景园林
>更多关于风景园林的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