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宜宾市银星村聚居点规划实践探索
3.1银星村聚居点现状问题
银星村位于四川省宜宾市药连县,村域面积约20.8 hmz,共38户,以茶叶为主要产业。整体格局上山环水抱,聚落分散位于两山之间山谷平坝地段(图5)。场地山水林田包围着村落三生空间,构成聚落一缓坡茶田一山林的竖向空间层次(图6)。银星村陶家坝受到区位的限制,在新型城镇化冲击下面临着严峻挑战。生态空间层面,村民自建房屋,随意侵占耕地,导致农田林地原有生态破坏,山体植被破碎化,水土流失,且无水土保持措施,存在安全隐患。
生产空间层面,基础农田荒废零散,加工茶企空间杂乱、规模较小,旅游供给质量较低,人口流失严重。生活空间层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空间较.i.健身设施老旧,且缺少停车位。现有砖木房屋破损、功能缺乏,砖混房屋瓷砖贴面,缺失川南建筑传统元素。
生产空间层面,基础农田荒废零散,加工茶企空间杂乱、规模较小,旅游供给质量较低,人口流失严重。生活空间层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空间较.i.健身设施老旧,且缺少停车位。现有砖木房屋破损、功能缺乏,砖混房屋瓷砖贴面,缺失川南建筑传统元素。
3.2银星村聚居点空间重构策略
针对银星村现状问题,依托银星村茶叶基地核心优势以“茶谷陶园,茶韵生活11为设计主题,通过重构乡村生态、生产及生活空间,从而提升村民生活品质,体现川南新民居风貌,打造一个集自然观光、休闲度1队乡土h}}怀、茶园生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茶园美好生活示范村。
(1)生态空间景观生态修复与生态空间网络构建。乡村聚居点空间重构必须吩目对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作为保障,所以保护与修复自然生态是乡村空间重构的首要任务。划定生态空间格局(图7),限定村落建设边界;通过生态修复技术,包括增绿添彩等方法,修复破碎化的山体原有植物群落利用周围山体林地,划分山体坡度在250以上为限建区,补植本土树种如茶树、琪桐、银杏、柑中等,增加绿量,并将其作为生态保育区,构建植物立体复合群落层次,丰富乡村生物多样性;划分山体坡度在150-25。之间为缓坡茶田区,延续茶田肌理,防止山体滑坡,增强乡村生态涵养能力;将坡度在150以下设定为乡村建设发展区,适当增加花卉植物及色叶植物,展现幸福美丽新村新面貌与活力(图8)。
(2)生产空间结构整合优化与茶旅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土地集约重组,合理划分一二三产业空间(图9) , 冬原有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一产础农业茶叶种植景观菜园等)、二产(加工茶企合作社等)、三产(陶园民宿、茶采摘体验区等)相融合的产业新格局。基于原有农田耕作基础,优化当前以茶口未水稻、玉米为主的种植结构,适当种植本土经济植物,重构由谷底蔬菜农田一缓坡山腰茶田一山体生态林地构成的复合立体农业景观。预留旅游用地,构建茶山登山步道,划分茶园采摘体验区,植入亲子采摘活动。茶产业亚需转型升级,更新改造现有迎兴茶厂以点带面,发展创意茶产业(图10),延长茶产业链,形成茶旅融合[f, s1的特色生产空间。
(3)生活空间传统肌理延续与场所空间要素更新。生活空间的传承与更新包括街巷、院落、广场等空间的更新。梳理村落空间(图11),延续传统村落肌理,构建一环、一心、一轴的生活空间格局(图12)。原有道路拓宽形成一条串联各个节点空间的环线(图13),以原有村委为核心建造乡村公共活动中心(图14),包括乡村书吧、室外多功能阶梯及水塘,打造一条满足州门居住、交流的主要轴线。同时划分5个功能区,分别是茶园生活区、茶企参观区、茶园采摘区、世外陶园区及生态保育区。街巷空间主街宽3^"5m,巷道宽1-2 m,主街铺装采用条形石板,两侧用人字形青石铺装(图巧)。
院落民居基本单元建筑高度不超过10 m,共3层,有后院式和前院式2种户型;材质上,新旧融合,川南土墙与整面玻璃结R,通过颜色质感的对比达到视觉上的对立美感;空间形态上,顶部叠加具有晾晒功能的院坝空间;院落民居整体功能复合,满足居民现代生活需求。
4结语
川南乡村聚居点空间重构是乡村建设的重要部分对激发川南乡村活力,从而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统筹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宜宾市银星村的实践案例,基于川南乡村聚居点现状问题,借鉴川南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综合考虑生态、社会文化、经济等多要素,从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及生活空间3个方面系统构建乡村聚居点空间重构策略,实现“三生11空间融合发展,以期达到乡村资源集约效益最大化的效果,从而满足人们的现代美好幸福生活需求,传承乡土文化,突显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