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振兴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很多地方将乡村当作城镇来建设,在乡村景观建设中极少传承地域性特征。通过剖析地域性特征的内涵和外延、乡村景观建设所包含的内容、乡村景观建设的理想范式,提出了乡村景观地域性传承中应牢牢把握地域性文化和地理特征,根据不同地域来确立设计及建造方案;在现代乡村景观建设中,应用各种创新设计手法来完善和提升景观设计。这对于振兴乡村经济和改善乡村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新形势下的大部分乡村早已不是传统的模样,无论是人文环境还是自然景观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以前,我国传统乡村景观设计没有统一的理论体系,建设过程中也无章可依,导致建设过程简单一些地区仅仅停留在墙面统一刷漆,加盖彩色屋顶,建设围墙,这些单一的、意义不大的外表改造层面,对于地域性和文化性的体现远远不足,缺少科学规划;没有融入地域性文化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仅仅是从简单的目的出发,不符合当下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
科学的乡村景观建设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而是能够贴切农村百姓的生活,综合生态环保、交通出行、垃圾处理等一系列功能进行统一的设计及建设,这样既能体现地域性特征,也能方便百姓生活,甚至让乡村景观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不断发展旅游事业,为百姓创收、增收。
1地域性的内涵和外延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居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和交流习惯在一些事情上表现出不同的地域性文化和特点,这就是地域性文化的特点,也是地域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性不仅指地理空间上的概念,而且融合了自然、经济、政治和人文等条件下的综合衍生物,因此,地域性对于地方的影响十分巨大,而且根深蒂固,是我国发展不同地区文化和经济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施行针对性的政策,能够更好地发挥地域性文化的优势,弘扬地域性文化,让人民更加团结,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对于乡村来说,地域的特性尤为明显。中国作为历史上一度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国家,地域不单在历史文化中传承下来,而且还对当今的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一定地域内呈现的文化特征较为固定和持续,影响深远,能集中体现该地域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文化传统和习俗等。不同的乡村更迭到现在,在不同的乡村依然可以看到一代代传承下来的风俗习惯,这体现了地域特征的传承性和持续性。这种传承性主要源自于乡村地理与自然环境的稳定,我国古代就有告老还乡、安土重迁的思维习惯。
古代的农村多数是以家族为主,因此,从环境和思想观念上趋向保守与稳定,这既是优势也是缺陷。优势是能够为当代乡村景观建设提供更加稳固的设计思路和建设方向,缺陷是过于保守的文化和地域特性不利于改变和创新,人们的思维方式不容易转变,这也对现代乡村景观建设造成了一些影响。
在现代乡村景观建设中,要扬长避短、去粗存精,更好地振兴乡村的地域性文化,真正地把年轻人留住,让每位乡村的居民既保留自身的特点,又能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方便与快捷,既不拘泥于传统的乡村文化观念,又能促进乡村生活的舒适性,这是新时代乡村规划设计中对地域性文化最好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