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本专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的原则。在理论教学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课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教学。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园艺学的学科特点,继续深化“产、学、研、用”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发挥湖北省卓越农林人才协同育人计划优势,与3~5家省内一流的大型都市园艺企业开展联合办学,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请企业中优秀的一线人才到课堂上为学生讲学,同时选派理论课主讲教师到合作企业培训和进修,将产业中的新技术、新理念、新发展带回到课堂,培养双师型教师,共同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园艺人才。
发挥湖北省卓越农林人才协同育人计划优势,与3~5家省内一流的大型都市园艺企业开展联合办学,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请企业中优秀的一线人才到课堂上为学生讲学,同时选派理论课主讲教师到合作企业培训和进修,将产业中的新技术、新理念、新发展带回到课堂,培养双师型教师,共同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园艺人才。
2调整课程学分配置
江汉大学园艺专业在完全学分制下实施3~6年的弹性学制,毕业最低要求学分175+5(课外创新实践)。根据学校学分制下课程体系构建要求,设置了通识教育课程(31.7%)、专业基础课程(25.2%)、专业课程(28.3%)及实践教学环节(14.9%)四大教学模块(表1),其中必修课占总学分的73.4%,选修课占26.6%,实践教学占35%,课外创新实践为5个学分。
课程结构上压缩了必修课学分,提高选修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选修课范围广、类目多,能满足学生各种兴趣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鼓励教师从学科建设需要、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爱好出发,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自由,开设足够的高质量的选修课[7]。
3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行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打破学科和院校的壁垒,整合课程内容,构建适应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课程体系,使各门课程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与培养方案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
本专业着眼于未来园艺产业发展和武汉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的需求,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突出实践教学、强调能力培养为原则,整合、革新教学内容,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课程体系。具体改革措施有:更新教学内容,将前沿、科研深度融入课堂教学;建立精品课程群,从“师资-课程-教材”3个维度精品化打造;组建课程团队,实行小班化和教授主讲制,核心课“老中青”教学团队;强调教师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课程,做到以科研助教学,在教学中融合科研。
本专业着眼于未来园艺产业发展和武汉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的需求,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突出实践教学、强调能力培养为原则,整合、革新教学内容,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课程体系。具体改革措施有:更新教学内容,将前沿、科研深度融入课堂教学;建立精品课程群,从“师资-课程-教材”3个维度精品化打造;组建课程团队,实行小班化和教授主讲制,核心课“老中青”教学团队;强调教师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课程,做到以科研助教学,在教学中融合科研。
4构建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江汉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园艺专业又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提高实践性课程的比重,构建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要求实践教学(含实验)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35%;二是依据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特点,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研究性、综合性实验项目,要达到计划实验学时的40%以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要与社会实践、工程实践相结合,专业实习要科学设计方案,明确目标和要求,实验实践性课程要适当聘请业内专家开设或参与指导;三是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环节,将课内实践、课外实践、学科竞赛、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系统培养。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要求实践教学(含实验)学分不低于总学分的35%;二是依据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特点,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研究性、综合性实验项目,要达到计划实验学时的40%以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要与社会实践、工程实践相结合,专业实习要科学设计方案,明确目标和要求,实验实践性课程要适当聘请业内专家开设或参与指导;三是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环节,将课内实践、课外实践、学科竞赛、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系统培养。
本专业已制定了逐次课改的课程。根据课程的实验教学情况,对实验项目进行了改革创新,增加了探索性、创新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内容。教师结合自身科研项目,在教学中融合科研,以科研助教学。
如“农业气象学”设置了“温度对园艺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项目,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内容。这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设计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报告撰写中,要求学生按科研论文思路进行写作,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研作风和缜密思维能力。打通专业课程实验项目,增强实验的综合性。
如“园艺学专业实验1”把“蔬菜栽培学”“园林树木学”和“花卉学”3门课的实验课综合在一起,从而节省了教学资源,避免了在不同的实验课中重复开设某些实验项目。经过深入的研究以及和相关企业反复的研讨,对原来园艺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集中性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改革,在园艺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构建了新的集中性实践教学体系。
如“农业气象学”设置了“温度对园艺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实验项目,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内容。这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设计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报告撰写中,要求学生按科研论文思路进行写作,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研作风和缜密思维能力。打通专业课程实验项目,增强实验的综合性。
如“园艺学专业实验1”把“蔬菜栽培学”“园林树木学”和“花卉学”3门课的实验课综合在一起,从而节省了教学资源,避免了在不同的实验课中重复开设某些实验项目。经过深入的研究以及和相关企业反复的研讨,对原来园艺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集中性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大胆探索和改革,在园艺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构建了新的集中性实践教学体系。
5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园艺专业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本专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改革理论和实验(践)教学方法,构建一套适合园艺专业的创新性教学体系。推动课堂教学革命,积极开展互动式、讨论式、探究式、展演式、项目式、线上线下混合式等教学方法实践。
率先在育种学课程教学中建立的“基于创新型混合教学模式”为代表的教学改革模式,以学生为本,科学改革,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实践教学上,一是依托省级平台,加强了园艺生物技术的教学;二是建立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如插花花艺比赛和生态文化节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三是加强信息技术、设施园艺工程技术等实训和学习。
率先在育种学课程教学中建立的“基于创新型混合教学模式”为代表的教学改革模式,以学生为本,科学改革,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实践教学上,一是依托省级平台,加强了园艺生物技术的教学;二是建立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如插花花艺比赛和生态文化节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三是加强信息技术、设施园艺工程技术等实训和学习。
6建立本科生导师制
在完全学分制下,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指导者,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师指导体系[12]。因此,要保证完全学分制的有效实施,必须建立本科生导师制。
导师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每名学生可以双向选择一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作为导师。导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适合自己的专业课程体系,并可参与到导师(或团队)科研课题中,导师指导该生本科阶段的学习、实践、科研和就业,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导师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每名学生可以双向选择一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作为导师。导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适合自己的专业课程体系,并可参与到导师(或团队)科研课题中,导师指导该生本科阶段的学习、实践、科研和就业,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3结语
完全学分制能让学生根据个人需要调整学习内容和学习年限,充分发挥兴趣爱好和特长;完全学分制不仅可以培养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且可以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13]。
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应结合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和企业需求,不断探索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优化的途径,注重师资、课程和资源建设,推进多元导师制,培养适应和支撑地方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园艺人才。