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地域文化消逝、“千村一面”等问题受到重视。湛江市位于粤西临海地区,农村基数庞大,村落蕴含多元的地域文化,为了加速乡村振兴进程,湛江启动全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并取得新成效。本研究基于地域文化的视角,以营造乡村公共空间场景为抓手,整合村庄资源和空间建设现状,提出打造村落标志、构建生态、修复文化和植入文创等场景的营造策略,以期为乡村公共空间场景营造提供新思路,激发乡村内源活力,为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多元文化冲击,传统乡村景观正面临着文化失忆、风貌失语等问题[1],使得乡村公共空间遭到破坏,乡村集体记忆逐渐丧失,村民对场所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也逐渐减弱。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逐渐成为村落发展的新方向。乡村公共空间是最具活力、最受关注的乡村场所[2],体现出乡村公共空间的重要性,乡村公共空间的营建与重塑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
本研究基于地域文化视角,以湛江港头村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结合POE使用后评价分析法、田野调研法及PLPS调研法等,发现村庄公共空间主要存在焦点记忆空间缺乏、蓝绿生态空间破坏、历史记忆空间丧失及文化创意空间单一等现状问题。综合村落现状情况,以场景营造策略为切入点,提出乡村公共空间创新发展新路径,营造乡村公共空间的特有场景,以此唤醒人们对乡村场所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1相关概念
1.1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独有的文化传统与特性,以本土文化为核心,兼具民族性、历史性与思想性的特点’31)在时代发展中,地域文化会被不断注入新的内核,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地域文化景观是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对于乡村而言,地域文化是其文脉,渗透在村庄的方方面面中,也是乡村振兴的复兴灵魂,为了避免乡村场所的同质化,乡村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的有机融合,将成为乡村建设的重点工作。
1.2乡村公共空间
乡村公共空间是指乡村场所中作为乡民共享的,承载着社交、历史、文化与习俗的,供村民日常生活与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5]。作为乡土记忆容器的乡村公共空间,不仅是景观与服务功能的结合体,更是场景营造的重要客体[6]。
重塑富含地域特色的乡村公共空间,既能给村民带来生活福祉,提高生活质量,也能增进村民产生“场所依恋”[7]`,从而提高村民生活的幸福感,增强人们对村落的认同与归属感,对建设美丽乡村和实施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1.3场景营造
场景营造并非单纯的物质空间重构,而是将承载了人们认知空间的历史、情感、意义和符号,结合物质空间加以营造[8]。场景营造的核心是“人”,当人们意识到空间存在的意义,群体便拥有了“场所精神”,让场景成为自身的记忆场所。陆邵明[9]曾强调记忆场所对于文化认同建构的重要意义,而在村落趋同化严重的当下,乡村公共空间的场所精神表现得较为隐性和分散,导致人们对场所的记忆相对模糊。通过定制化的场景营造,传达场所的持久性与感染力,能有效呈现场所精神,从而强化人们对特定场所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