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我国基层生态环境应急能力的建设策略
3.1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监测预案
环境应急监测预案是相关部门面对突发性环境事件时的指导内容,对应急工作的实施和顺利开展具有规范和保障作用,能够有效促进环境应急工作任务的顺利实施。因此,基层生态环境保护部门需要针对当地情况,了解该区域存在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风险,预先制定相应的应急监测方案,该方案内容包含有环保部门的组织结构、不同组织人员的职责分工、技术支持系统、演练与培训系统、响应和终止程序、后勤与保障系统等方面,全面保证应急监测预案的可行性。在环境应急工作中,应急监测预案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工作落实情况,因此,基层在制定预案时不仅要考虑到客观情况,还要考虑到实施对象和实施条件。
3.2提高应急工作设备和技术
环境应急监测技术和设备是工作开展的基础支持,基层环保部门虽然获得的经济投入有限,但可以在提高应急工作设备与技术方面,根据该地区实际存在的危险源,有针对性地提高设备与技术,购置一批能够运用到当地环境应急工作中的分析仪器,例如现场应急监测仪器、个人防护设备、应急交通工具以及通信工具等,利用这些现代化仪器设备,能够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之初做到快速检测、鉴别污染物,及早提出定量定性检测结果,提高环境监测分析效率和现场分析水平。在选择环境应急检测仪器时,要保证其对样品的处理要求,使用方便,便于携带,可以直接读数,注重仪器设备的实用价值。
3.3加强应急监测和应急演练
首先,环境监测部门要加强对该地区环境风险的控制,应建立相应的环境风险源动态档案,明确辖区内不同区域的风险源类型、数量、分布特征等,明确重点企业,将其登记备案,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环境风险源动态监测平台和应急监测系统数据库,定期对档案和数据库内容进行核对检查,如发现新的风险源,要及时补充,以保证档案和数据库内容的完善,从而全面控制基层地区的环境风险和隐患,有利于更好面对应急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完善的应急监测预案虽然能够规范工作流程,但在具体应用中,如果缺乏实践经验,终归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因此,需要对应急工作人员进行应急演练,才能充分发挥应急预案的作用,提高应急工作人员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4结束语
总而言之,生态环境应急能力是评估环保工作的重要指标,对于监测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的建设是一项紧迫的任务。然而,目前我国基层生态环境应急工作中,存在着设备落后、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应急演练等方面问题,导致其在处理一些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时效果欠佳,无法有效处理事件引起的各项损失和危害。
因此,基层生态环境应急部门需要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根据财政投入预算,具有针对性配置一些先进的应急监测设备和仪器,并在日常工作中,针对环境风险源制定检测档案,加强控制,定期对工作人员组织应急演练,全面建设基层生态环境应急能力,提高其环境应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